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对学生“关爱”的重新认识及定位

2014-10-20贾旭荣

学周刊·下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关爱高尚教育

贾旭荣

关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诸如“仁爱产生仁爱”,“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就是热爱儿童”……无不体现“关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功近利,没有耐心是搞不好教育的。我们每位教师要想真正做到赏识自己的每一位学生,不把自己的位置摆端正,不把我们个人的力量汇聚到整个民族的教育事业中去,不减少功利性,是无法真正实践“关爱”的要义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又该注意什么呢?以下是笔者的一点浅见。

关爱学生只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常有这样的事例。当班级出现一些问题时,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拍桌子、大声训斥、停课请家长,这样的行为易引起学生的反感,也显得教师缺乏修养。教师总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手段是不可取的。教师的一片真情、一份真爱在这种形式下变成了学生心灵上难以抹去的阴影。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或鞭挞,他心理就充满了恐怖,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理,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可见,关爱学生一定得讲究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信任教师,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慢慢地明白教师的真心帮助,才可滋养学生高尚与进取之心,才可以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从而获得教育的真正成功,这是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所证明的真理。

关爱学生不是迁就学生。首先,班主任必须要有正确的育人观、正确的人才观,有过硬的教育教学本领才能使全班学生在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去奋力拼搏,最终实现教育目标,但这不等于对于学生的一些毛病迁就、容忍。例如,我的一位学生因为一些个人学习上的问题逃课了。在联系家长找到该位学生,对其进行耐心细致地开导教育,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我在班会上对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不失其情,不越本分”。班主任必须做到明察秋毫,加强谈心活动,让教师真正的关爱照射到每一个角落,使每一个心灵都得到阳光雨露,促使他们茁壮成长。

关爱学生就是为其做出榜样。藤野先生那严谨的治学精神,公正无私的高尚师德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时刻激励着他去英勇斗争。陶行知先生一生为师,注意表率,良好的师德风范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被人们誉为“万世师表”,成为世人学习的典范。我们不一定都能够做到这些,但我们可以从平凡中见伟大,在奉献中见真情,必须认识到自已所从事的是人类最崇高最伟大的事业,从而树立起“角色”理想,建立起以教为荣,以教为乐的专业思想情感。

关爱学生就是要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美,则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总之,我们的“关爱”决不应只现于平时的生活细节,而应该从教育教学的本质上真正实践“爱”的哲学,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人性化,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真正合格的人才。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关爱高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与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Happiness through honorable actions
让关爱成为留守儿童心底的阳光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诚实也是一种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