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学以美其身
2014-10-20周之良
周之良
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无用”的论调已很少听到,“白卷英雄”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大多数人貌似对知识越来越重视。不信您看,身边人的学历比着赛着地不断攀高,在很多领域人们不拿出个博士学历、高级职称似乎就不能立住脚。
这是好事!但笔者认为有必要提醒大家的是,在注重学历、知识提高的同时,切莫忽视思想、行为水准的提高。读过很多书、能讲出一套套大道理,却管不住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被低水平的诱惑所打倒,这样的人也不少见。总结其特征,有知识却没修养,应该算是知识型的“阴阳人”。
知识型的“阴阳人”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从学习与人生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有必要重读荀子的《劝学》。荀子说: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着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意思是说,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中,表现在实际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皆可以垂范于人。而小人学习,是从耳进去,从嘴出来,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可能完美他的七尺身躯呢?套用现在的话,君子在学的过程中做到了真正入脑入心,而小人则差得远。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荀子看来,是学习的目的不同造成的。“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君子学习是为了求得自身的完善、完美,小人学习是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好他人。
是真学,还是假学,两种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有的人把知识和理论当作向上爬的工具,他们会说会写会迎合,就是不会身体力行,不会改造和完善自己。按现行的以著作多少论英雄的管理体制,他们可能被封为“专家”。可现实是残酷的,实践检验的结果,使他成了又一个反面教员。
原来,学习观也是人生观的一种反映。可以从人生的角度看待学习,也可以从学习的角度透视人生。
学习重在应用,能够应用一分,就有一分成绩;能够应用两分,就有两分成绩。所谓“应用”,既指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更是指修养和完善自身。学了不能或者不肯应用,就是无效学习。
人的一生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净化灵魂,是精神生命的成长。有知识没思想,不会做人,不论身上带了多少花环,都是无用的。
清代学者颜元说:“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当然,一时没有学好,可以再学。如果没有学好,又有意伪装,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那就有品德问题了。
文章是人的作品,人自身的行为岂不更是人的作品!“君子学以美其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启示我们要认认真真地学习,认认真真地做人。
在这点上,学习的道理与做人的道理是一脉相通的。
责任编辑:魏晔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