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移动技术的聋人书面语学习平台的设计与研究

2014-10-21崔瑶

新课程学习·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语言环境情境

摘 要:听障残疾人由于听力缺陷在学习汉语书面语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在缺乏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环境。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为教育技术带来了创新革命,使语言的泛在学习成为可能。这种移动学习所创设的学习环境为听障残疾人学习书面语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研究听障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和移动学习的特点构建的书面语学习平台为促进他们掌握汉语书面语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移动技术;语言环境;情境

中国现有残疾人口8296万人,其中2057万是听力障碍残疾人。海伦·凯勒做过一个重要的论断:“盲,造成人与物之间的阻隔;聋则造成人与人间的阻隔。”听障残疾人的不能听和不能说乃是一种不利于思维发育和联系社会的关键欠缺。听力障碍者失去的不仅是听力,最重要的是失去了获得语言的自然途径。接受教育是一个人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有效途径,但是听力障碍学生却由于缺乏“语言”这种与外界沟通的有效方式,造成了他们接受教育的困难,更阻碍了他们发育、成长、发展。因此,提高听障残疾人的教育水平,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他们能够掌握一种可以无障碍获得信息的工具,目前表现为汉语书面语的学习。

听障残疾人学习汉语书面语面临很多困难。首先,他们的母语是手语,手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根据有关研究,健全人掌握好第二语言需要9~13年的时间,对于听障残疾人来说汉语书面语也就是他们的第二外语,则需要更长的时间,也更困难;第二,听障残疾人习得第二语言的语言环境匮乏,他们获得书面语的环境主要是课堂,在生活中主要是群体内交往,造成他们缺少书面语使用的机会;第三,听障残疾人学习书面语缺乏输入,他们学习书面语的输入主要来自于教师,教师手语的掌握水平决定了他们书面语的输入状况;第四,书面语和手语属于不同种类的语言,一种是有声语言,一种是视觉语言,转换比较复杂。从环境到语言本身,我们发现听障残疾人掌握汉语书面语比较困难。

汉语书面语是听障残疾人可以与健全人进行沟通、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他们由于听力障碍习得书面语的困难很多,但是根据语言的学习规律:语言这种工具,不是学会了再使用,而是在使用中学会,我们认为,语言的学习最重要的是构建使用情境,在情境中反复地输入和输出,听障残疾人恰恰是因为缺乏这样的环境,造成了书面语习得障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在听障残疾人中得到普及,它们为这些失去听力的人群打开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窗口,也为他们与社会交流建立了一个便捷的桥梁,可以利用移动设备的泛在性,搭建一个学习平台使残疾人获得一个从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的无缝语言学习空间。

一、利用移动技术构建听障学习者汉语书面语习得环境的依据

1.汉语书面语是听障者的第二语言,因此第二外语学习的理论也适合聋人

第二外语的习得,通常指第一语言习得之后任何其他语言学习。最新的二语习得理论强调语言环境的构建,强调输入和输出,相较于传统二语课堂教学中强调大量间接与抽象的语言知识,这样的方式更能被听障学习者接受,利用先进的移动技术和设备构建一个从课上到课下的连续的书面语学习空间是他们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

2.视频与图片在聋人教学中的使用

众所周知,聋人由于听力缺失会产生视觉补偿,而手语也是一种视觉语言,因此视觉在聋人的语言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聋人在语言学习中最难逾越的障碍就是对于字义、词义的理解。在国外,视频和图片已经广泛用于语言教学中,图片直观、具体,可以使复杂抽象的意义一目了然,聋人书面语学习完全可以借鉴这一方式,不仅用图片可以解释各种名词,學习各种量词,还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所学语言进行思维训练。

3.移动学习用于语言学习的理论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移动学习是支持个别化学习、协作学习到社会化学习的学习工具。由于听障学习者的学习比健全人更依赖于教学和家庭等因素,因此听障学习者在语言水平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异,而通过使用智能移动设备不仅可以轻松获得文本、图片和视频等学习资源,还可以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协作学习,最终获得终身学习的习惯。目前,关于移动设备支持语言学习还主要是关于词汇积累等,并没有从环境上给予足够的支持。

二、移动学习平台辅助听障学习者成语习得设计

1.听障学习者在成语学习中的困境

听障学习者在学习汉语书面语过程中有一个难点就是成语的学习。成语是在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短短几个字却颇具深意,无法从字面获得。在聋人语文课堂上,教师常常只是把成语写在黑板上,用有限的手语解释,或者根本不讲,只是用相近的意思代替,即使如此也未必能准确传达成语的意义与应用语境。同时,手语作为一种听障残疾人经常使用的语言基本没有汉语成语的手势。聋教育专家戴目发现了这个情况,经过不断努力在2012年出版了《汉语成语手势图解》。虽然如此,听障学习者的使用热情仍不高,主要还是缺乏使用的情境,而这也正是我们利用移动学习平台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视频与图片对于听障学习者学习成语的促进作用

词义是对概念的概括,对事物的命名。汉语书面语和手语属于不同的两种语言,对于概念的表达是有差异的,图片却可以作为媒介沟通两者。图片属于视觉媒体,使用图片可以使抽象的词义具体化,有利于聋人理解。视频具有和图片一样的直观性,同时又兼具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种元素,可以比画面传递更丰富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视频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视觉优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成语虽然寓意深刻,比较抽象,但是几乎每个成语后面都包含一个故事,通过将这些故事做成视频或者图片,并创设一定的应用环境,将有助于听障学习者对于汉语成语的习得。

3.辅助学习平台的设计中关注的因素

目前,关于听障残疾人习得汉语书面语主要是通过课堂由教师按照健全人的语文课堂方式授课,这种方式由于更注重语言的输入,但是并没有建立丰富的应用语言环境。辅助学习平台设计从以下几个角度研究平台的构建:

(1)手语与汉语书面语的双语教学模式

手语是听障残疾人的第一语言,他们在交流与思维过程主要就是依靠手语。在以往对手语的研究中,我们常常只是重视了手语中手的语言,而忽视了手语中表情词语、身体词语、口型词语等在手语中的重要意义。如表情词语,“没有”——摇头、“想”——闭眼凝思等。通过将这些用身体上除了手势之外的部分转写成书面语,可以大大增加他们的书面语词汇。在辅助书面语学习的平台中我们采取这种双语共同促进的方式。

(2)语言环境,充分构建多维度的语言输出环境

语言的学习主要关注两个方面:输入和输出。我们在传统学习环境中常常只是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更多的应该是应用,在应用中反复验证语言的正确性。听障残疾人学习语言最大的难题就是缺乏语言的使用环境,他们由于听觉缺失,他们交流的对象(语言输出的途径)大部分仍然是其他聋人,而他们之间也更愿意使用手语交流。在传统聋生语文课堂的输出主要是通过书写,但是显然课堂的书写输出机会对于书面语的学习杯水车薪。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一些网络视频和即时通讯工具(如QQ等)为聋人的语言应用提供了新途径。通过带字幕视频聋人可以轻易积累词汇熟悉语法,通过QQ等工具,聋人可以很方便与健全人沟通,这些都大大拓宽了他们语言学习的环境。进入智能移动时代,人人可以消费得起的手机、平板电脑等以其小巧和便携性为他们提供了更自由的语言学习空间。

此外,本平台还充分研究听障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和移动学习的特性等等,将相关因素结合构建一个听障学习者的二语习得环境。

三、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与实现

移动设计平台在设计中采用PhoneGap跨平台开发工具。它使开发者能够利用iPhone,Android,Palm智能手机的核心功能——包括地理定位、加速器、联系人、声音和振动等,此外PhoneGap拥有丰富的插件可以调用。平台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资源中心、评价模块、互动中心和后台配置中心。其中核心的模块式课程管理模块和资源中心。本平台面对两种用户:教师和学生,平台针对不同用户设计不同角色,每种用户登陆后所面对的功能模块会根据权限有所不同。

课程模块包括了所对应课程的管理、课程所对应资源的维护、学习任务的维护。教师登陆后可上传对应课程所需的视频资料、文本或者图片,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讨论,对于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登陆后可观看课程提供的各种资料,并根据要求完成书面语转写,最后分享自己的作品,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并完成对同伴作品的互评。

资源中心除了课程资源以及课程的参考资料外,还提供一些优秀的手语故事或字幕类视频资料,营造一个健康的双语学习氛围。目前主要困难是手語故事资源比较少,基本以自建为主,字幕类视频资料的选择在重视题材基础上也重视字幕语言的规范性。

互动中心是教师和学生可根据所学主题课程开展一系列的讨论活动。这个过程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我们认为在个人反思或者课堂上、网络上进行社交沟通后,还得把词汇知识做去情境化的加工(即针对某个词汇的多种不同情境运用,做出归纳)换言之,一个无缝语文学习的完整流程应该包括以下活动:在文本语境中理解词汇,在生活环境中运用词汇(在生活环境中使用词汇),然后针对自己过去多次接触或使用词汇的经验,进行对词汇的有关“适用及不适用的情景”的知识进行归纳。听障学习者在学习成语(或其他词汇)后,通过不同情景构建了对词汇的认知,但是往往思维停留在粗浅使用上,通过互动中心,教师可引导学习者们继续思考和归纳总结词汇,完成语言学习的最后一步,也就是词汇知识的去情境化。

四、以移动技术为媒介搭建听障学习者书面语泛在学习环境,以成语学习为例

利用移动平台我们整合了听障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和课堂外学习,实现了语言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的无缝对接。

听障学生书面语的学习难点是对于抽象词语的理解,这主要原因是抽象的词语比描述具体事物的词语难以用手语或者其他方式(如黑板板书等)解释。汉语成语一般由几个字组成,但是具有深奥的引申意义,对于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是难点,利用听障残疾人视觉补偿特点,在移动终端设备上构建学习环境是解决这个难题的途径之一。

在本研究进行的过程中,我们以听障残疾人的大专学生为样本展开了汉语成语学习项目。这个项目历时两年时间,共进行了72个成语的学习。进行教学的72个成语都是经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理解的词汇,同时这些词汇也是听障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整个词汇分成几个层次,从易到难:从描写人物形态、品质到成语故事等。在学习过程中采用手语故事视频为媒介,使学生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将视频故事转成汉语书面语,其具体过程如下:

在课堂上学生观看手语成语故事视频,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视频的词汇点以及这种情境所要表达的意义,最终形成对成语的认知。课外学生通过随身携带的智能手机利用摄影功能把所经历的能应用成语的情景拍下来,可以拍摄成图片,并用文本加以说明(造句或者短小文章),或者拍摄成视频,用字幕加以说明,学生完成作业后将作品上传分享讨论。在分享和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所学成语的不同使用情景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并逐渐养成利用书面语思维的习惯,较好地掌握成语的意义和功能。

我们已经生活在信息无处不在的时代,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辨别信息和正确的发布信息,是我们每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聋人由于听觉障碍丧失了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汉语书面语对听力障碍残疾人来说是其与社会沟通的重要途径。

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身体的延伸”,移动智能终端提供的无时不在的多形式媒体为听力障碍者弥补了听觉障碍形成的与健全人之间的信息获取鸿沟,更为他们在汉语书面语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但是,现阶段针对听力障碍学习者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源的相较于健全学习者还非常少,开发缺乏理论指导和一些规范,学习者没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些都是特殊教育领域要继续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哈平安.聋人的语言及其运用与习得.吉林文史出版社.2005-04.

[2]张会文,吕会华,吴玲.聋人大学生汉语课程的开发.华夏出版社,2009-07.

[3]黄龙翔,陈之权,詹明峰,蔡敬新.以移动技术为中介:建立一个无缝语文学习框架.中国电化教育,2011(12).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课题“基于移动学习构建残疾人职业教育无缝学习平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0122608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崔瑶,女,1978,硕士,浙江省杭州市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研究方向:特殊教育信息化。

猜你喜欢

语言环境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大学生英汉语码转换态度的影响因素探析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