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昌县岚下乡竹业现状与发展措施

2009-06-25郑治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14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郑治林

摘要在对顺昌县岚下乡竹产业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岚下乡竹产业的现状,指出竹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此提出加快岚下乡竹业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竹业;现状;对策;岚下乡

中图分类号S7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4-0203-02

顺昌县是中国十大竹乡之一,全县毛竹总面积3.4万公顷,其中,岚下乡毛竹面积7 666.7hm2,占全县毛竹总面积的1/5,且竹类资源丰富,毛竹产业为该乡的支柱产业,竹业在全乡经济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随着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和林业建设进程的加快,竹业以其效益高、见效快的优势,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生产实践证明,竹是重要的可再生非木材产品,生产周期短、用途广泛,在多方面可代替木材,是具有重要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森林资源。此外,竹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动竹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因此,大力发展全乡竹业经济,是加快岚下乡经济奔小康进程切实有效的措施。笔者于2003年开始在岚下林业站工作,通过5年的实践调查与研究,对全乡竹业发展的情况有了初步认识,现就岚下乡竹业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一探讨。

1岚下乡竹业现状

1.1自然概况

岚下乡位于顺昌县东北部,东与建瓯市房道镇相依,南与高阳乡接壤,西与大历镇、际会乡相连,北与洋墩、仁寿镇毗邻。总面积215km2,境内有10个行政村、12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6万人,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 567.8mm,平均气温18.7℃,光热水充足,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境内土壤以红壤分布最广,土壤肥沃,立地条件优越,十分适宜毛竹生长。

1.2竹业资源状况

竹林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岚下乡竹林面积广阔,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利用以毛竹为主,毛竹面积7 666.7hm2,占县毛竹总面积的1/5,人均毛竹山面积达0.33hm2,储竹量达1 264万根,大年生产冬春笋达2.75万吨。毛竹林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呈大块状分布,利于规模化经营,形成区域化经济。

1.3竹业经营现状

毛竹资源是岚下乡的主要经济来源,但良好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变为经济优势,据调查,2003年以来,岚下乡竹山平均收入在4 500元/hm2左右,与其他竹乡具有较大的差距。竹林立竹密度明显不足,竹龄结构不合理,留养的各度竹子比例明显不当,导致竹林老化,生产力降低。同时,毛竹林分新竹留养、冬春笋采挖、竹材采伐利用等呈现无序状态,在采伐对象上,不论是几度竹,只要有经济收益,就予以采伐,影响了竹林的可持续发展。此外,笋竹加工多为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缺乏开发高新产品的技术能力,市场竞争力差。

2岚下乡竹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经营水平较低

笋竹林基地建设虽然起步较早,在前期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开发后期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整体的经营水平同一些好的县乡相比,仍属于较低层次,主要表现为立竹量不足、竹林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竹农有小富即安的思想,对笋竹林基地建设缺乏正确认识,主动性不够,导致对笋竹林基地主动投入少;二是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少;三是政府资金投入少。此外,由于竹山承包责任制不完善,签订承包责任制期限周期短,多数在10年以下,大多数承包户对毛竹林实行掠夺式的粗放经营。在承包责任制快要到期时,砍光毛竹,挖光竹笋,造成竹山结构不合理,持续衰退,整体经营水平较低。

2.2生产管理技术水平低,交通设施落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没有先进的科学管理技术,即使有再好的立地条件,也难以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竹农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只顾眼前利益,再加上科普宣传措施不力,造成竹农不知如何科学护笋养竹、合理砍伐、垦复林地及疏松土壤。同时,由于刚竹毒蛾等病虫害暴发周期性时间缩短,病虫害发生周期由5年/次变为3年/次,竹农缺乏防治病虫害的知识,防治措施不力,造成全乡竹山普遍存在“老、稀、小、矮、病”的不良状况,毛竹林单位面积产量、产值偏低,约占全乡竹林面积的60%左右。此外,全乡有4 000hm2竹山处在交通不便的高远山区,开通机耕路通车里程偏少,竹山产品无法运出,下面的肥料也无法进山,造成竹山经济持续的衰败。

2.3加工技术滞后,产供销脱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原料利用率偏低。竹材利用率大部分在30%左右,其中竹席、麻将席为40%;竹帘为60%;竹筷仅为30%。二是竹种利用单一。竹加工原料主要以毛竹为主,其他许多具有优良加工性能的竹种未得到充分利用。三是竹材加工产品附加值偏低。四是竹笋加工企业严重依赖市场,且品种单一(主要是水煮笋罐头),信息不灵,生产盲目性大。五是没有精品、拳头产品,无法产生品牌效应。此外,运销服务体系不健全,全乡缺少专门从事竹产品购销业务的营销队伍,以致产供销脱节,笋、竹价格偏低,有时还会出现产品“贱卖”现象,竹农在开发后期增收不明显,极大地制约了笋竹林基地建设的发展。

3岚下乡竹业发展对策

3.1建设目标

力争用5年的时间,完善竹类分类经营,加快对现有竹林的改造。根据岚下乡的自然条件、立地状况、经济状况和交通状况,将竹林开发划分为4种类型:Ⅰ类为毛竹笋用林,Ⅱ类为笋竹两用林,Ⅲ类为毛竹材用林,Ⅳ类为小菜竹基地。对不同类型的竹林应实行不同的经营开发措施,提出明确的培育目标,实行定向培育、模式栽培。

3.2主要措施

3.2.1坚持竹林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的技术路线。通过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加快对现有竹林改造:一是对高产笋竹林,主要是在初步改建的基础上深挖翻土,施足有机肥,有条件的地方修筑水平梯面,增加竹笋留养密度,合理调整竹林结构,消除大小年现象。二是对笋竹两用林,主要是抓紧改造还未开发和基本开发的低产林,伐除竹林内的霸王木、灌木、杂草,并深挖抚育去“三头”,同时做好科学施肥、留笋养竹,增加立竹量。三是对现材用竹林,主要采取常规实用技术,做好林地清理,伐除灌木、杂草;合理留笋养竹;每年及时除草抚育或采用化学除草。四是对菜竹基地,要全挖老鞭,增施有机肥和化肥,合理调整竹林结构。

3.2.2以先进实用技术为依托,大力推进科技兴林。大力推进科技兴竹,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的整体科技水平。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覆盖、冬笋培育、鞭笋培育、科学施肥等实用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竹林效益,促进竹产业的发展。抓好对竹农的科技培训,全面提高竹农的分类开发水平;抓好高效笋竹林示范基地,用客观事实教育和引导群众向科技要效益;应用新技术、新办法、新工艺,努力开发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提高竹材利用率,创立自己的名牌,形成特色。同时,在毛竹虫害常发区,建立监测网点,认真做好测报工作,抓住最佳防治时机及时防治,坚持生物防治为主、物理人工防治相结合,使用白僵菌、寄生蜂等生物制剂和天敌防治,大力营造竹木混交林,尽量少用六六粉、敌百虫等农药,避免伤害虫害的天敌,并在成虫羽化期间进行灯光诱杀或人工捕捉,这样可以避免和控制全乡病虫害周期性发生,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局面。

3.2.3大力发展加工业,拓宽销售渠道。建立完善适销服务体系,培植龙头企业,创建品牌效应,竹农才能增产增收。政府及其有关单位、部门,要切实做好服务,制定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和发展笋、竹加工企业,培植龙头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通过改造提高或新建、联营兼并,走规模化、集约化、集团化的发展道路,建议规范建设全乡“竹产品和加工工业园区”,同时在竹产业建设中,尽快创建精品、拳头产品,形成具有岚下特色的品牌。同时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笋竹产品营销队伍,构筑由企业、营销大户、自产自销户组成的竹业运销网络,健全乡竹业协会建设,逐步建立起能适应市场变化,有较高素质的营销队伍。同时围绕福建市场,采用优惠政策,实行多方联系,在市场环境较好的岚下村建立竹类专业市场,以全方位的服务吸引竹产品购销业务。解决竹产品贱卖问题,从而调动竹农开发笋竹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加工、流通形成良性循环。

3.2.4完善竹山责任制,增强竹农创业积极性。2003年以来,对全乡竹山承包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在东坑村进行了试点工作,由过去的1村1证试行为1组1证。从试点工作情况来看,实行1组1证,对限制超强度采伐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因此,应尽快尽早在全乡推广落实竹山责任制。大力推行个体承包,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干部、农业科技人员等到村承包,创办笋竹示范基地。落实“谁绿化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政策,走产业化、专业化、规范化、集约化的路子,使竹山结构合理,经营进入良性循环。

3.2.5加强政府拉力,增加资金投入,优化服务环境。政府要把竹产业纳入领导的主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乡镇领导工作责任制,奖惩分明,同时要大力宣传和引导群众积聚资金,主动投入到竹产业当中。及时制订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竹产业发展,林业部门要积极搞好技术服务,特别要做好定向培育工作和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各大商业银行的放贷要向竹产业倾斜,财税部门要采取低税赋政策,以合力拉动竹产业的发展。做强做大竹产业,实现竹农增收,竹林增效。

3.2.6加强交通设施建设,广泛开设竹山机耕路。交通不便是制约岚下乡竹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全乡有近4 000hm2的竹子无法下山,只能在山上作笋干。2003年以来,岚下乡抓住政府建设竹山机耕路的优惠政策,在全乡积极开展竹山道路建设。如岚下村路下自然村,2008年开通机耕路12km,把超过66.7hm2的竹山全山贯通,而且辐射相邻2村333.3多公顷竹山,使得超过20.0hm2的杉木山受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平均1km投资近6 000元,总投入7.2万元,原来每根竹子的采伐工资为1.5元,现在只需0.5元,仅这一项每年可节省工资近3万元,竹农投资不到2年就收回了成本,不仅提高了竹山效益,而且降低了竹农的劳动强度。因此,应早日在全乡掀起竹山机耕路建设的高潮,以解决“困山竹”问题。

4结论

竹子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竹业以其效益高、见效快的优势,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彰显出重要作用。岚下乡土质肥沃,气候适宜,发展竹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丰富的竹类资源,加上岚下乡政府坚持“以竹兴乡”的发展战略,在资源培育上采取放活竹山经营权、落实竹山责任制的举措。同时在竹材加工领域上,紧紧围绕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拓宽流通领域,建立优质品牌,通过龙头企业连接市场,带动基地建设,促进笋竹加工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从而带动岚下乡竹业经济的繁荣。竹产区的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以竹业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新路子。竹业将成为岚下乡最具生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5参考文献

[1] 王瑞亮,程秋波.努力发掘竹业发展的潜力[J].浙江林业,2002(6):24-27.

[2] 吴清荣.浅析福建省永泰县竹业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J].世界竹藤通讯,2007,5(1):34-37.

[3] 萧江华.我国竹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竹子研究汇刊,2000,19(1):1-5.

[4] 李显惠.闽北竹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2):109-112.

[5] 王力勋.福建省竹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竹子研究汇刊,2002,21(4):28-32.

[6] 陈永源,黄洪章.闽北竹业产业化建设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2000,20(2):98-101.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