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西视角的闽台会展业对接模式研究
2014-10-21李芬
李 芬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经贸管理】
基于海西视角的闽台会展业对接模式研究
李 芬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近年来,福建省会展业发展态势良好,海西会展业已具备了与台湾地区会展业对接的优势资源和必要条件,若实现闽台两地会展业的合作与对接,对促进闽台科技与商贸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海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将起到重要作用。为此提出了构建行业协会、区域特色、网络平台、市场发展4种闽台会展业对接模式,在实施模式对接的过程中,要注重完善会展业的综合设计、促进会展业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和加强闽台合作的环境建设等问题。
闽台;海西视角;会展业;对接模式
会展业是指以会议和展览的组织承办为中心,组织者、策划者与展馆共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1]。探索加强闽台两地会展业的合作与对接,对促进闽台科技与商贸的交流与合作,带动海西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海西视角下闽台会展业对接的意义
(一)海西会展业发展现状
1.会展行业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福建省各地展馆建设步伐加快,2007年莆田建成海峡工艺美术城;2008年宁德会展中心和武夷山风景国际会展中心建成;2010年占地2000多亩、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的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竣工投入使用;2012年海西规模大、产品覆盖面广、专业水平最高的国际酒业展在厦门召开。
2.知名会展品牌应运而生。良好的地缘优势与资源优势使福建会展业具有了“海峡”品牌。比如,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投资类博览会;厦门国际石材展是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材专业展览会;海峡西岸汽车博览会是海峡西岸规模最大的汽车博览会。
虽然福建省会展业发展态势好,但也存在突出问题,如,对外没有凸显对台服务的重要性[2],管理体制没有理顺,会展人才严重缺乏,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但这些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海西的会展业资源仍具有与台湾地区会展业对接的优势和条件。
(二)闽台会展业对接的意义
在两岸长期复杂多变的政治关系下,基于“五缘”优势的民间交流往往比政治对话更为现实,也更加有效[3]。从发展前景看,闽台会展业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台湾属于岛屿经济型态的地区,对外贸易是其经济发展命脉,而会展产业是贸易厂商首选方式。会展活动不仅可给厂商提供展示优良产品的机会,也可以吸引岛外买主来台,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推动整体经济发展。
2.有利于共同培育展览品牌。通过强化在会展协会、会展城市和会展企业等层面的对接,两岸可以在联办或移植专业展、共同申请国际展、共同培育品牌展、组织会员企业相互参展等方面取得成效。通过提升展览档次和专业性,两岸可以把“海峡”特色展览打造成为闽台两地产业优势互补的重要平台。
3.有利于加强对台招商。通过创新招商方式,推行网上招商、联合招商、互动招商、直销式招商、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登岛招商等新形式,可以加快闽台科技成果转化多元化合作步伐,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两地合作更加紧密。
二、闽台会展业对接模式的构建
(一)基于行业协会的对接模式
行业协会是以相同或近似行业为标识,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自愿组成的会员制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是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具有自律、服务、代表3项职能[4]。两岸行业协会对接,不仅有助于促进产业深度合作,也有利于带动产业技术、人才的交流合作。
首先,要构建闽台两地行业协会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开展与台湾行业协会的交流。其次,要鼓励台湾行业协会来闽设立分支机构。这样不仅可服务在闽的台资企业,也有利于两岸行业协会的交流。第三,要加强福建行业协会的自身建设。着力提升行业协会的治理水平和服务功能,要注重完善行业协会的内外部治理机制。
(二)基于区域特色的对接模式
在福建省“十二五”建设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闽台产业深度对接的总体空间布局---“五区、十园”[5]。要让“五区”、“十园”错位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如平潭综合实验区主要是电子信息、海洋生物、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泉州台商投资区主要是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轻工纺织、新材料等产业。漳州台商投资区主要是金属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武夷新区特色园区主要是资源深加工产业和以生物为主的新兴产业等。
构建基于区域特色的对接模式,需要对闽台两地的行业进行梳理,建立相同或相近的行业企业数据库和产品资料库,以利查询和分析;需要以不同地区的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和纽带,与台湾相关行业的企业和协会建立沟通机制,每年定期在福建或台湾举办展览会。
(三)基于网络平台的对接模式
通过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将传统的会展活动平移到互联网上。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举办网络会展。电子商务平台可由不同的主体搭建,如政府、会展中心、行业协会、B2B电子商务服务商等,能够为参展商及客户提供包括产品信息发布、信息查询、客户资源管理、网上洽谈、在线交易以及酒店预订、机票车票预订等诸多服务。一方面,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网络技术、低成本接入、网络安全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为各展馆、组展商以及众多的参展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在会展活动中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解决应用电子商务开展会展活动时所遇到的信息安全、支付结算、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四)基于市场发展的对接模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对原有的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政府在会展业管理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政府和市场在会展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做出科学区分、合理配置。
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宏观调控职能,弱化行政性行业管理职能,下放政府对会展企业的经营权,使政府从资源配置主角的位置退下来让位于市场,从会展行业服务的主角位置退下来让位于会展中介组织,从经济活动主角的位置退下来让位于会展企业,而把宏观调控的位置留给自己,提高自身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能力。简言之,这种模式就是政府调控、协会管理、市场运作、企业主体。
三、实现闽台会展业对接的关键
(一)加强会展业发展的顶层与综合设计
会展业的发展不能只定位于会展本身,要考虑其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加强顶层与综合设计,形成会展业的完整体系。面向海西经济区建设的闽台会展业对接构架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以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为中心),两个对接(与海峡“6·18”项目、高新技术开发区等项目对接;与台湾行业特色对接),三个通道(行业沟通、政府沟通、企业联盟沟通),六个子平台(项目和资金平台、信息平台、政策平台、管理服务平台、知识平台、人才平台)。
(二)增强会展业对相关行业的带动
会展业具有“乘数效应”,可以推动前向、后向产业共同发展,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规模大、水平高的国际会议或展会,不仅给举办城市带来了场租费、装修施工费等直接收入,也能有效促进城市交通、通信、旅游等相关行业发展,对拉动城市经济、增加就业都有积极作用。因此,要以会展为核心,统筹规划,促进交通、通信、旅游、商业、宾馆、餐饮、广告等行业的整体发展,形成完整、配套的会展产业链。
(三)加强闽台合作的环境建设
首先,要推动政策落实与创新。认真落实国家赋予福建的对台优惠政策,研究出台鼓励和支持台商台企发展的具体措施。其次,完善合作长效机制。建立由厦门、福州、泉州、漳州和台北、高雄、台中、台南8个城市组成的海峡两岸城市会展联盟。健立商务、海关、检验检疫、税务、金融、港务等部门联系机制,为闽台经贸合作提供便捷服务。第三,构建无障碍合作平台。各职能部门要简化手续,消除不合理的行政干预和区域内市场壁垒,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网络;提高审批管理效率。
[1]周志平.会展业: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J].改革与战略,2008(4):121-124.
[2]刘明前.闽台融合背景下福建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33(7):44-47.
[3]徐晞.关于加强海峡两岸行业协会交流与合作的探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2):109-113.
[4]徐晞,詹彦凯.基于行业协会平台的闽台人才交流合作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5(3):7-10.
[5]蔡勇志.后ECFA时代深化闽台产业对接的对策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12(6):25-27.
(责任编辑:刘润婉)
F290
A
2095-3283(2014)09-0117-02
李芬(1980-),女,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类一般项目“闽台会展业对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研究”(项目编号:JA113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