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2014-10-21池兰凤
摘 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新课程理念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通过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获取必备的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要求教师创设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合作学习氛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通常所说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进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小组互助探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一般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分为以下几步: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为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准备条件。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真、爱幻想,据此特点,我经常采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中,通过精美的图画,细致生动的描述,為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准备条件。
例如:在教学“比一比”这一小节时,可以创设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像这样学生熟悉的童话情境有很多,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的激情,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乐在其中。
二、明确小组学习的任务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是设计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生任务,让每位学生围绕学习任务开展研究。当然,问题的设置应该有一定的坡度,让学生围绕问题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在合作学习时,应做出合理的分工,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让小组合作学习更加有效。
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内容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学习任务:老师想知道你们最喜欢的运动项目,请利用明天的体育锻炼课,将各自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汇报给班长,然后通过小组合作分工,调查并统计出最喜欢的三项体育运动项目!当明确了合作学习任务,便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
三、开展合作、探究
组织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在组织合作学习时,需要教师充分放手,给学生探究、交流的时间,当学生遇到不解的问题时,可以给予合理的引导。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然后小组汇报交流。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可以让孩子们分组测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趣高涨,积极配合,这充分反映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积极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四、给予充分交流、合理评价
交流、评价是学生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是对合作学习作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为以后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在学生交流时,要给每位学生发言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会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以博采众长;同时要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交流、汇报,形成小组学习成果,教师对于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了解自身的不足。评价方式可以是简单的评语,也可用小五星或小红旗以示奖励。
比如第三册“乘加、乘减”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4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4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4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4×3=12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大胆更新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小组合作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要大胆实践、努力探索,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作者简介:池兰凤,女,出生于1962年10月,本科,就职于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