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历史及重要性

2014-10-21范春华

佛山陶瓷 2014年9期
关键词:造型重要性历史

范春华

摘 要:艺术是一种诠释,一种天趣,一种无限自由的境界。它更接近人心,像一场质朴的生命轮回。好的紫砂壶讲究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流畅。

关键词:紫砂艺术;造型;历史;重要性

1 前言

一件珍贵的紫砂艺术品,在泥与火的锤炼中,坚韧成性;在冷与热的洗涤中,色泽盎然。然而真正让我们心动的,是那只可意会的内涵。而作品的深意,往往会张扬地施展在一抔紫砂土上。

2 浅谈紫砂造型设计的历史及重要性

艺术是一种诠释,一种天趣,一种无限自由的境界。它更接近人心,像一场质朴的生命轮回。好的紫砂壶讲究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流畅。因为紫砂珍稀独有的泥料、匠心独运的制壶工艺、古朴典雅的造型以及充满文化意蕴的装饰手法,成就了不同的作品。有的清秀飘逸;有的古朴敦厚;有的轻快明朗;有的粗犷简雅,很多人会这般形容紫砂造型,“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葆光如隐士,潇洒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朴讷如仁人,飘逸如神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

紫砂茶壶闻名中外,不仅因为它的实用性强,更重要的是它富含艺术美。近五百年来紫砂壶艺的发展,经过众多艺人的努力,吸收并借鉴大量的其他门类艺术。紫砂茗壶造型可分为方器、圆器、自然形器、筋纹器、新型器五大类型。

方器有四方、六方、八方、长方、方器变异等形式。圆器可分为球形、半球形、圆柱形、圆形变异等。按大小,可分为大壶形、圆壶形、小水平壶。在大壶形中以提梁壶较常见,当时被农民带到田间地头干活时使用。圆形壶因为它大小适中的特点,使用较为普遍。小水平壶,造型也多为圆形,适合喝功夫茶。自然形器亦称花货,像生器、花塑器等,模仿自然界中的花、果、植物等形态。筋纹器也多为圆形,亦有少量方器筋纹。新形器,大多以壶为主题,放弃传统实用功能,以社会发展的动态为前提来进行陶艺创作。

明嘉靖时期,在吴经墓中出土的提梁壶是最早的有据可查的紫砂壶。其壶身为传统陶瓷罍的造型,口略宽,丰肩,腹以下内收,平底。壶腹上一弯流,根部与壶腹部相接处贴四瓣柿蒂形纹饰叶片,壶肩上装有类似明式家具中的“罗锅枨”形提梁。提梁下端内侧装有一环形圆孔,用来系盖子。

崇祯年间,在华师伊墓出土的三足如意纹盖大彬壶,此壶身为球体,壶身上部加壶颈、宽口、三弯流、环形把、小三足钉。盖为压盖,盖面呈凸形,以盖钮为中心,盖面贴有四合如意纹饰,盖沿与壶口沿形成上下(下转第58页)一弧形,制作工艺极为讲究,起线工具、勒只、明针等工具在此壶中都已应用。

明朝晚期,时鹏刻款的水仙花六瓣方壶,在紫砂壶造型中属筋纹器和方器结合最好的一件作品。壶身为六方形,折肩,至壶口为筋纹形器,壶口为菱花形,压盖,盖面凸起呈筋纹形,与壶肩筋纹连为一体,短流、环形把,把上方有扣,整个造型乐趣横生。

嘉庆、道光年间的邵大亨所制的掇球壶,壶身为圆球体,口略小,溜肩,压盖,整体造型显得壶盖略小。而民国时期的俞国良所制的掇球壶,壶身为圆球体,口略小,短颈,盖面略尖,壶底略大,流和把略显张扬,整体造型略显宽。同为掇球,局部变化还是很大的,同为压盖,盖沿子母线粗细不同,盖子的形也各不一样。

清光绪年间出土的博浪椎壶,形似球体,略扁,嵌盖,盖面呈凹形,盖纽装饰锁链,是仿秦时带铁索的大铁锤。晚清时期,以此造型为壶,意义深远。此壶造型,在紫砂发展史上,非常有意义。

3 结语

紫砂茶壶的传统造型语言具有其特有的审美形式和文化内涵,这对我们本土的现代产品设计具有很深远的借鉴意义,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无论是文人雅士,亦或者能工巧匠,在创作诸多艺术作品时,都追求意境,“作者得心,览者会意。”

猜你喜欢

造型重要性历史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紫砂壶造型设计的传统与创新
浅谈十大经典紫砂壶的造型与美感
画龙点睛——紫砂壶壶钮的造型及变化
新历史
常人的视线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