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京再任总统后中俄能源合作研究

2014-10-21杨学峰

对外经贸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俄两国普京

杨学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中俄经贸】

普京再任总统后中俄能源合作研究

杨学峰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33)

能源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与国际地缘政治乃至军事关系紧密相关。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一直致力于能源出口重心向亚洲转移,中俄能源合作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抓住机遇,破解难题,大力推动中俄经济、政治等关系的全面发展,对于双方是互利共赢的必然选择。

能源合作;中俄能源;经济影响;政治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能源地缘政治关系日趋重要。俄罗斯作为一个能源储量和生产大国,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合作伙伴之一,中俄两国领导人在能源合作问题上进行良好的沟通并达成共识,推动了两国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开展,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充实了新内涵,成为大国合作的典范。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出口大国,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耗和进口大国,中俄能源合作发展前景必然是广阔的。虽然两国的能源合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很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两国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本文通过对普京2012年再任总统后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新举措进行探讨与研究,分析两国在能源合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对两国进一步深化能源合作提供参考。

一、普京总统的能源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能源的利用与贸易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能源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能源产业作为俄罗斯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俄罗斯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能源发展问题也一直受到普京总统的高度重视。

2000年普京首任俄罗斯总统后不久就对俄罗斯的能源发展问题做出了重要的批示与决定。例如在油气方面,首先对能源管理机构及措施进行改革,通过设立专门的能源管理机构,加大管理力度,加强对国有能源企业的扶持,有效地掌控了能源的管辖权和贸易走向。其次在能源相关法律进行了改革与完善,加强法律对能源管理的约束,使能源出口及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国家财力显著增强。再次,对能源市场的发展方向问题做出重要战略调整,把原有的“西进”政策转向东西双向发展,把亚太市场作为新的能源发展重点,特别是中国市场,为提高能源出口利益提供了保障。

2012年,普京再次当选总统后仍然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俄罗斯的能源政策也由联邦政府统一制定。但由于俄联邦政府内部对能源决策中存在一定分歧,为了保障能源出口利润的稳步增长,俄联邦政府先后在能源的税收政策以及对能源的利用问题上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总的来看,普京在任期间,为俄罗斯能源市场的战略转移及中俄能源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俄能源合作迎来巨大发展机遇,也有效提升了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和政治互信。

二、普京再任以来的能源决策

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除了进一步加强政府对能源,尤其是油气方面的统一管辖权外,还任命曾被梅德韦杰夫免去副总理职务的谢钦为俄罗斯国有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总裁,以便对俄罗斯能源生产流通环节进行控制。谢钦上任后果然不负众望,实施了很多重新收回能源管辖权的政策,得到了普京的大力支持。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建立“石油俱乐部”,其成员大都为社会上一些大石油企业的总裁,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以及巨大的政治影响力,而后又发展成为“总统能源委员会”,由普京直接管理。该组织其所吸收的成员范围也非常广阔,很多普京政策的支持者都被纳入其中,形成了对能源政策、生产流通强大的管控力,对能源发展的宏观决策和具体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和该组织相配套,政府内阁也制定了制约措施,成立“政府能源委员会”,单从两个委员会的职能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差异,但从实际执行力看,政府能源委员会的职能偏于微观管理,其成员的组成及影响能力与总统能源委员会相差很多,无法与普京所领导的总统能源委员会进行有效抗争。由此可见,在能源的发展及管辖权问题上,普京的决策话语权是毋庸置疑的。

政府对能源管理的权限被削弱以后,谢钦的管理权限也在逐步加强,谢钦所领导的俄油气收购了国有水电和统一电力的股份,使谢钦的管理权限再次扩大,影响能力也逐渐提升,普京对能源管理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针对这一现象,俄政府规定将俄油气的较大部分利润收回,由政府管理,在财政上限制谢钦的权限。这一现象更加证明了,俄罗斯的未来的能源管理权竞争将在政府与总统之间博弈。

三、中俄能源合作的新进展

虽然普京上任后对能源市场开拓实施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策略,但主要方向仍定位在欧洲,对中国的能源出口还较为谨慎。而我国的能源进口重点依然在中东地区,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也只是我国的众多选择之一,两国虽然对能源合作问题进行了积极的磋商洽谈,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两国能源合作的顺利进行。特别是“中国威胁论”在俄远东还具有一定市场,相当一部分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对俄罗斯起到一定的危胁作用,把双方单纯的经济利益与国家安全问题相关联,导致中俄能源合作的步伐放缓。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与欧美关系急剧恶化,迫使普京对俄罗斯能源战略做出重要调整,将出口大幅度转向了亚太地区,使中国的能源供给迎来新的机遇。中俄天然气合作历经了长达十年的谈判,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2014年亚信峰会期间,中俄就天然气的东西线合作问题在两国元首的力促下达成共识。5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海共同见证中俄两国政府关于《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中俄东线供气购销合同》的签署。根据双方协议,中俄出资4000亿美元,自2018年起,俄罗斯将每年向中国东北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时效30年。该项目的签署对于深化双方经贸合作、提高政治互信无疑又迈出重要一步。

四、中俄能源合作建议

要根据俄罗斯能源产业政策的变化和俄罗斯社会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我国对俄经贸政策,从双方的核心利益着眼,通过能源合作带动两国其他合作,实现共赢互利。此外,为了消除“中国威胁论”影响,要考虑到双方制度文化差异,加强民间交往和文化交流,为两国经贸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总之,普京上任以来,中俄两国能源合作发展势头良好,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意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实现中俄经贸合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1]罗佐县,张礼貌.我国煤制气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J].中国石化,2013(1).

[2]张礼貌,张艳秋.全球油气行业上游投资及经营业绩分析[J].中外能源,2013(4).

[3]张艳秋,张礼貌,李静黎,缪彬.近十年全球石油行业上游勘探投资及勘探新增储量分析[J].国际石油经济,2013(9).

[4]徐海燕.俄罗斯能源战略转向与前景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2(6).

[5]刘文革,庞盟,王磊.中俄能源产业合作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2(12).

[6]童莉霞.世界能源市场的新变化及未来发展趋势[J].国际经济合作,2012(11).

(责任编辑:牟洪波)

F752.7

A

2095-3283(2014)09-0049-02

杨学峰(1973-),吉林德惠人,副所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俄罗斯经济、中俄经贸合作。

猜你喜欢

中俄两国普京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狙击手普京”
普京与秋田犬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