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2014-10-21田旭
田旭
(贵州省民族歌舞团,贵州 贵阳 550002)
广场舞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田旭
(贵州省民族歌舞团,贵州 贵阳 550002)
当下,老年人最热门的健身活动可能莫过于广场舞。在中国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转一圈,都能看到大妈们在街头空地、商业广场、住宅小区的绿地等处翩跹起舞。广场舞的蓬勃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冲突,如噪音扰民等,同时由此也引发了更多包括专家学者、学人在内的广泛关注。本文即是基于此背景,从广场舞的前世、今生及未来做的全景式的论述。
广场舞;前世今生;未来
广场舞是一种集健身与形体一体、配以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并在广场、院坝等宽敞场地开展的群众性健身舞蹈活动,它是体育与艺术在舞蹈中的融合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闲暇时间也富余起来。广场舞既符合中国老百姓载歌载舞、热热闹闹的民族特性,又简单易学,没有门槛。因此,随着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彻底催生了全民健身意识的觉醒,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成了许多人尤其是城市中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发展成为群众健身锻炼的主要方式之一。如今,广场舞几乎遍布中国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跳出了国门。打开互联网搜索“广场舞”三个字,铺天盖地出现的都是关于广场舞展示、比赛或教学的视频。进入中国知网搜索关于广场舞的文章,都有七百余篇。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全民是进入了交谊舞时代,当下中国的全民健身活动就是进入了广场舞时代。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笔者极大的兴趣,拟从广场舞的前世、今世及未来做一个全景式的论述。
一、广场舞的前世
总所周知,广场舞的功能主要是体现在老年人的健身方面,因此,许多人也认为它是一种体育运动形式。但无论怎样,它无疑是包含了舞蹈艺术的大量元素在里面的。对于广场舞的起源目前有两种认识。一是认为,早期的广场舞是统治阶级用来进行宗教祭祀的一种形式与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会最为经常的智力活动之一。后来才逐渐发展到宗教仪式、民间节日、祈祷节庆等不可或缺的舞蹈表演形式。②二是认为广场舞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第二种说法有些类同于音乐的起源,舞蹈的动作和节奏也与劳动密切相关。原始人不管是耕种还是狩猎,不管是插秧还是收割,在劳动的过程中,手脚的某种动作连续重复就产生有规律的节奏,再伴以呼喊或打击劳动工具,最原始的舞蹈就产生了。两种说法更多的是基于早期的广场舞形式,但缺少相关的文献记载作为考据。但现代意义上的广场舞形式却是实实在在,而且传播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那就是北方各地的秧歌形式。从西北到东北的农村及城镇的老百姓都有在节庆日集体到场坝、广场等公共场所扭秧歌的习俗。中国广场舞联合会会长杨艺也认为“广场舞的前身,实际上就是秧歌。”③当下,秧歌及其各种变体形式仍然是北方广场舞运用的最广泛的元素。所不同的是以前的秧歌是男女老少齐上阵,而如今的秧歌队或者说广场舞队则只剩下了老年人的孤单身影。
二、广场舞的今生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一个覆盖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初见端倪,广场舞便伴随着建设多姿多彩的城市广场应运而生。广场舞以健身为目的,将各种舞蹈元素兼收并蓄,另辟蹊径,向大众化、平民化迈出可喜的第一步。它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南方崭露头角,继而辐射到全国各大城市。④当下,在中国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的城市里转一圈,我们都能看到大妈们在街头空地、商业广场、住宅小区的绿地等处翩跹起舞。现在,中国的广场舞队到底有多少个,可能谁都没有办法去统计,因为随时随地都会有新的队伍诞生。正如中国广场舞联合会杨艺所言:“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节点,奥运会结束后的这5年,广场舞的发展势头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相信这个势头还会持续很长时间。”⑤虽然无法统计出具体的数量,但有一些数据可以有力地说明广场舞的蓬勃发展之势,如中国广场舞联合会目前每年创编700多个广场舞曲目和动作,上传到网上的教学节目,最快的1个月就能达到1亿点击量。广场舞何以有这样的发展势头,有其多方面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老百姓追求身心健康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这部分老人人群大多退休在家,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他们由退休前以紧张的工作为主的生活方式转变为以家庭生活为主的生活方式,难免会产生失落感,他们需要走出家门,寻找乐趣来丰富精神生活,释放心理压力。同时,由于机体机能的逐渐下降,也需要通过锻炼来维持现有的健康。因此,广场健身舞便成为适合老年人的一种休闲方式。而长期参加广场舞则可以起到提高心肺功能、减缓心理压力、改善身体形体等几个方面的健身作用,其中对于改善身体形态和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作用尤为明显。经常练习广场舞,能够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锻炼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同时还能够增加人体骨骼的骨密度。当下,广场舞正以舞蹈艺术的优雅潜移默化地培养人们的气质,如今已成为城市人娱乐身心、陶冶性情的时尚运动。⑥
(二)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
社区文化无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是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群众社区文化就是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广场是社区和城市的客厅,广场舞是群众最喜爱的文体活动,因此,广场舞的发展也是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广场舞在社区文化的建设中可以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生活,促进了社区和谐发展。
1、利于抒发人们的思想情感。广场舞的表现内容一般都比较热情欢快,融入了一定的表演性,但更多的是体现了参与者的自娱性。广场舞的动作简单易学、没有任何准入门槛,参与人员不论身份、职业、性别、年龄,也不需担心自己的舞姿是否优美,只要依葫芦画瓢即可,甚至还可以随心所欲、自由发挥、尽显个性风采。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晚饭后积极参与到广场舞中,在活动中可以享受轻松的环境,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2、可以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创建和谐文明社区。广场舞是多种舞蹈元素舞融合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人多齐舞”的表演特点。民族舞、古典舞、国际舞等都可在广场上表演,借此传达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⑦另外,在小区的广场等公共空间里往往还有集舞蹈表演、健身、歌曲表演、乐器演奏为一体的其他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的节目内容形式都是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体现,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社区的群众文化生活。
广场舞不仅是一种广泛的群众健身舞蹈活动,更是一种有效的群众集会形式,它把不同阶层、兴趣和爱好的人们聚集在一起。因此,广场既是一个健身场所,也是一个社交平台。广泛的人际交流将在这里建立,各种信息,大到天文地理,小到萝卜豆腐,从国际国内时事新闻、科学健身的小窍门到行之有效的食疗药膳等等都会得到有效传播。广场舞让更多的老年人实现了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并能结识更多的朋友,建立深厚的友谊。因此,广场舞活动不仅社区群众提供了文化氛围较浓烈的环境,同时也利于创建社区生活的和谐与文明。
三、广场舞的未来
事物的发展往往都是两面的,既会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音,也可能引发众多的负面效应。广场舞亦然。广场舞的蓬勃发展,产生最大的负面效应就是制造了较大的噪音,影响了周边群众的日常生活,由此不断地引发出各种抵抗广场舞的事件。如长沙市雨花区赤岗冲丽星景园小区的大妈们都会在小区休闲广场上跳了三年广场舞,但从2012年8月到2013年5月已经被反对跳广场舞的业主泼了3次大便。2013年4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莲花新区临街住户由于长期受到楼下广场舞的音响困扰,几名业主朝楼下跳舞的市民扔水弹阻止。等等,不一而足。因此,有人便认为,广场舞的未来发展可能会逐渐萎缩。笔者以为应该一分为二来分析这一现象。
一方面,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存在的理由的。尽管广场舞“惹上”了这么多冲突或纠纷,但笔者以为广场舞在未来的发展仍然会方兴未艾。主要理由就是上述两点:一是老百姓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二是社区文化建设与和谐文明社区建设的需要。可以说健康、和谐及文明是每一个人永恒的希冀与追求。另外,许多广场舞其实无形中还发挥着传播、传承本土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北方的秧歌都是当地的宝贵传统文化,被纳入了各级非遗保护的范畴,许多地方的广场舞都是取材于秧歌。在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广场舞也有许多取材或直接采用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如云南孟连县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姿的传统民族舞蹈,其嘎光舞傣语意为“围着鼓跳舞”,是傣族最具群众性的自娱性舞蹈。每逢重大节日或集会,人们都要聚集在广场,围成圆圈,敲起象脚鼓,跳起嘎光舞。而现代广场舞的推广,无疑使传统的民族舞蹈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传承。而且,广场舞在有些地方也被尝试引入高校课堂。广场舞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独特的风格,时尚的气息,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特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广场舞引入高校体育课堂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内容多样化、灵活化和个别化,有利于开展具有特色的高校体育课堂。”⑧
另一方面,事物的壮大一定是要合乎其内在的发展规律的。广场舞引发的冲突也暴露了广场舞存在的其他负面因素。据央视《新闻1+1》调查,其中你认为广场舞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堵塞交通,只占4.4%;挤占其他人利用公共权利占24.01%;噪音太大,占到了71.60%。可见,广场舞噪音扰民是最大的问题。作为市民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广场舞本身是城市文明符号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到来,“广场舞大军”可能会越来越庞大。因此,如果这一问题不处理解决好,即便其具备上述的诸多利于发展的条件,广场舞的未来发展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首先,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加强治理、通过若干立法来控制广场舞噪音。如广州将广场舞纳入其发布的新版《广州市公园条例》,湖南省浏阳市,长春、乌鲁木齐等地也陆续出台了“广场舞公约”。但是,这些条例或公约显然也很难发挥根本性的作用。因为,执法者很难真正做到严格执法。“广场舞公约”出现之前,其实我们国家就已经存在类似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规定:“本条例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和其他正常活动的现象。”也就是说,广场舞扰民的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是有明确规定的,其之所以成为一个老大难社会问题,同执法的“缺位”或执法不严格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诸如上述的公约或条例,即使执法到位也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广场舞扰民的问题,即群众健身场地缺乏的问题。有专家认为,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的根本是完善公共活动设施建设,让舞者有其所。⑨为解决噪音扰民问题,长沙市雨花区政府计划出资100万元将社区中闲置的约1000平方米架空层改建成群众活动中心,彻底解决广场舞无广场可跳的窘境。但于当下寸土寸金的中国城市而言,要在空间上彻底解决广场舞扰民的问题,显然也不很现实。因此,我们还是需要考虑更多其它的措施。
1、广场舞参与者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公德意识和自控意识。社会建设中往往有一种对应性要求:即个人权益提升要求责任意识的同步提升。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权益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相应的责任意识却没有及时跟上。没有责任意识的建立,权益意识就会变成一条没有边界的贪食蛇。在一个多主体、多层次的社会中,这不仅不会使自己的权益得到伸张、利益得到满足,相反会陷入与他人的碰撞和摩擦中,最终每个人的权益都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公共空间中的人,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这种对应性是化解矛盾中对个人的基本要求。⑩2013年11月,湖南省长沙市韶山路社区的广场舞队员们,向民政部门申请成立了“广场舞自律协会”,收到了一定的实效。
2、广场舞参与者应该积极采用相关技术手段来降低音响的噪音。在广场舞练习以及表演的伴奏音乐选择中,应该尽量选择没有强力鼓点效果的音乐。另外,广场舞健身队的规模不宜太大,每一个队最好不要超过20人。如果规模实在减小不了,则可以考虑采用小型的无线装置来播放音乐。例如贵阳的大妈们在经受系列的冲突后,很多广场舞队开始戴耳机跳了。
当然,相关的措施不止上述几种,且广场舞即便有朝一日真能彻底解决噪音扰民的问题,笔者也不希望出现中国老年人全部都去跳广场舞的壮观场面。因为,有资料显示,201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就已超过2亿,再加上可能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将加入广场舞大军,那我们的文化生活也不免太单调枯燥了,与文革时期全民大跳“忠字舞”又有何区别呢?因此,要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老人们应该积极拓宽自己的思路,多选择广场舞之外的其它有益身心健康的事情去做,而不是一窝蜂都扎到广场舞中。
①⑥窦彦丽,窦彦雪.广场舞文化溯源与发展瓶颈[J].四川体育科学,2013(4).
②李少奇,邹子为,陈以璇.广场健身舞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0(19).
③⑤⑨⑩丽华.广场舞热的冷思考[J].中国工人,2014(3).
④侯慧.漫画城市广场舞[J].剧影月报,2011(32).
⑦邵兰燕.广场舞的类型及其文化功能[J].品艺斋,2011(5).
⑧彭丽英,余海浩.贵州苗族芦笙舞导入高校公体课的可行性研究[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J722
A
1005-5312(2014)29-01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