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的现状与应对策略
2014-10-20陈尔腾
陈尔腾
摘 要: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顺应了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对将来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这体现了语文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性质。然而,农村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却依然不容乐观,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农村初中;口语交际;现状思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185-02
一、农村初中口语交际的现状
在农村,课改仍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但真正走进课堂,依然只有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对于综合性学习中的口语交际,农村许多学校将它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使它成为语文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很多教师对其忽略而过,或者只是提一提,说一说,可谓“蜻蜓点水”,根本无系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只是做一个纯正的“聆听者”,偶尔机械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词汇,即使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也不会主动举手示意或抬头直视老师进行发言。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几个比较要好的伙伴时,则夸夸其谈,甚至脏话连篇,可遇到师长,不愿主动打招呼或避而远之。总之,不能根据对象或场合,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会“随机应变”。提建议直截了当,拒绝他人语气生硬,遭到反驳无言以对;常以不耐烦的语气顶撞父母,常用粗俗的话语发泄不满,也常因不当的言辞招来猜忌和误解。这些现象固然反映农村学生纯朴、憨厚的本质,但与同龄的城市学生一比,这种不见大方、不善言辞的表现,很可能成为以后人际交往的障碍,成为自身进步的绊脚石。
二、农村初中口语交际现状的原因探究
1、学校与教师的分析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的一些家长就将自己的孩子往城关里送,导致农村校的生源越来越少且质量偏低(城关学校一次又一次的筛选考试)。于是学校将办学质量当成头等大事,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导致基础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仍唱主角,因为它们占了考试的96-97﹪,对于口语交际,主要通过讲解试卷进行强化,达到考试要求即可。这种“重升学质量,轻口语交际”的现象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口语交际的水平。
很多学校对一个老师的评价,不是看他教出怎样一个学生,而是看这个老师教出的成绩有多高,多出色,所以一些老师就穿课改的新鞋,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忽视了对口语交际的教学实践。所以,他们在教学时,淡化口语交际的“交际性”,忽视了交际情境的创设,或过分剖析交际内容,削弱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交际活动的开展只注重部分,剥夺了全体学生参与交际的权利。
综上所述,口语交际的创设者或主导方没有提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舞台。
2、农村初中生口语状况的分析
(1)受当地语言环境的影响
农村的孩子一生下来,听到的就是本地方言,因为他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邻居等都说本地方言,方言的大量使用直接影响孩子上学后学说普通话。即使上学了,他们也只是在课堂上说说普通话,课间、家里交流仍使用方言。这样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家庭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农村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担起监督重任,由于代沟的不可避免存在,他们的语言常常出现如视野狭窄,缺少社会交际等现象,限制了农村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
(3)中小学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重视不够
教师是教学环节的引导者。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老师不重视,学生还谈什么口语交际,充其量也只能算“只闻其名,不知其实”的门外汉。
在课堂上,有些教师把它当作是自己一个人的舞台,缺少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偶有发言,教师对他们出现的错误,如语音不准,说话不完整等没有及时加以纠正,造成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差;更有甚者,个别教师不能尊重学生的“说”,比如发现学生发言声音小、吐字不清或结结巴巴,或答非所问、词不达意,或与预设答案有较大出入时,往往大为不满,甚至出口不逊,怒斥一番,这样就严重挫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与自尊心,影响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所以,农村的初中生口语交际是不容乐观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三、提高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的策略
1、开设口语交际课,转变落后的育人观念
现行的语文教科书,口语交际已成为独立的教学系统,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同时登上了大雅之堂。所以,学校应改变以往将口语交际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的做法,从课程上予以专门开设,从课时上予以落实。比如每周一节或每两周一节等等,使口语交际真正成为一项与基础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并列的教学内容。
教师应摒弃以往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对口语交际予以重视。发挥教师自身肯吃苦、勤钻研的优点,从课堂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式教学,把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也作为衡量自己教学成效和学生口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2、审时度势,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训练口语交际的关键,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离不开兴趣的维持。因此,在训练口语交际教学中,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大胆思维,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并能在其中得到乐趣和满足。
在上口语交际课之前,举一些名人成功事例,让学生感受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明确无论以后是经商,还是从政等等,都离不开口语交际的使用。能讲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并懂得根据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讲话技巧,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加强口语交际的训练非常重要。在对学生进行这番推心置腹的交流之后,许多学生都能进一步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激发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
3、创设民主、宽松、愉快的交际环境
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所处的教育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生性胆小,性格比较内向,不愿向别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不能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更谈不上与别人合作交流,所以,要有效的实施口语交际教学,还应该扫除学生口语交际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创设民主、宽松、愉快的交际环境。
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走进学生,成为他们的一份子,让学生思想上暂时忘却自己所面对的是老师,这样,他们就能放开手脚,不再胆怯,敢于表达、交流。其次,教师要利用自己的知识,有意识地活跃课堂气氛,比如讲笑话、玩游戏等,使课堂不会紧张、生涩,反而是宽松、愉快的。这样做,特别是对消除那些怕老师、不善与他人交流的学生的心理障碍有极大的帮助。
4、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环境,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1)交际环境的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实践证明,只有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了这样的感觉和体验,学生就会兴趣盎然地走进交际情境。比如:语文版教材设计的“自我介绍与提问”、“采访任课教师”、“说家乡”、“说特征,猜同学”、“讲故事、评故事”、“通话故事接龙”、“与家长进行一次对话”、“我们的权利和义务”、“看电视的利与弊”、“我有一个梦想”等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都是贴近初中学生生活实际的,所以在口语交际时,人人都有话可说。
(2)交际情境的形式要多样
多样化的交际环境,可以调动多种器官参与交际活动,减轻交际时的疲劳,从而增强交际的兴趣。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口语交际内容,以一两种形式为主,再兼顾与其他形式的有机结合。如“说家乡”,可以采用“听一听,说一说”的形式;“我们的权利与义务”可以采用“说一说,议一议,评一评”的形式;“说特征,猜同学”则可以采用“说一说,听一听,议一议,猜一猜”等形式。总之,多样化的交际环境,会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5、开辟多种实践渠道,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鼓励学生在各种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必须开展多种实践渠道,让学生在多种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学会交际,提高能力。
(1)在课堂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主要阵地。为了充分发挥课堂在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作用,一是要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课,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交际实践,熟练地掌握口语交际的基本技能。二是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穿插口语交际的内容,让学生品味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优美语句、思想主题等。三是要把口语交际的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互动交流素材、构思、修改等,达到“在互动中进步”的目的。四是将口语交际同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找准话题,适当引导,从而让学生感受语文科的魅力。
(2)充分利用课前三到五分钟的讲演,练就学生的胆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课前三到五分钟的讲演,形式应多样,可以是“自由式”演讲,可以是“命题式”训练,还可以是“即兴演讲”训练。通过这个渠道,让学生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激发兴趣,拓宽视野,展开竞争,从而提高可以交际的语文素质。
(3)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可以交际的能力。
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口语交际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课程资源,并结合教材设计的内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学会交际。比如“采访”这个环节,就可以让学生扮演小记者,围绕某个话题,对不同人物进行采访。通过这些实践,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从而成为一个“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中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运行方式的转变,社会交际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生活化,而口语交际作为社会交际的最基本最便捷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成了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初中口语交际的现状还不是很乐观。作为农村教师应及时更改落后的教育观念,深入学习新课程精神,多探讨,多研究,真正将口语交际教学服务到位。只有这样才能迎来口语交际的春天,迎来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2年
[2] 冉瑞霞.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及其应对.文学教育2008.03.
[3] 刘利琼.初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综合天地/2007.09
[4] 全新安.初中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思考.教学与管理2002.8
[5] 石 露.农村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体验教学的构建与实践.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4.09第6卷 第3期
[6] 邹国娟.农村初中生口语交际的现状及思考.综合天地2009.01
[7] 刘锦慧,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口语交际训练的研究, 教学大参考(理论探索)
[8] 梁勤晓.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广西育2007.05.32-33
[9] 林菊领.不能忽视的“说”.新课程研究20009.02(下旬)总第142期 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