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2014-10-21王佳慧
王佳慧
(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浅谈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方向
王佳慧
(沈阳师范大学 美术与设计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城市微观环境设计暴露出诸多问题,急需大批专业人才。环境设计专业具有深厚的艺术基础,擅长小型空间环境设计,重视人们在环境中的行为心理,这些均是研究城市微观环境设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景狐设计方向以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为研究重点,不仅可以突出自身的专业优势,还能在中国景观设计领域确立牢固的专业地位。
环境设计;城市微观;环境学科发展
一、高校学科调整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影响
目前,在我国不同高校中开设的环境设计专业主要依托三类学科基础:一类是依托艺术设计专业而开设,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类是依托建筑学专业而设置,如天津大学;另一类是依托风景园林专业而开设,如南京林业天学。虽然依托不同的学科基础,但是各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的研究方向大体相同,主要包括以室内、家具、陈设等要素为主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与以建筑、雕塑、绿化等要素为主的室外空间环境设计。随着研究范围从室内向室外拓展,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代表的部分高等院校将环境设计专业细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方向。我国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方向,主要是以城市空间视觉形象与建筑景观系统的组合设计为研究重点,涉及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绿化设计、造型艺术与公共设施设计等研究内容。
二、中国发展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一)中国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辉煌未来
城市环境具有广阔的范围和复杂的功能,从空间形态上看,城市环境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与宏观和中观的环境不同,城市微观环境是城市结构中的节点空间,其具有空间范围相对较小、结构功能比较简单,使用频率比较高,使用人群相对固定的特点。如城市小型开放空间、户外休憩空间、建筑附属绿地空间等均属于城市微观环境的研究范畴。
目前急剧膨胀的城市人口、相对缺乏的城市休闲空间、十分有限的城市园林绿化与环境维护费用、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等,是中国城市环境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城市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微观环境是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不可忽略的细节,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引起了高度的重视,日本也对城市微观环境设计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然而,中国目前对城市微观环境设计还不够重视,对城市微观环境的设计不是从城市的文脉入手,而是过度追求形式。由于无视场所精神、忽略使用者的行为心理,中国许多城市的微观环境设计将无法满足未来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所以城市微观环境设计在中国具有高度的研究价值与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中国对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城市微观环境建设急需专业的设计人才,如此才能将人们在城市中的活动和自然环境协调,为人类创造更好的人居环境。但是,目前我国没有以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作为研究重点的学科专业。虽然风景园林学涉及了城市景观环境规划与设计的范畴,但是由于该学科刚被提升为一级学科,尚未形成专业分工更加明确的二级学科,因此其对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研究也不够深入和完善。
在中国从事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人才数量也少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微观环境设计人才,缺乏高质量的设计人才。另外,城市微观环境设计必须根植于本土文化,如此才能满足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当下,中国必须培养大批专业的设计人才,需要他们主导国内城市微观环境设计。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方向确立以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为研究重点迫在眉睫。
三、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方向以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为研究重点的优势
(一)善于小尺度空间的设计
环境设计专业是在室内设计的基础上发展的。虽然设计范围从室内空间拓展到室外环境,但是涉及室外环境领域的时间相对较短。与城乡规划和风景园林相比,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方向没有进行宏观、中观层次规划设计的学科基础,也不具备驾驭大尺度空间的能力。相反,长期室内环境设计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环境设计专业对小尺度空间的理解更为透彻,设计经验也更为丰富。
(二)重视环境行为心理学
城市微观环境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是影响评价城市微观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人们的行为习惯、心理需求,有目的地进行景观设计,为人们创造一个理想的户外生活场所,是城市微观环境设计的主要目的。为了充分实现城市微观环境的使用价值,研究人们的环境行为心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环境设计专业形成之前,室内设计专业就已经确立了环境行为心理学与人机工程学为专业基础知识的地位。
四、结语
随着中国高校学科调整,环境设计专业迎来了发展新机遇,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以城市微观环境设计为研究重点,不仅能充分发挥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优势,而且能有效解决快速的城市化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更有利于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的长远发展。
[1]郑曙场.环境艺术设计辩义.雕塑,2013(3).
[2]魏亭.现代城市微观环境设计.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2.
G42
A
1005-5312(2014)29-02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