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文化对竹产业发展的影响探析
——以浙江省为例

2014-10-21郑友苗

安徽农业科学 2014年17期
关键词:竹业竹类安吉

郑友苗,邵 琼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杭州 310012)

竹文化对竹产业发展的影响探析
——以浙江省为例

郑友苗,邵 琼

(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 浙江杭州 310012)

以浙江省为例,分析了竹文化在促进竹林资源高效培育、竹加工业和竹生态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提出了打造浙江竹业升级版必须继续大力弘扬竹文化、加强竹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设施竹业工程建设和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等建议。

竹文化;竹产业;促进作用

我国有竹类植物39属,500多种,竹林面积672.74万hm2[1-2],2011年全国竹产业总产值达1 173亿元,竹制品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首位。浙江省竹林面积占全国竹林面积的12.4%,居全国第5位,竹产值贡献率为24.1%,居全国首位[1]。竹文化底蕴深厚的浙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竹产业传奇。该文以浙江为例,探析竹文化与竹产业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弘扬竹子精神,打造竹产业升级版的意见建议。

1 竹文化与竹产业

1.1 竹文化概述 现今我国竹子主要分布在35° N以南地区的19个省(区)。考古和历史文献资料证实,在原始时期我国竹林的分布西起甘肃祁连山,北到黄河流域北部的西太行山区,东至台湾,南及海南岛[3]。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距今五六千年的陶器上有“竹”字的刻画符号,这说明远古先民对竹子的利用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4]。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上,竹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认为,中国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中国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5]。

竹子以其四季长青、清秀俊逸、古朴雅致、凌霜傲雪、中空外实、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特性,成为中华民族气节的代表。在物质层面,竹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如苏东坡写道的“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在精神层面,竹因其自然特征与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人们往往把其人格化。钱樟明在《水调歌头·咏竹》中对竹子的品性和奉献精神作了精辟概括:“有节骨乃坚,无心品自端。…成材勿计先后,鳞爪遍人间。生来不为已,只求把身献。”郑板桥用画竹和诗文来赞赏竹子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表达的是竹子坚韧不拔的品性,“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弘扬的是竹子志存高远的品格。人们对竹子的认识由最初的满足人类生产生活资料需要的一种自然物,到具有观赏价值的一种自然景观,再到体现人类审美追求的一种自然精神,反映了竹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已深入人心,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竹文化是指古今中国人创造的、与竹子相关的精神与物质财富的总和,是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

浙江的竹文化十分悠久。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在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文化遗址甚至出土了竹林和大批竹编器物[4],在安吉安乐遗址出土了竹节形把陶豆,这些都表明浙江先民们对竹子的利用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和美学上的意识。浙江的竹文化精彩纷呈。古籍记载颇多,如《尚书·禹贡》记载:“震泽底定,筱簜即敷”,意指浙江太湖周边长满大大小小的竹子[6]。历代文人墨客对浙江竹子的描绘也很多。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食笋诗》中对浙江安吉竹林景观作了精确描述,“此处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把,把来早市鬻。”近代著名的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先生在安吉写诗赞竹、作画颂竹,借以表达自己专心修篁、不与世俗苟同的高洁志向:“客中虽有八珍尝,哪及山家野笋香。寄罢筼筜独惆怅,何时归去看新篁。”“岁寒抱节有霜筠,野火烧山未作薪。莫叹离披无用处,犹堪缚帚扫黄尘[7]。”北宋文同开创了“湖州墨竹派”,被后世人尊为墨竹绘画的“鼻祖”[3]。浙江民间竹文化也颇有特色。如浙江安吉的竹叶龙,整条龙由12节花灯衔接而成,可分可合,静则竹海碧波,绿浪汹涌;动则蛟龙腾空,气势磅礴[8]。

1.2 竹产业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产竹国,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蓄积、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素有“竹子王国”之誉。我国的竹产品涉及竹建材、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材人造板、竹浆造纸、竹炭、竹家具、竹纤维、竹笋加工品、竹子提取物等10大类,数千个品种。据统计,2011年,全国竹材产量15.39亿根,加工竹笋166万t,竹人造板产量250.5万t,竹地板产量77.96万m3,竹浆产量152.09万t,竹制日用品产量263.90万t,竹家具674.85万件,竹纤维制品产量9.63万t,竹业总产值1 173亿元。其中:浙江、福建和四川3省的竹业总产值占全国竹业总产值的56.6%。全国竹加工企业有12 756家,其中产值超过亿元的加工企业有101家[1]。

浙江是竹资源大省,全省竹林面积83.19万hm2,占全国竹林面积的12.4%;浙江更是竹产业强省,2011年竹笋产量14.92万t,排名居全国第3;竹材人造板产量33.68万t,列全国第5;竹地板产量7.6万m3,列全国第5;竹浆造纸产量2.31万t,列全国第10;竹制日用品(含竹工艺品)产量75.72万t,列全国第1;竹家具产量110.4万件,列全国第3;竹纤维制品产量6 244 t,列全国第6;竹炭产量4.16万t,列全国第2;竹饮制品产量1 233 t,列全国第5;竹业产值282.7亿元,占全国竹业总产值1 173亿元的24.1%。2010 年,浙江竹产品年出口创汇 5.4 亿美元,占全国出口创汇18.5亿美元的29.2%。全省竹类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6 000余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 21多家,5 000万元以上41多家,已形成了竹笋、竹日用品、竹工艺品、竹胶板、竹地板、竹材家具、竹炭、竹纤维纺织、竹浆造纸、竹化工产品等10大类3 000多种产品[9]。

浙江省安吉县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其竹产业化水平居全国之首,以不足全国 2%的竹类资源创造了全国 1/7 的竹产值。2011年,竹业总产值143亿元,其中,一产7.5亿元,占总产值的5.3%,二产为110.0亿元,占总产值的76.9%,三产为25.5亿元,占总产值的17.8%。值得一提的是竹生态旅游及相关产业的第三产业比例不断提高,已成为安吉的支柱产业。

2 竹文化对竹产业发展的影响

我国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悠久、灿烂的竹文化。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的轨迹说明,竹产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竹文化这个推力在起作用。浙江安吉竹产业发展的经验,有力地说明了竹文化是竹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2.1 竹文化促进了竹林资源的高效培育 浙江竹文化氛围浓厚,爱竹、赞竹、咏竹、乐竹者历代皆有[10]。远在宋代就有文字记载浙江安吉竹子生产的历史,北宋赞宁在《笋谱》中记载:“天目山生笋,其色黄;今人以天目山笋脯见馈,其色绿,少有黄者。”浙江安吉从明代开始就已形成了竹子的商品化生产。至清代,对竹林培育技术措施的记载已很详细,诸如大年护笋养竹、砍伐老竹、钩梢、捏油,小年挖笋、劈山等。浙江安吉借竹为生的历史传统培育了浓重、独特的竹文化,竹文化使当地人民与竹子结下了浓厚的情谊,对竹林培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世纪70年代末,浙江省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扶持竹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浙江省安吉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展“优高”竹业的思路,积极推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等技术项目,实施竹经济补助和贷款贴息优扶政策,建立省、市、县、乡镇、村各级科技兴竹示范片。“九五”末,安吉县竹林面积为6.7万hm2,产值超1.5万元/hm2的毛竹丰产林已占全县毛竹林的20%。目前,安吉县竹林面积达7.2万hm2,年产商品毛竹由70年代末的750万株增加到2006年的2 500万株[11-12]。

2.2 竹文化促进了竹加工业的快速发展 人杰地灵的浙江养育了竹子专家陈嵘先生和画竹大师吴昌硕先生等知名人物,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学者前往考察。1972年 ,著名林学家郑万钧、吴中伦到浙江安吉时建议建立“竹子植物园”,在竹类植物园建设过程中,使竹文化得到弘扬和普及。20世纪80年代末,安吉县委、县政府抓住国家大力鼓励引进外资这一契机,实施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笋竹加工业的外向带动战略,先后从日本、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引进外资笋竹加工企业10多家,创办了竹凉席、竹胶板、清水笋等企业。随后,在外资企业工作的一批“土专家”,掌握了竹加工技术,并在洋设备上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适合当地特点的竹制品生产成套设备,纷纷自办竹加工企业,逐步开发出笋竹加工新产品。至2006年,安吉县笋竹加工企业已达1 600多家,笋竹加工产值达60亿元,出口创汇近10亿元[8]。

2.3 竹文化促进了竹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竹子是浙江省最具特色的生态经济树种之一,竹林、竹文化隐藏着巨大的旅游资源,正所谓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浙江。”“松、竹、梅”岁寒三友,本身就说明竹子与竹文化的广泛认同性。松看安徽黄山,世人公认,其贵在奇,千姿百态;竹看浙江安吉,正为世人所知,其贵在深,一望无际。竹文化与影视在安吉“中国大竹海”交汇,这是历史上的文人与当今文化人穿越时空的一次对话,既成就了安吉“中国大竹海”的美名,也提升了《卧虎藏龙》、《英雄》、《夜宴》、《越王勾践》等影视片的艺术价值及收视率。“到安吉竹乡去观大竹海”已成为沪、杭、宁游客回归大自然的热选。2001年,安吉县共接待游客15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亿元。如今,“中国大竹海”、安吉竹种园、竹子博物馆等成为安吉休闲生态旅游的主要景区(点)。2010年安吉共接待旅客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18亿元[8]。

3 弘扬竹文化,打造竹产业升级版的若干建议

浙江竹产业在竹文化的推动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全省竹林面积从1979年的 48.67万hm2大幅上升到现在的83.19万hm2,竹林产值提高到1.05万元/(hm2·a)[13];竹业第二产业门类齐全,竹纤维、竹木复合地板、竹叶黄酮、竹醋液等产品开发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14];以竹子、竹海、竹文化为特色的竹乡旅游成为林业生态旅游收入的重点。面对新的改革发展机遇期,浙江竹业要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必须继续大力弘扬竹文化,保护竹生物多样性,启动设施竹业工程,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

3.1 重视竹生物多样性保护 浙江省竹种资源比较丰富,有19属,99种,14 变种、13 变型,加上引进竹类5属、59种、8变种、13变型,共计有24属、158种、22变种、26变型[9]。其中,毛竹林最多,约占全省竹林面积的86%。被开发利用的只有毛竹、雷竹、麻竹、青皮竹、方竹等几个竹种,许多竹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个别竹种甚至从原产地消失,如浙江安吉县马家渡是芽竹的模式标本产地,由于城镇建设,马家渡的芽竹已不复存在[1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研究员马乃训认为:“竹类植物保护已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薄弱环节,竹种灭绝威胁加大,对于一些分布在狭小地块、资源非常有限的竹种,甚至已经灭绝或正在走向灭绝。”因此,加强竹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①在梳理各种竹类的分布、生长习性、开发利用状况以及人为破坏可能性等基础上,重点对那些分布范围狭窄、繁殖较困难和易遭破坏的小竹种开展专项调查,摸清其原产地分布、生长状况和遭破坏程度,提出就地和异地保护措施,建立若干个竹类原产地保护小区。②加强竹类植物园建设,除了继续做好安吉竹种园、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竹类植物园建设外,再依据地理相似性原则,建立5~10个以濒危竹类为主的竹类植物园,开展濒危竹类与繁殖研究。③重视竹林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避免纯竹林经营方式,要求保留竹林内10%~15%的阔叶树或其他原生树种,以提高竹林的防病虫害和抗雪压能力。

3.2 启动设施竹业工程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特征之一。福建等省启动现代竹业培育工程,引进滴灌等现代设施,使得单位面积笋竹产量明显增加,笋竹明显增大,笋的个体更加均匀,易于加工、利用率高,产品更受市场青睐,目前日本等一些清水笋市场已被闽西北等一些加工企业占领。因此,设施竹业已成为浙江打造竹产业升级版的重要因素。应从以下方面加强设施竹业工程建设:①启动实施设施竹业示范项目,对采用滴灌设施、建立蓄水池、地表覆盖、竹山便道修建、竹林下套种、竹测土施肥等措施给予经济补助,引导竹农增加竹林培育投入,在调优竹林结构同时,增加竹林单位面积笋竹产量,增加竹农收入。②启动实施现代竹苗圃建设项目,建立玻璃温室、大棚竹苗圃,开展竹类植物组培、扦插等无性繁殖试验研究,培育高产竹类新品种。③启动实施小径竹等新竹种引进栽培项目,充分发挥浙江在竹类引种栽培方面的技术优势,选择若干个试种成功的竹种,采用综合配套技术和现代设施相结合的方法,在适生区扩大种植,增加竹林的培育种类,包括观赏竹类等,推动形成新的竹产业。此外,还应该在增加生态高效竹林基地、建立现代竹林示范园区、大力发展竹林生态旅游等方面多下工夫。

3.3 大力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 竹文化使得中华文化与其他国家的文化有明显的区别,而竹产品是竹文化最直接的代言物。对于欧美等国家的人们而言,竹子是具有中国韵味的产物[16]。浙江的竹文化创意产品已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在2012年米兰国际设计周上,题为“FROM余杭”的设计展,设计师就是以竹为主要材料进行设计[17],把中国竹文化展示得淋漓尽致,让人感觉到中国竹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上海世博园B区“竹藤·人居·环境”的展馆内,近70%的竹产品由浙江安吉提供。可见,浙江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具备一定的基础,潜力巨大。发展竹文化创意产业,应:①出台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激励政策,为致力于竹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提供资金、技术与人才支持。②建立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竹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及客商向浙江集聚。③举办国际竹文化创意节,为竹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交流平台,开展国际竹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提升竹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竹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 国家林业局.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Z].国家林业局,2013.

[2] 何明,廖国强.中国竹文化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4.

[3] 关传友.中国竹文化概览[J].竹子研究汇刊,2001,20(3):48-51.

[4] 王汐牟.历代竹谱的编纂与中国古代竹文化的演化历程[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4):78-81.

[5] 李世东,颜容.中国竹文化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10.

[6] 张宏亮,王琴,程亦胜,等.浅谈安吉竹文化与产业开发[J].竹藤产业,2007,5(4):45-48.

[7] 骆高远,刘旭,董海芳.安吉竹文化与旅游[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32(5):7-11.

[8] 蒋文龙.文化成就产业——看安吉县毛竹如何书写传奇[J].观察思考,2012(9):11-12.

[9] 麻锡亮,程爱林,姚卫红,等.浙江省竹产业转型升级体系构建[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19-23.

[10] 樊宝敏,李智勇.安吉县竹业发展经验与启示[J].世界竹藤通讯,2003,1(1): 6-10.

[11] 杨永年,鲁春富.安吉竹产业发展的三次跨越[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2): 68-70.

[12] 陈国金,朱永法.论竹产业发展与安吉新农村建设[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2): 211-214.

[13] 贾佳,单胜道,温国胜.浙江省竹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3): 440-445.

[14] 巴承,朱永法.浙江省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175-178.

[15] 周汝尧.中国植物多样性探访万里行——中国竹 意无穷[J].生命世界,2012(7):30-43.

[16] 郭明,武新艳,张金凤,等.竹产品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J].世界竹藤通讯,2012,10(4):1-7.

[17] 胡瑶.中国竹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海,2013(1):96-97.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Bamboo Culture upon Development of Bamboo Industry—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ENG You-miao et al

(China National Bamboo Research Center,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at bamboo culture has played a stimulative role in high-efficient bamboo forest resources cultivation, bamboo processing industry and bamboo eco-tourism etc. in Zhejiang Province, suggestions for the upgraded bamboo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advance the bamboo culture, concentrate more efforts in bamboo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bamboo project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nd creative bamboo culture industry etc.

Bamboo culture; Bamboo industry; Stimulative role

郑友苗(1979- ),女,浙江温州人,中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援外培训、竹文化、林业经济研究。

2014-05-13

S 795

A

0517-6611(2014)17-05530-03

猜你喜欢

竹业竹类安吉
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举办多方利益相关者研讨会推动竹业发展
看到了什么
中小竹业企业财务风险原因和对策
中国竹类资源与分布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过长知识
千面安吉,尽在“美景+”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竹类植物分类研究进展
中国竹类研究成果分析
顺昌县岚下乡竹业现状与发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