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营造方法
2014-10-20连军学
连军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教师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摒弃传统教学观念,创造一个接纳性、宽容性、互教互学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轻松地大胆质疑、发表见解、与师争辩。本文就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课堂氛围,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氛围 营造方法
一、宽松和谐教学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特性。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在教学中彼此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和相互包容,才能创建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和平等交流的平台。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提起学生的精神,如通过唱歌、朗诵诗歌、分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的状态,散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打破各种心理障碍进行沟通。在互动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尊师的架子,认可和接纳学生的各种举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民主交流和相互关爱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指出教材的不足和教师进行辩论。这样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地畅所欲言和表达自己的想法,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技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动手操作调动法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调动学生手脑并用的过程,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达到以学致用。真理来自于实践,学生问题思维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和直观学习。动手操作是把书本内容的知识具体化,使语文的学习更加形象和有趣。
例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举办校园黑板报、课外剪报活动,把有用的句子、词汇和段落摘抄下来,增强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在校园建立记者站,学生充当小记者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校园和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记录下来在校园内进行报道,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把知识的学习变成一种情趣活动课。
三、教师魅力教学法
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使教师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一个具有和蔼可亲的教态、整体干净的着装、刚柔相济的教法、清晰流利的普通话和洪亮动听的嗓音的教师,是对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一种无形的控制,对学生审美兴趣和言谈举止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培养,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师要带着学生进入美妙的文学殿堂,用文学的浓厚气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使其受到文学艺术的熏陶。教师在授课前要查阅大量资料,在课堂上体现出满腹经纶、才气横溢、妙语连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浓香的文学气息。语文教师不但要熟知教材,而且对于一些经典名作要熟记在心,能够出口成章,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良师益友。
四、多媒体教学辅助法
多媒体已成为教学的主要辅助性工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增加了教学活动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图形、文字和声音的组合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讲授《草船借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当时草船在长江大雾天气中行驶的情景,教师通过网络下载一些相关的图片或者视频,制作成幻灯片,配上音乐、说明性文字用多媒体播放,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昨天。多媒体技术不仅仅感染学生,还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激发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爱好。
五、创设悬念思考法
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环境影响下,教师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研究怎么活跃课堂气氛,只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学生只是听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想法和意见。学生认真听取教师讲授的内容,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课堂气氛很沉闷,是真正的有教才有学,教学联系不紧密,教学效率不高。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有趣的、挑战性的和悬念式的情境,吊起学生的胃口,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新的教学方式下,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对课堂教学难点具有探究的欲望,就会自觉地去思考,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新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机会,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六、平等评学趣味法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具有决定权,往往忽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新课改下,教师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评与互评,激发他们学习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班集体内平等、和谐、信赖的自由氛围中,主动学习。学生在评改时要得到教师的信任,感受当教师的辛苦,把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
学生作文评改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批改作文比较辛苦,学生却一看了之,对教师的评语没有任何的反思。因此,我根据多年的教学总结出了一套方法,就是将每次的作文评分标准写在黑板上,先由学生自己批改作文,要求对作文的语句进行点评,勾画好的句子,并给予批注,最后打分和签名,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补充,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多学习别人的作文写作手法,最后推荐出一两篇优秀的作文进行宣读。这样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发现了自己作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改正的方法,教师也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了,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提高写作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营造教学氛围,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在课堂上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摒弃以往把语文课堂变成教师居高临下向学生施舍知识的场所,摒弃家长制、霸道者的教风,要代之以相互包容的态度去真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语文,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4]韩荣.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0(1).
(责编 金 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