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的造型工艺

2014-10-21沈晓红

佛山陶瓷 2014年9期
关键词:造型陶器

沈晓红

摘 要:造型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演进,从简单的上古岩画逐渐地丰富和发展,衍变成了由现代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艺术家族。简简单单的一块紫砂泥,经过制陶艺人的一双手,就会变成形形色色的美妙用具。

关键词:紫砂茶壶;陶器;造型

1 前言

紫砂壶早已被世人歌颂,而它的故乡——中国陶都宜兴,座落在黄海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太湖西岸。明代李渔曰:“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可见,最理想的泡茶器皿,当属紫砂茶壶。

2 浅谈紫砂壶造型工艺

造型即创造形体,是美术的主要特征。造型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演进,从简单的上古岩画逐渐地丰富和发展,衍变成了由现代绘画、雕塑、摄影和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共同组成的一个庞大的艺术家族。简简单单的一块紫砂泥,经过制陶艺人的一双手,就会变成形形色色的美妙用具。明明只是茶壶、茶杯,可是外表却像牡丹、莲花、竹节、松段;壶面的装饰,更形似松鼠葡萄、鲤鱼云龙,生动巧妙。紫砂壶式样繁多,规格齐全。历代紫砂壶造型式样的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仿古代铜器——彝、鼎、尊、爵的造型;

(2) 仿古代陶器——彩陶、罍、觚、瓿的造型以及秦砖汉瓦纹样;

(3) 仿古代器物——秦权、玉器、钟、鼓等造型;

(4) 仿瓜果、花木形象或加工变形造型,用浮雕、半浮雕的手法装饰,例如:莲、桃、荷、松、竹、梅等;

(5) 仿实用器物借形改装的造型,如:玉笠壶、斗分壶等;

(6) 各种几何图案形造型,包括各式圆器、方器以及菱花等筋纹器。

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是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及其它几何形变化而来的,最常见的造型,俗称“光货”,它的造型讲究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又分为圆器和方器。

圆器造型讲究“圆、稳、匀、正”,并要求“柔中寓刚”。珠圆玉润中圆的变化,讲究壶体本身、曲直要匀称,比例恰当,整个造型要端正挺括。如《掇球壶》、《仿古壶》。

方器造型讲究“方中寓圆”,要求器皿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口盖必须规矩划一,任意转动之,口盖准缝吻合。《传炉壶》、《僧帽壶》就是方器茶壶的典型造型。

而自然形体造型,取材于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最能体现制壶人的匠心独运和思想内涵。花货主要是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法,利用自然形态的变化来造型,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雕镂捏塑的手法,将自然形态(下转第62页)变化为造型的部件,如《荷花壶》、《莲藕壶》。

筋纹器造型,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使其结构精确,将形体分作若干等分,把生动流畅的筋纹组成精确严格的结构中。筋囊线条纹理清晰,制作精良,如《合菊壶》、《南瓜壶》。

紫砂壶泥色多变,造型多样。紫砂艺人善于运用对立统一的规律来处理紫砂壶造型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形式变化。一种重复的方法,是用大小不同的同类体形或长短不一的同类线条来设计造型,是在统一中求变化,如掇球壶的壶体、壶盖和的子分别为三个圆球体。另一种对比的方法,是两个极端组合在一起,称为对比。利用线条的曲直、长短、体形的大小,壶面的宽窄,空间的虚实,泥色的明暗等对比手法,使紫砂壶造型变化丰富、生动活泼,如《秦汉壶》的造型,以曲线构成壶体,安上直形壶嘴,对比强烈,在变化中求统一。

紫砂壶的壶銴形式,有端把、横把、提梁三种。端把壶是最常见的执壶,横把是用在茶器上的样式,基本为圆筒形。提梁壶的形式源于瓦炊、铜壶,其提梁大小与壶体要协调,不宜过高,用竹藤作的活络提梁,丰富了质感对比和艺术效果,更具装饰性。

3 结语

紫砂壶艺的形成,是历代陶工和民间艺人世代相承的结果,是人们利用紫砂泥特有的性能,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的过程。“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陶艺家通过造型艺术的创作活动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某种意识及情感倾向,美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法律。

猜你喜欢

造型陶器
三星堆遗址出土陶器成分与夹杂物研究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淅川县双河镇遗址M19及出土陶器组合
三门峡市印染厂唐墓陶器研究
新砦期 猪首形陶器盖
新砦期 陶器盖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浅析知足常乐壶的紫砂文化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