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堂教学与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方法
2014-10-21陈富荣
摘 要:在篮球课堂教学与训练中,体育教师应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了解运动损伤的部位、预防方法,掌握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从而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使青少年积极参与到此项运动中来,学会比赛和健身是体育教师和教练员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篮球课堂教学;运动损伤;产生原因;预防方法
一、篮球课堂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思想上对篮球运动损伤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一些体育教师和学生对篮球运动损伤认识不足,导致体育教师和学生思想上的麻痹大意。学生由于好胜心强,盲目或冒失地进行篮球运动;或情绪急躁、急于求成,忽视了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或在动作练习中因畏难、恐惧、害羞而产生犹豫不决,关键的是在比赛活动中,有个别“人”故意运用不合理的动作(例如:给对方队员使蹩腿,摔倒擦伤、骨折;故意用肘捣伤防守人的恶意动作或相互报复)这些不良思想状态是造成篮球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2.课前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中枢神经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能力,提高肌肉力量的合理收缩与舒张,加大各关节前屈、后伸的幅度以及绕环的力度,使人体能够有准备地从相对安静状态进入紧张的活动状态。部分学生缺乏准备活动的概念,没有进行足够的热身活动,就直接进行剧烈的篮球运动,此时,肌肉特别僵,身体协调性也比较差,从而造成篮球运动损伤,这是次因。
3.学生身体素质较差
由于各种因素(广大中学生由于课业重、生活负担、网络游戏、文化课教师和家长的相互制约关系)的影响,青少年得不到更多的锻炼,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因此,在完成强度和难度较大的练习时,容易造成运动损伤。青少年身体素质差,更怕大强度、大运动量的活动,心里产生恐惧和厌学情绪,久而久之,身心素质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只要让他(她)们进行练习,运动损伤就永远和他(她)们“拥抱”!这样,就影响了我们篮球课堂教学目的和任务的顺利完成。
4.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课堂管理混乱
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与训练内容时,没有遵循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的教学原理,场地器材选择不当,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个别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充分的了解,练习强度,练习次数和运动负荷掌握不当,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运动强度、运动负荷、次数反而低,相反,对于差的学生,教学内容难度大,练习次数多,强度和负荷也大,使学生心理产生厌学思想,造成心理急躁、易怒。体育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堂常规的严格要求,学生自觉组织教学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教学方法和措施又不得力,也会造成运动损伤。
二、篮球运动损伤的预防方法
1.体育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篮球训练与课堂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往往是主观重视不够,思想上麻痹大意,缺乏必要的预防措施。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制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法,反复强调运动损伤对青少年朋友们的危害,引起他们思想上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和训练中,必须根据篮球技战术特点,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提出明确的要求,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损伤的防范意识。
2.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能够提高整个机体的活动机能,使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增加氧气的供应量,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给肌肉提供大量的能量,而且使关节屈伸、绕环活动更加充分、肌肉的粘滞性下降,柔韌性更好,从而使运动损伤大幅降低或没有。
3.加强体育教师在篮球训练与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与监督作用
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强、身体激烈接触,它具有竞争性、趣味性、观赏性、经济性强、参与人数多的特点,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但是,其对学生的灵敏性、柔韧性、速度、耐力、弹跳、反应速度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要求特别高。技术性、战术性要求特别强。所以,必须加强体育教师在篮球训练与课堂教学中的指导与监督作用,才能更好地预防运动损伤。
总之,在篮球课堂教学和训练中,运动损伤是不可避免的,体育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以预防为主,在课和训练前,一定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尊重他人,绝不采用粗野动作,在练习中,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损伤,使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篮球运动这个项目中来,享受此项运动给广大青少年带来的乐趣是我们的主要目标。
参考文献:
《体育保健学》编写组.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2.
作者简介:陈富荣,男,出生于1969年,本科,就职于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