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政府与市场在三种经济体制中的沉浮
——兼论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2014-10-21尹红梅

对外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有制斯大林经济体制

尹红梅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601)

【经贸管理】

探析政府与市场在三种经济体制中的沉浮
——兼论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

尹红梅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安徽合肥230601)

政府与市场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两大机制,良好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二者耦合的结果,而非“零和博弈”的产物。斯大林体制、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都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通过对这三种经济体制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我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要注意三点:坚持正确的所有制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使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忽视民生问题。

经济体制;政府;市场;民生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各国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以斯大林时期的苏联模式为代表的经济体制倡导政府拥有绝对权威;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坚持市场唯一。我国自建国以来不断探索经济建设的道路,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同时,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然,我们在看到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成就时还应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教训:政府与市场的“零和”

政府与市场在不同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斯大林体制过度强调政府的作用,忽略了市场的作用,而新自由主义经济体制与之相反。这两种经济体制以不同的经济学思想为指导,在政府与市场关系上走向了极端,付出了沉重代价,也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敲响了警钟。

(一)苏联经济学范式——政府拥有绝对权威

从1924年斯大林执政起,由于国内国际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斯大林主观原因,苏联逐渐放弃新经济政策。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以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为特征的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正式建立,其典型特征有以下几点:

1.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限制私人经济。到1937年,“个体经济‘残余’已为数甚微,在全国生产基金中仅占0.4%,而且这些私人经济并不占合法地位”。

2.运用指令性计划指导生产,经济运行服从政府计划,指出价值规律的受限制性。斯大林一方面承认价值规律是有作用的,“在有商品和商品生产的地方,是不能没有价值规律的”;一方面又认为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限制性,“价值规律只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在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情况下……才能是生产的调节者”。斯大林按照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制定年度计划、五年计划以及国家的整个经济政策:第一,企业的物资供应实行统配制或调拨制,统配和集中计划供应占到90%以上;第二,企业生产产品的价格基本上由苏联政府制定。

3.限制国际国内市场的流通。在商品的流通方面,苏联采取供应式物资供应体制,除农村农贸市场外,限制商品买卖。斯大林政府不仅限制国内市场,而且限制与国际市场的流通。这就割断了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使苏联更加陷入闭门建设的状态。

对于斯大林模式的褒贬,大量学者已各陈己见。不论褒贬如何,不能忽视的是,这种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崇尚政府的绝对权威,没有给市场规律留下任何发挥作用的空间;单一的物资供应机制,导致人民生活资料匮乏,生活水平难以提高。这也是后来苏联经济增长缓慢,以致于瓦解的重要经济根源。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范式:市场原教旨主义

20世纪70、80年代,随着西方国家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爆发,凯恩斯主义全面崩溃,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破土几十年后勃兴并成为指导西方世界的主流学说。以哈耶克、弗里德曼、布坎南等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思想以“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为核心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也被称做“市场原教旨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经济主张:

1.资源的有效配置只能由市场来执行。弗里德曼认为“与计划机制相比,市场机制是一种无比优越的机制,它无需中央指挥就能调动经济活动”。

2.政府干预导致市场失灵。弗里德曼认为政府干预破坏市场的正常运行,政府本身也有不可克服的致命缺陷。“凡质量低劣的产品都是由政府或政府管制的行业制造出来的。凡是优质产品都是由私人企业生产的”。新自由主义有多种流派和思想主张,但“只要我们坚持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人类目标时倡导市场优先于政府,我们就抓住了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新自由主义在全球蔓延,其主张自由化、市场化的经济体制给众多国家带来惨痛恶果:2001年阿根廷爆发金融危机和波及全国的社会动荡;新自由主义改革酿成了埃及人民起义和社会动荡。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酿成国际性金融危机,自此,“新自由主义在全球几乎成为过街老鼠而步入衰落时期。”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范式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虽然市场在很多情况下能有效运作,但它不是能医治百病的灵药。正如安德鲁·肖特认为的那样,“对于某些问题,非市场的机制也许更为可取”,“非市场的机制应该由国家去组织协调,因为私人的诱因不能产生和控制他们。”

二、经验:政府与市场力量在中国经济学范式下的“耦合”

我国自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发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已得到较好的处理:政府没有苏联经济学范式中的绝对权威,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范式中的“原教旨”,二者相互结合,在各自范围内发挥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处理方式也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一)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相兼容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是公有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典范。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证明,公有制与市场机制并不是完全对立的,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兼容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20世纪70年代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历史和认识上的原因,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这些实践表明,与现实国情和现有生产力水平不符的单一公有制并不利于生产力发展。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就是允许社会生产力以旧社会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所以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探索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引导政策。

(三)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得益彰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在我国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制度。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又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著名论断。在分别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1.政府宏观调控不是传统体制下的中央集权管理,直接控制企业,而是以间接调控为主,“借助市场的力量引导企业经济活动作出符合政府的意愿”。2.由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到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虽然对经济的微观干预减少,但是宏观把握的技术和能力有所提高;这样就使市场规律得到更好的尊重,市场有了在资源配置中更好发挥作用的平台。

不容置疑,正是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协调配合,经济稳定发展,才使我国平稳渡过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并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了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克服种种困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反思与启示

经济体制改革是每个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在以上论述的三种典型案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不管如何,我们都应该总结和反思,以求不断进步。“强政府、强市场的‘双强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特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使二者更好地耦合。同时,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重视民生建设,这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成效的衡量标准之一。

(一)坚持正确的所有制结构不动摇

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坚持正确的、适合国情的所有制结构,是全面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基础。但是单一的公有制也有其弊端。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结果并未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富裕。因此,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要建立适合国情的所有制结构。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一方面要夯实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方式,坚决抵制“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侵蚀。1.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公有制经济是一种“普照的光”,它影响和改变着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特征,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我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都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2.把握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同时坚持间接调控为主的调控方式,把握政府的经济学边界。3.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与倡导“三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划清界限。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当前国内有些学者接受了新自由主义思想,走上极端化道路,产生了不良影响,对于这种现象要坚决抵制。

(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经济学范式忽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也因此限制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上的基础性作用不是完全性作用,也要预防“自由市场”的观点和做法。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倡导的“完全自由市场”给很多国家带来深重灾难。

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要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1.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开放。当今的世界经济是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经济,我国要积极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市场。同时,也要重视对内开放。“要尊重社会经济规律,搞两个开放,一个对外开发,一个对内开放。”对内开放,就是要反对和抑制各种垄断,打破地区、行业之间的割据状态,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的形成与发展。2.市场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产权交易市场的兴起是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发展的新形势。要通过发展信息行业和通讯技术行业来提高国家的市场信息化水平,同时要确保产权流转通畅,推动产权交易的健康发展。

(三)关注民生建设

加强民生建设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改革成效的重要衡量标准。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模式,一味追求意识形态上的社会主义,而忽略了民生建设,在收入和分配中坚持了政府的绝对权威,使当时的苏联人民生活在生活资料的单一和贫乏之中。关注民生要做到以下基本两点:

1.关注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定之基。各国政府通过不同程度的监督和调控促进就业。在当代,政府对就业的调控措施主要有:建立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扶助特殊群体就业;建立公共就业介绍机制等措施促进就业。同时要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序流动。

2.坚持社会公正的原则。党的十八大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制度稳定的重要原则。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根据社会成员的具体贡献进行有差别的收入分配,实际是尊重了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正义,它坚持了一种人道主义公正观。当前社会还存在一些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实现社会公平也不能仅仅局限在收入分配领域,而必须建立以权力平等、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和制度完善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我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仍然是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所以在吸取和借鉴各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二者之间相互结合的最佳模式仍是我国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重大课题。“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阶段,我国要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更加合理地发挥政府与市场各自的作用,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我们进一步了解政府与市场力量的重要性的同时,也必须深刻认识到民生建设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1]顾海良.斯大林社会主义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30.

[2]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140.

[3](美)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M].张琦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科林·克劳奇.新自由主义不死之谜[M].蒲艳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5.

[5]徐则荣.弗里德曼经济思想研究[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2:136.

[6]何秉孟,李千.新自由主义评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6.

[7]崔建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21.

[8]安德鲁·肖特.自由市场经济学——一个批判性的考察[M].叶柱政,莫远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2.

[9]袁恩桢.政府与市场的“双强模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特点[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8).

(责任编辑:乔 虹)

F120.2

A

2095-3283(2014)09-0111-03

尹红梅(1987-),女,汉族,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猜你喜欢

公有制斯大林经济体制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必备前提
国务院批转《意见》: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明确
今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清单出炉——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2015年经济体制改革八大重点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斯大林猝死之谜
铁托和斯大林的一场生死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