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角下新农村建设的探析
2014-10-21周泽阳
周泽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基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视角下新农村建设的探析
周泽阳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农村一直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居住的基本环境,然而在农村一时很难找到符合当地环境的理想乡村场景,农村公共环境成为制约乡村空间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烟台莱州市乡村文明行动实施的意见,对莱州市的需要改造的三山岛、城港路、金仓、金城四个街镇重点片区进行实地调研及总结分析,归纳出基于环境设计视角下新农村建设的设计手法,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宜居文明乡村。
新农村建设;环境艺术;烟台莱州市
一、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乡村建设的不断加快,许多地区只注重经济的发展和面子工程,对自然生态资源利用不合理,使传统的乡村景观受到破坏。通过对莱州市三山岛、城港路、金仓、金城四个街镇的考察,我从环境艺术设计的视角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如下:
(1)硬化方面:道路材料、形式单一,多为不透水材质,排水功能较差;材料与周围的环境缺少呼应,缺少地方特色和乡土人情,与本村庄整体环境不协调。
(2)绿化方面:村内道路和公共场地绿化种类和风格较为单一,缺少层次变化,空间、色彩变化不够鲜明,没有结合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片面追求城市化;宅院周边杂乱,杂物堆砌无序,缺少绿化。
(3)亮化方面:盲目学习城市灯光建设的特点,缺少本村庄的特色;出现无秩序无控制地让农村亮起来的现象。
(4)美化方面:公共场地中,生活垃圾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更污染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建筑物色彩上,缺少民俗特色,有的村庄将墙体刷成挑眼的蓝色,不符合农村整体色彩。
(5)文化方面:文化长廊放置不科学,使用率低,人们不能够自觉学习,没达到最终教育效果;文化大院没有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文化气息不够浓重;四德榜、宣传栏形式单一,无法与整个村子独特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相协调。
二、环境艺术设计视角下新农村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性原则。好的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尽量减少对现存格局的破坏:保护现有植被,保证景观的连续性和风景质量;保护自然系统,如地形、植被、排水系统、鸟类的栖息地等。
(2)传扬地域特色。任一地域的景观都有其独特的水流、植被类型、材料,我们应保护和加强内在的景观质量,剔除不应该保留的要素,甚至是引进要素以加强自然特征,充分利用现状。
(3)主体认同原则。新农村建设只有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树立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使环境建设更加符合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生活。
(4)将农村建成农村。要体现农村景观的基本特征,最大限度地利用乡村景观。充分利用树荫、天光等自然的乡村景观并恰如其分地处理,将农村建设地更像农村。
三、新农村环境规划建设的探索
在硬化设计中:注重道路硬化形式的多样性,不同材料之间相互配合;注重硬化设计的经济性与地域性,充分利用莱州石材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对当地石材进行整理再加工或者对石材废料进行再利用。
在绿化设计中:注重绿化的经济性、当地性、多样性、时序性;村民宅院周边不要刻意进行统一化,尽可能发动民众自己绿化,形成形态各异的形式;在进行莱州市三山岛东北村排水明渠生态景观设计时,保留周边原有的树木与绿化,并进行简单的造型处理,做到少投资、少干扰、低技术、少造型几个要素,恢复小河原有的生态景观。
在亮化设计中:注重节能、经济性,在重点区域如省道、乡村干道等繁忙路网布置路灯,次要区域采用低成本亮化方案,或选择节能新能源设施设备;注重宜人、舒适性,在居民聚集活动区域如巷口、广场等地区采用光线充足且柔和的亮化方案;注重景观性,乡村亮化工程不仅是照亮乡间村头,更要照亮生态乡村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造型与材料要美观、兼容环境、特色鲜明。
在美化设计中:可从乡村建筑的色彩、材料、肌理、工艺进行处理,还可根据乡村独有的民俗特色及生产资料如农具、渔具等作为公共艺术进行艺术处理。墙体色彩可以选择符合能够融入本村环境的颜色,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材料反映墙体色彩变化。建筑材料尽量使用本地生产的砖瓦、石块、沙砾、木材等自然材料,这些材料自然色彩朴实无华,与农村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在文化标识系统设计中:如宣传牌、四德榜、村碑、地图牌、导向牌的设计,从当地环境中提取色彩,并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如石材、木材等,融合乡村元素,与当地环境相协调。在文化展示系统中:合理利用展现活动的空间,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遗产,如蓝关戏是流传于莱州市的一个古老高腔剧种,在广场上可以设立关于蓝关戏文化题材的公共艺术雕塑,既具有艺术性又便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还可在村子活动中心周围设立戏台,村民自发组织,进行文化传承。
四、结语
探讨基于环境艺术设计视角下的新农村建设,对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促使农村村容整洁、生态文明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根据环境设计的原则,合理规划,使村落的生态、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和再生,建设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
★本文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
[1]约翰.O.西蒙兹.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J05
A
1005-5312(2014)29-00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