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昊X东方艺术大家:喧言

2014-10-20白江峰

东方艺术·大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官方语言用词普通话

白江峰

我说的这是啥?

中国的方言可分为北方话和南方话两种。北方话(官方方言)占据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南方话六大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维吾尔语、藏语、蒙古语等等)瓜分剩下的三分之一。北方话的次方言大多能互相听懂一些,词意、声调、结构基本一致;而南方话的次方言多为“鴃舌之语”,不管怎么慢说都难以听懂,基本上跟外语没什么区别。

比如祖母的叫法,北方大多叫奶奶,温州话叫娘娘、无锡话叫恩娘,祁门话叫妪、南昌话叫婆婆、厦门话叫阿妈、广州话叫阿嬷、福州话叫依嬷、岳阳话叫细爹,南通话叫不挖,宁波话叫阿不、常德话叫嘎嘎,更有长沙话叫娭毑……

城市让各种各样的“祖母”叫法变得统一,在语言逐渐统一的进程中,方言的原声慢慢演化成一种“怪里怪气”的口音或是完全“弃之如敝履”。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中心”和“结构”的建立而巩固。

这里谈到的中心要从两方面看:城市和语言。城市的形成就是中心思想的集中体现,因为两千年多年来,普通人的农耕生活方式没有改变,故城市(中心聚集)的变化一直是“自然控制”的;而近一百年来,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口井喷和“世界是平的”概念的出现,使得过去诸多农业人口都向城市涌入,并分流进工、商的全新行业分工之中。

“城市即是中心”的现代观念融合着“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传统说法,让人们对中心趋之若鹜,谁又甘愿留在边缘?而中心语言的确立则巩固了城市的中心概念。

若是没有城市中心的出现,每个地方都会是中心;官方语言也不会出现,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是官方语言

比如秦朝的官方语言可能是咸阳话;汉朝是西安话;西晋是洛阳话;到了唐朝又变回到了西安话;宋朝是开封话;元朝是蒙古语;明朝最初是南京话,但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不大给他老爹面子,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官方语言也改成了北京话(语言中心制向来是一个国家看重的,想要统治一个国家,必先统治他的语言),这一举动直接影响了今天的普通话,不然今天讲的普通话是什么话就真的很难讲了。

原有结构的改变会引发不同程度上的“紧张”。这种紧张的根源也会顺着“城市中心”和“语言中心”的两条线索急速狂奔,其结果不可预知。

城市中心的好处是巩固了它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坏处是新加入到这个中心的成员暂时不知道该如何安置,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到中心

语言中心的好处是这里的每个人都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坏处是我们原来说的啥已经忘记了。社会迷失在了城市的膨胀中,方言迷失在了普通话中

当然,一些人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迷失,他们沉浸在城市的匆忙脚步中朝九晚五;一些极少数的人意识到了迷失,他们也需奔波于地铁、公交、写字楼之间,但他们无力改变。不管是意识到迷失的或是没意识到迷失的,生活方式的改变都在所难免。这种改变不管是从中心角度上看,还是从结构角度上看,它总是遗留下了什么。这种遗留仿佛是日本军国投降后不愿意说出埋藏在中国的毒气炸弹一样,暂时看不到什么隐患,但时间一久,隐患总会原形毕露。

就今天的社会看,各种网络用词的背后就是这种结构变化的隐患线索之一,死宅(丧失社交能力)、约炮(与陌生人拥抱)、夜店(不愿意回家)、大叔萝莉(扭曲的性取向)……

虽说,网路用词是结构的隐患,但这种隐患不见得不是一种新的语言。在整个由“城市中心”和“语言中心”逐渐建立起来的王朝中,网络用词将成为方言迷失后的一个出口,在母语中丢失的某种奇怪的内心坚韧和安全感会随着“新型方言”的出现使得我们在内心找到一种平衡感。在语言的结构中,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正遵循着历史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定律。当然,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而新晋的则在迷失的道路上匍匐前行。

猜你喜欢

官方语言用词普通话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推进高校教改发展加强英语人才培养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汪曾祺小说的用词特点赏析
英语将不再是欧盟官方语言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语言的自由与限制:美国官方语言争议的历史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