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几处内容的商榷

2014-10-21黎炳如

物理教师 2014年8期
关键词:钩码铁块测力计

黎炳如

(汕尾市海丰县实验中学,广东 汕尾 516600)

现行的几种课程标准的教材,都是教育部审定通过的,虽然作者的身份不同,但从整体上都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教材应该是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老师.但笔者认为,经教育部审定通过的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有几处内容值得商榷.

1 8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的“课后题”

课文是这样叙述的: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水和使用,能正确描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图像是(如图1所示)______.

图1

这道题题意模糊,因为题目说供战士饮水,那雪一定要经过熔化和沸腾这两个过程,这样答案就选(B)[教师教学用书的答案也选(B)].但后面又问:能正确描述雪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图像是?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只能选雪熔化成水的过程的图像,那答案(B)有沸腾的过程就不符合要求.这样在同一道题目里面就出现两种要求,学生不知所措.

正确的可以这样说: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水和使用,能正确描述雪熔化成水供战士饮水和使用的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图像是______.物理教材对文字的表述要简明、准确、要有逻辑性,不能随意含糊.

2 8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的“课后题”

课后第5题是这样叙述的: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质量相等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1块,另有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1个.请设计1个实验,探究桌面对木块和铁块的摩擦力是否一样大.

编者出这道题目根本就无法探究.我们知道科学探究的实验,一般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也就是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最后看结果有没有一样.如果结果一样,就跟这个改变的因素无关;如果结果不一样,就跟这个改变的因素有关.从题目中看,长方体铁块和木块质量相等就说明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力相等;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没有说明,所以不一定相同;另外质量相等的长方体铁块和木块,它们的底面积也不一定相同.

如果长方体铁块和木块的底面积相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这样就保持底面积和压力这两个因素相同,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就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如果长方体铁块和木块的底面积不同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这样就保持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相同,只改变底面积的大小,这也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

如果长方体铁块和木块的底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相同,这样压力、底面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3个因素都相同,这就无法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如果长方体铁块和木块的底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相同,这只保持压力这个因素相同,改变底面积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这两个因素,这也无法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所以说这道题目根本无法探究.

3 8年级下册第6章第6节的“活动2”

课文对“活动2”的A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先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每个钩码的重力,再按图2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改变钩码的数量或拉力的方向,比较每次拉力和钩码重力的大小关系.实验中,钩码的重力不变时,沿不同方向的拉力大小相同吗?

这道题前提条件没说明,学生凭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到无法接受.从图中看,图2(a)吊一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N.图2(b)吊4个钩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 N.所以,可以看出每个钩码的重力是1N,同时也可看出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钩码的重力.而实际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要大于钩码的重力,这凭我们实际的经验或实验是可以知道的.从理论上,要钩码的重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就必须加上绳子的重力和摩擦力忽略不计的条件.

图2

课文B实验是这样叙述的:按图3所示的方法,通过动滑轮来提起钩码,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并与钩码的重力G相比较,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从图3中可知道F=G;但凭我们实际的经验或实验可知F>G.从理论上,要使F=就必须加上动滑轮和绳子的重力以及摩擦力忽略不计的条件,这样学生感到与事实相符,就能接受.另外,题目中是通过动滑轮来提起钩码,还必须加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条件,这样才能使F=如果加速或减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时.题目中的前提条件不能省略,如果没说明,题意就大相径庭.

图3

4 9年级下册第18章第2节“避免触电”的内容

课文有这样的叙述: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220V,高出安全电压(36V)很多.课文这样叙述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因为行业规定,我国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意思就是说等于或小于36V.而课文写36V,意思就是等于36V.这和行业规定的安全电压不一样.我们要培养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教材就应是最好的教师.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标尺;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宝库.规范教材也是按照教育部正式颁发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角度的不同,造成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以上是本人长期在一线的教育中得出的体会,和大家一起探讨.

猜你喜欢

钩码铁块测力计
例谈极值法的应用
例谈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铁 匠
铁 匠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改进反思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
紧扣“不变量”灵活解决问题
促进物理思维训练的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