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示范校建设与语文教学改革

2014-10-21石磊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石磊

摘 要:近几年的教学改革的确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理解不到位、矫枉过正的现象。语文教师必须回到语文学科的根本,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联系专业而不追随专业课,正视语文的基础性地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应注重实效,不能流于形式。教师应主张联系实际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文指出了以往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出现的偏差,探讨了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语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示范校建设

教学改革给中职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看视频、讲故事、演戏剧、搞活动等常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案例分析法、模拟情景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成为主流,激情导入、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成果展示、过程性评价等环节构成语文课堂的流行元素。比起以往带有普教遗风的肢解课文式教法,现在的语文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的确是一大进步,令人欣喜。自2011年开始,随着中职国家示范学校建设的推进,语文教学的方向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一、突出工具性,不能忽视人文性

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中职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足够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适应自身和职业需要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劳动者。为了适应这种需要,专业课教学设计和手段打破传统的学科模式,使课堂教学“工作化”“程序化”,有目的地将专业知识按照它们在目标职业活动中的本来顺序展开,语文等基础文化课也受其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不少中职教师完全抛开基础的语句训练,忽视循序渐进的规律,直接进入并专攻“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一味地训练技能,收效甚微。只追求实用的知识,只强调技能的训练,结果将语文课变成了训练场,所有的时间都承载着大大小小的任务(项目),或写应用文,或训练口语,即便是读一首诗,也要带着学会欣赏诗歌的任务去阅读,课堂上再也听不到书声琅琅。“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书才能体会作品的人文思想。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称为“美读”,可见朗读是学生欣赏美的第一步,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和气势。在理解史铁生的《合欢树》时,笔者在背景音乐下,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基调。再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内容结构、情感脉络。读了几遍后,学生对课文就容易梳理了。至于文章的主题,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道理,但要引导学生言之有理,不能离开文本片面追求标新立异。

中职生刚从初中的稚嫩中走过来,正处在积累知识、形成人生观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储备知识才能慢慢走向成熟。况且大多数中职生是中考的落榜者,不仅语文基础不好,心理发育不健全,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起同龄的高中生,他们更加需要人文的关怀和积极地引导。“文以载道”,语文学习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其他科目难以替代。只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挖掘作品的精髓,语文才能完成“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的使命。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年青人,能成长为出色的劳动者。

二、与专业联系,不要亦步亦趋

中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决定了专业课的霸主地位。长期以来,中职语文一直陷于尴尬境地的原因:一是语文课虽然在国家课程方案中占重要地位,但在一些职业学校常被任意削减课时,降低評价标准;二是语文课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对接关系,以“服务专业课”为宗旨,结果陷入语文主体精神的缺失困境,成了“四不像”。三是语文课虽然竭尽全力进行改革,在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是很少触及到语文课程生成及运行的核心内容,课改效果不理想。在很多学校,语文等基础文化课无条件地给专业课让路,第一学年160课时被严重削减为80课时,只能在《语文》(基础模块)中选部分内容。第二学年几乎全是专业课,除了文秘专业外,《语文》(专业模块)很少进入课堂。

不仅如此,语文在教学内容上不断向专业靠拢,口语训练时设计与专业有关的话题,布置应用写作任务时考虑职业岗位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这些都没有错。但语文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有着自己的学科特点和任务。《教学大纲》中指出,中职语文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中职语文必须有一定的独立性和尊严,可以联系专业,但不能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亦步亦趋。现在,专业课向项目教学法一边倒。有些学校的语文课也在尝试使用项目教学法。实践证明,并不是任何课程都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即使有些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的课程,也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需要。从教学实践来看,项目教学法比较适宜实践性较强的、理论知识点相对集中的课程,像计算机平面设计、汽车维修、电子线路检测等。而有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或章节,像语文、德育这一类文化基础课,不能抛弃讲授法、诵读法、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应根据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生硬地套用项目课程教学,忽视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积累,反而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三、注重实践,不能离开实际

中职语文既要遵循语文学科的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职业发展需要。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有效途径。有调查报告表明:企业需要的不是混口饭吃的人力,而是人才。企业关注的是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中职学校作为中职生走向社会的桥梁,应保证学生向职业人的顺利转变。中职语文教学由于其工具性特点,要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复杂社会所需要的认知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协作能力等。正确利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教学,以活动进课堂,更能体现与实现以素养带技能的目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顾名思义,应该具有语文性、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特征,通过直观地接触语文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迈出传统课堂,在活动实践中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进而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

《语文》(基础模块)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但有的活动内容与本单元的技能脱节,有的对条件要求过高,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直接绕过不理。其实,教师应参考课本里的设计,寻找适合本校本班学生实际的活动主题,让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培养技能的平台。例如:在文秘专业讲授“求职信”时,笔者直接把学生带进了计算机房,在讲解求职信的特点、格式和写作技巧后,就把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和他们面前的电脑,下课铃声响了,每个人都交上了一份电子版求职信。虽然有的算不上漂亮,但学生兴致勃勃,都表示要利用课后时间设计一份更好的求职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在上“应聘”一课时,直接把教室的桌椅由面向讲台排放变成了四周围一圈的模式。按照提前布置的任务驱动项目,分为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两类角色。学生自己准备好材料,包括前面学过的求职信、个人简历等。经过模拟训练,学生大致了解了应聘的环节。学校每年都有校园招聘会,教师可以带学生去招聘现场亲身体验。学到的东西派上用场,学生就变成了学习的主人,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比以前的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提交作业效果好得多。

面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职语文任重而道远。少一些报怨,多一些尝试;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既借鉴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也保留传统优良的教学方法;“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突出实践教学,做到“学生愿意学,老师愿意教,企业愿意要”,即“学习—教学—服务”为一体的教学思路,努力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片广阔的天空。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改革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