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2014-10-20王静雯

卷宗 2014年9期
关键词:民族关系特点背景

王静雯

摘 要:政策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适应历史的潮流。从民族大融合等的具体历史背景角度分析唐太宗的民族政策,“爱之如一”等内容体系出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对时代的把握力。

关键词:民族关系;背景;特点

1 概述

1.1 政策

国家政权,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以达到自己的政治团体机关代表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的意志,在一定历史时期一个标准化的方式规定权限的形式,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实现,与一个特定的任务的完成规定动作,工作的实施步骤和具体措施,一般原则。

1.2 民族政策

国家政策是指国家和民族政党的措施来规范关系处理民族问题,并采取其他规定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原则和政策措施的关键点。国家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国家的全球工作的大政方针必须遵循,如种族平等和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统一,具体的国内政策和措施,通常涉及一个国家的问题方面,并做具体规定出来。

1.3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开明的国家观,渐进的,决定国家政策的正确实施,为民族团结进步,融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唐代强成为原因和强烈,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人参考和借鉴。

2 背景

从秦汉开始, 国家的统一和各族人民的团结, 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长期的奋斗和劳动的各族人民,加深相互了解,减少误解,建立了亲密的友谊,民族融合以汉族为主体的形成。到北魏孝文帝经过改革后, 使得中原的少数民族无论是经济生活, 还是语言和习俗都己逐步趋于“ 汉化” 。而汉族也从各少数民族中吸收了有益成分补充了自己。在隋代的时候很多少数民族在朝为官,最为明显的是许多“ 胡” 人上层人士都改为中原大族的姓, 各民族间的生活等差异和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比唐以上朝代任何时期都小。这一系列的重要变化会影一定会响到隋唐之间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来。

3 特点

3.1 “爱之如一”

突厥原是铁勒的一部,以狼为图腾的游牧部落。公元6世纪初叶,突厥直属于柔然,6世纪到8世纪在北方草原上力量强大起来,552年伊利可汗建立突厥汗国。唐太宗一面联合反突的各族部, 一面分兵六路大举出击突厥。终于在公元630 年春获得全胜, 连颇利可汗本人也作了阶下囚。平定突厥战争的胜利, 提高了唐朝和太宗的声望, “ 诸蕃君长诣阔颗稽, 请太宗人为天可汗”。东突厥归附于唐朝,他们大部分依然居住原处,唐太宗在其居住的地方设置羁縻府州。““自从王平突厥,稍内属西北诸侯和野蛮人,上市家州县的部落。为都督府的人,其领导人为州长,州长,刺史,皆得世袭”总计羁糜州数目说: “ 突厥、回绝、党项、吐谷浑隶关内道者为府二十九, 州九十。土耳其人不部和西,契丹,脊柱,韩国河北湖街下降到十四家,四十六。突厥,回绝,党项,吐谷浑不部及龟兹,余温,燕,疏勒,胡西的,西方国家将为龙游十六家五十一,九十八。羌、蛮隶剑南者为州九十二。蛮隶江南者为州五十一, 隶岭南者为州九十二。和二十四,不知道它的会员。当州八百五十六,吉密韵数。”可见当时羁摩州土地广大、民族众多。

3.2 和亲

和亲是并不少见,在中国的唐代历史,加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巩固民族团结,采取了宽松的优容少数民族政策的领土唐统治者,历史经验,继承和发展继汉代和亲政策。唐代边疆少数民族领袖广泛实行和亲政策,但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的亲。但不平等,强迫婚姻的联合行动和亲唐以前很多都是在中原王朝国实力是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采取相对薄弱的局面。在唐代和唐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亲与以往不同,主要是在平等,相互满意的政治婚姻状况国家繁荣。因此,周边少数民族通婚与唐诗作为一种荣誉,甚至以此为荣。

3.3 推恩

1.自治

在各族聚居区“ 列置州县, 其大者为都督府, 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 皆得世袭”。这即所谓的“羁糜州”。一般不给正式的报告和支付固定的福,但接受边缘州长的要求,遵守圣旨和“进贡给皇帝”。维持会员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管理人员的任命,“死亡将赵书站在自己的继承人”,并可以按照传统的方式处理家庭事务,有相对的“自治权”。

2.减赋

“夷僚之户皆从半输( 减半) , 四夷( 少数民族)降户, 附以宽乡, 给复( 免役) 十年”。其上层人物则普遍得到官做, 因而少数民族官员在各级政权中占了很大比例。有的还被赐以国姓(皇姓) , 死后获得了陪葬皇陪的荣誉。连领利可汗被俘后也受到了种种的优待。

3.从俗

一般保留各族内部的社会组织或同新的行政机构结合并存。如于川、龟兹等地保留国王称号, 突厥、回绝首领仍称可汗、侯斤等等。唐太宗给他们下诏时也自称皇帝天可汗。皆表明对各族习俗的尊重。领利利可汗死后,“从其俗礼”火葬。该法还规定:“野蛮人相似(相同的少数)自者各自的庸俗的方法,异质性(不同组)由法律理论”。

4 结语

作为边疆和民族间问题的皇帝做了一些适当的治疗,紧张得缓解民族矛盾,出现了民族团结与和谐的关系相对较新的局面。但绝不是平等的所有民族政策国家政策,而是一个更开明的,进步的,是种族冲突的缓解政策。儒家“德惠”的理念,在民族问题中使用,并在积极实践,以缓解民族矛盾这一政策,但它并不总是脱离民族观的大汉族主义的基本领域。这是历史的限制,而且还有阶级的局限性,也不能脱离统治者管理合作伙伴。其他国家的皇帝奴役和这个国家的最终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的自由,进步的政策不能持续暴露了其类在许多领域的压迫性质的决定。然而,我们认识到,相较于唐太宗开明和进步的民族观及其实施措施,真正有价值的,他的确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的历史。他思想开放,并实施一些措施,也为子孙后代在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冲突,并寻求共同繁荣的种族间和发展等留下了很多借鉴和学习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旧唐书》《资治通鉴》《隋书》《新唐书》《新唐书· 地理志》

[2]《通典》卷192。

[3]《新唐书》卷43下地理7下

[4]《新唐书· 地理志》

[5]《隋书》

[6]《隋书》

猜你喜欢

民族关系特点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新时期银川市和谐民族关系的建设路径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