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体的美容
2014-10-20启之
启之
20世纪60—70年代,人们动不动就给毛主席发致敬电、写致敬信。而且《人民日报》也特别热爱这些函电,至少也要把它们置于二版首位。看了无数致敬函电之后,我决定给它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致敬体。刘勰有句名言:“文变染乎世情,废兴关乎时序。”大意是文学(文风、文体)随着时代而变。而时代这个因素中,还包括着统治者的好恶。曹操父子雅好词章,惠及建安诸子。嘉靖皇帝酷爱青词,遂有青词宰相。“风动于上,波震于下”。致敬体之兴盛,其揆一也。
致敬体尽管肉麻又八股,但是单独拿出来,每一篇都是气势雄浑、酣畅淋漓且声情并茂。原因何在?因为它极善“美容”——所有重要的修辞手法:反复、排比、比喻、对仗、夸张等等都被它收入帐下,为其描眉敷粉拉皮去皱隆胸填臀,这里面最卖力的就是反复。
一、反复
“反复,就是同一词、句、段的不断地重复出现,目的是强调语意重点,加强语气和感情,加深对方的印象,造成一种特别的情调。”(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页346,商务印书馆,2012年)拿破仑说过:“极为重要的修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重复。”(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页103,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拿破仑所说的重复是“体外反复”;致敬体的反复则是“体内重复”。前者指的是,某句话在文本之外,像广告一样的没完没了。后者指的是,某句话在文本之内,一遍又一遍地高度重复。
致敬电/信最常用的反复单位是“毛主席啊,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敬爱的毛主席,是您……”这类词、词组和句子。
下面举一个“毛主席啊,毛主席”为反复单位的例子——
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决心遵循您“清理阶级队伍,一是要抓紧,二是要注意政策”的教导,认真做好清理阶级队伍的工作,稳准狠地打击一小撮阶级敌人。强化无产阶级专政。
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一定认真执行您“吐故纳新”的指示,认真做好整党、建党工作。
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决心进一步地“抓革命,促生产”,掀起“农业学大寨”的更新高潮。“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定叫大寨的红旗,插遍巴山千座峰,定叫大寨的良种,丰硕曙光万顷田。
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决心更进一步“发扬革命传统”,更高地举起“拥军爱民”的鲜红旗帜,彻底打击那些把矛头指向解放军,挑拨军民关系的阶级敌人,我们誓用军民的血肉筑成保卫您光辉思想的伟大长城!
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决心牢记您“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伟大教导,坚决打击那些企图搞垮革命委员会的阶级敌人,我们誓叫革命委员会的旗帜在大巴山巅高高飘扬。
毛主席啊,毛主席!我们的红心,誓为您光辉思想而永远跳动;我们的热血,誓为您革命路线而永远奔流!滔滔巴河流不尽,颗颗红心跳不停。(四川省巴中县曙光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1969年1月18日《巴中日报》)
上面这个例子来自于天府之国的一个小小的、只有七千多人口的曙光人民公社。它的反复本来有八段之多,我只取了比较短的六段。之所以选这封致敬信,是因为它铺陈少而反复多,既可以突出反复单位,又可以节省篇幅。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一些与之相似的反复单位,有的不用连续反复,而只是间隔反复“毛主席啊”,有的则以“毛主席啊,红太阳”作为反复单位。
在致敬体之中,以“敬爱的毛主席”为反复单位的很普遍,人们用得多了,不免要搞些发明创造,比如,把“敬爱的毛主席”前面加上了两个最,变成了“最最敬爱的毛主席”。很多致敬电则把“敬爱的毛主席”后面加上“是您”作为反复单位。这个句子的好处是,它可以在“是您”这个判断语后面,大量铺叙毛对本省区的关怀。请看天津市革委会的致敬电:
敬爱的毛主席,是您,那掌握中国革命之舵的巨手,亲自制定了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在您的亲密战友林彪同志直接指挥下,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举解放了天津,使这个典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城市获得了新生,使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从黑暗走向了光明。在这永生难忘的日子里,天津的革命群众第一次放声高歌《东方红》!
敬爱的毛主席,是您,在一九五八年,在大跃进的年代,亲临天津,视察工厂、学校、农村,对我们做了极其重要的指示。您的教导,您的关怀,您的高大庄严的形象,您的慈祥的笑容,深深地铭刻在天津革命人民的心里,鼓舞着我们沿着您制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飞跃前进!
敬爱的毛主席,是您,在一九六○年,又莅临天津,和天津四百万人民一起欢庆“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您给我们的最大鼓舞,最大光荣!激励着我们鼓足干劲,奋发图强。
敬爱的毛主席,是您,在一九六三年,在天津受到罕见的洪水威胁的时候,亲自发出了“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动员令。您的伟大的战斗号召,表达了海河两岸千百万人民的心愿,百倍地增长了我们驯服海河、根绝水患的信念,调动了千军万马,怀着改天换地的雄心壮志,英勇地向大自然开战!……
敬爱的毛主席,是您,亲自发动和领导了震撼世界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辟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您统帅亿万人民,组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向以中国赫鲁晓夫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展开了猛攻。(天津市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 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1967.12.07)
“从形式看,反复可以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就是反复的成分是连续出现的。”“间隔反复,指的是反复的单位,被其他单位分割开了的反复。”(王希杰,页349—350)“毛主席啊,毛主席”是连续反复,在情真意切地反复呼唤之后,致敬电还要让这个反复单位在间隔反复中担任主角。间隔反复的有一个很有用的功能,它长于组织,能够把不同的段落整合起来,连缀成篇。用语言学家的话讲,就是“在每一段的开头或结尾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可以把这一些段落组成一个整体”。(王希杰,页353)这一功能在致敬体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开发利用,并由此成为结构文章的基本方法。
言为心声,这些反复单位,能够以千篇一律的稳定方式,牢牢盘踞全国媒体,说明了整个民族的心态变迁。50年代初报刊虽然也经常刊登这类致敬电、致敬信,但毛泽东并不是唯一,朱德、周恩来、陈云等国家领导人,也都有幸分享这一荣誉。为什么到了60年代后期,全国上下都像失怙的孩子一样,异口同声地“毛主席啊,毛主席”呢?
《屈原列传》说:“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中国古人在绝望时呼天喊地,在艰难痛苦时呼爹叫娘。教徒不但在危难时要呼叫教主名号,“阿弥陀佛”“真主”“上帝”,以保佑自己。致敬体中的反复单位,兼具了多种功能,它们既包括信众对救世主的信仰,也包括儿女对父母的依赖。
致敬体把毛主席作为反复单位而千呼万唤,反映了“人穷则反本”的深层心态——苏东修了,列宁、斯大林这两把刀子丢了。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可能发生反革命政变,要篡夺政权,人头落地。国家主席成了叛徒内奸工贼,资本主义复辟……焦虑、恐惧和迷茫共同指向了“穷”——中国处于困境之中。毛主席是中国摆脱困境的唯一希望,他是天,是地,是父母,是救世主。
二、排比
除了反复,致敬体还爱用排比,用它行文,用它结篇。用它“壮文势,广文义”。“排比,就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王希杰,页264)排比有很多类型,按各项目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并列、承接、递进三种。按提挈语与各项目的关系,可分为一般式、总分式、分总式、转折式、四字式五类。这些种类在致敬体里都出现过,这里仅谈其最常用的。
先看一般式排比的例子——
(在这欢庆胜利的盛大节日里)我们欢呼,我们跳跃,我们热血沸腾!(青海省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 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毛主席啊,毛主席!)是您以当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和胆略亲手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国内外阶级敌人在我国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保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是您亲手书写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光辉的篇章,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和发展到了毛泽东思想的新阶段。
是您亲自主持制定了中共中央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六日的《通知》,吹响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军的号角。
是您亲自决定广播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点燃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熊熊烈火。
是您高瞻远瞩,以极大的魄力,果断的措施,亲手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宣告了维护旧世界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和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破产。
是您亲自主持制定的十六条和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文件,进一步系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进行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方法和政策,照亮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继续前进的道路。
排比常常连绵不断,在一个自然段里有若干个排比是常事——
(1)批准了我们的大方向,肯定了我们的战斗任务,支持我们实行无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的大联合,团结一切革命力量,(2)把无产阶级专政的命运,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命运,把社会主义经济的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您的这一伟大英明的决定,定将迅速点燃展开全国全面的阶级斗争的熊熊烈火。(3)什么反革命的经济主义,什么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代表者组织的新反扑,什么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顽固堡垒,都将统统在这场冲天烈火中烧焦、烧臭、烧成灰!(1967年1月12日上海和外地在沪各革命造反团体给毛的致敬电)
在上面这段文字中,包括了三个排比句。第一个以动词+我们的+名词的结构,第二个是介词把+名词+命运。第三个是疑问代词什么+名词的结构。再看下面这段话——
(1)我们决心更勤奋地读您的书,最诚恳地听您的话,最坚决地照您的指示办事,最忠实做您的好儿女。以您的思想(2)“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以您的思想统帅一切!(3)定叫曙光的天,是毛泽东思想映红的天。定叫曙光的地,是您思想雨露滋润的地。定叫曙光的人,是您思想武装起来的人。
反复的修辞功能,只是加强语气,引起人们对反复单位的注意。排比的修辞功能要比反复丰富得多。它不但可以让文章说理充分,语意畅达,条理分明,感情洋溢。还可以成为建构文章的有力工具。毫不夸张地说,排比为致敬体的写作立了大功。
反复与排比是诗人的最爱,他们要抒情,要铺叙就离不开这两种修辞法。致敬体对排比、反复的超级倚重,告诉我们,致敬电其实就是诗——在革命浪漫主义指导下,写给伟大领袖的颂诗。而“文革”时的中国,就是一个制造诗的工厂。工厂的门口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有这样一首诗:
我们曾沿着公社的足迹,
穿过巴黎的街巷。
踏着国际歌的鼓点,
驰骋在欧罗巴的
每一个城镇、乡村、港湾。
我们曾利用过耶路撒冷的哭墙,
把基督徒恶毒的子弹阻挡,
将红旗插在苏伊士河畔。
毛泽东的教导,
伊里奇的遗言,
马克思的预见,
就在我们这一代实现!
三、比喻
汉代的刘向在《说苑》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惠子要去见梁王,有人给梁王出主意:惠子这个家伙号称博闻多识,说起话来最爱打比喻,大王要是不让他打比喻,看他还能不能那么善辩。梁王觉得这个主意不坏。第二天,惠子来拜见,宾主坐定之后,梁王说:先生跟我谈话的时候,能不能不打比喻,直截了当地说?惠子说:没问题。梁王等着看惠子的笑话。惠子不慌不忙说道:如果有一位仁兄,不知道什么是弹,请教大王,弹是什么样子呀?大王告诉他,弹的样子就是弹呗!这位仁兄能明白吗?梁王说,当然不明白。惠子得了理:既然不明白,大王就得换一种说法,告诉他,弹的样子就像一把弓,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大王要是这么说,他能明白吗?梁王老实承认,这么说,他就明白了。惠子得出结论:要让人家明白你的意思,就得用人家已知之物,来比喻其不知之物。而大王却不让我说话打比喻,这行得通吗?梁王没辙了,只好承认惠子说的有理。
其实,事情没有惠子说得那么绝对。梁王完全可以不用比喻,仅凭描述性语言就能说明弹的样子。但是,话说回来,天下确实有一种东西,必须用比喻,离开比喻它就活不了,这种东西就是致敬体。
除了反复、排比之外,致敬体最常用且最擅长的修辞就是比喻。比喻一般分明喻、暗喻和借喻。请看明喻的例子——
四月十三日,就在这一天,您老人家亲自批准的《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内蒙问题的决定》公布了!它像一声春雷,驱散了一时笼罩在内蒙古上空的乌云;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内蒙古文化大革命前进的航程。(内蒙古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和庆祝大会1957年11月1日)
您带领我们战胜了一个个艰难险阻,闯过了一道道惊涛骇浪,使灾难深重的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像巨人一样地出现在世界的东方,给世界人民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像一轮红日喷薄而出,照亮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道路。(北京市革委会给毛主席的致敬信1967年4月21日《人民日报》)
但是,致敬体更偏爱暗喻,就是不用“像”“如”等喻词,而直接用“是”来连接本体与喻体。例子太多了,简直俯拾即是——
毛主席啊,毛主席,您是灯塔,是舵手,是救星,是当代最最杰出、最最卓越、最最天才、最最伟大的马列主义者,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永远不落的红太阳。
您是真理的代表,黎明的曙光,人类的救星,世界的希望。
有时候,干脆连“是”也不用了,让喻体直接与本体说话——
毛主席,红太阳。
毛泽东,北斗星。
毛泽东思想,指路的明灯。
“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当作实有其事来陈述。”(王希杰,页383)换句话说,暗喻就是把想象的、虚幻的、祈求的、希望的,当成现存的、实有的、已经梦想成真的。“马克思说过:‘我们是词语的奴隶。后来尼采又一字不差地做了重复。这个结论如定理一样为众多研究所证实。”(俄,谢·卡拉-穆尔札:《论意识形态操纵》上,页104,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作为呼唤“超人”,鼓吹“强力意志”的哲学家,尼采比别人更知道词语的力量。这个力量最初孕育于“东方红,太阳升……他是人民的大救星”,然后从陕北的窑洞走向了天安门,走向了大跃进三面红旗。“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公社的设计者成了词语的奴隶。他们相信,脚下的路就是那通往天堂的金光大道,于是,以假当真地研究起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粮食太多了怎么办?徐水人民公社抢答成功:每天吃五顿饭,顿顿有燕窝、鱼翅。
电影界不甘落后,以大跃进的速度,将词语的假想兑现于银幕——田汉、金山等一代精英在《十三陵水库畅想曲》中告诉我们:在1978年之前,共产主义就已经降临神州大地。当彼时也,科技发达,国人征服了月球,登上了火星;发明了电子本(如电脑和互联网)、飞行器、电视机、有声传真书信器(如视频电话),还可以通过气候台呼风唤雨。科学家突破了遗传基因的限制,用综合杂交法,培育出了集苹果、香蕉、葡萄、荔枝等N种水果于一身的“百龄仙树”。医学界不但找到了治癌的灵丹妙药(大吃葡萄),而且掌握了长生不老之术(思想进步者永葆青春,思想落后者提前衰老)。那时,物质极大丰富,人均一天1500斤猪肉。教育普及,仅十三陵一地就有九所大学。钢厂的总工是19岁的女娃。当彼时也,三大差别消失,人人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台湾在60年代就得到了解放,中国维持着世界和平……。尽管躬逢盛世,仍要牢记红色教育——“十三陵共产主义人民公社”的社长周奶奶给少先队员们讲20年前毛主席、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修水库的故事,孩子们高唱着“我们是毛主席的好孩子”,荡漾在碧波之中……
尽管这部片子很快就被停映,但是词语的力量势不可当。在雷锋的日记里,它成了“阳光、雨露、方向盘”;在诗人的笔下,它成了“我把党来比母亲”;在林彪的讲话里,它成了“威力无比的精神原子弹”;在儿歌里,它成了“咱们都是向阳花”;即使在浩劫结束之后,它仍旧以“母亲打孩子”的理由久驻人心。
如果说,语言是文化的睡衣,那么,比喻就是这睡衣上的纽扣,而夸张则是这睡衣的腰带。
按书上的说法,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这种修辞法并不是有失真实或不要事实,而是用言过其实的方法,来突出事物的本质,加强作者的感情。
夸张分为扩大夸张,缩小夸张两种。 扩大夸张就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缩小夸张则是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致敬体中的夸张多是前者。比如:
松花碧波流千里,说不完我们对您的无限景仰,无限热爱。白山松涛响万代,唱不尽我们对您的无限忠诚,无限崇拜。(吉林1968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昆仑山高,您光辉的形象更比昆仑山高,青海湖深,您天大的恩情更比青海湖深。以祁连森林作笔,用青海湖水当墨,也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无限感激,无限敬仰!(青海)
滔滔渤海水,容不下您对我们的深厚恩情,巍巍太行山,载不起我们对您的无限热爱。(河北)
山高高不过蓝天,河深深不过大海。敬爱的毛主席,您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以五湖四海为墨,以蓝天苍穹为纸也写不尽我们对您的无限热爱,无限敬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翻开沈阳一中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哪一页不放射着您的伟大思想的光芒!回忆我们无产阶级革命派走过的路程,哪一步不是您的亲切教导和指引!(1968年2月8日《沈阳一中实现革命大联合庆祝大会》 给毛主席的致敬电)
写致敬电的才子们知道,只有突出本地特色才能与别的致敬电有所区别。因此,他们夸张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本地的山水。吉林请长白山、松花江助威,青海以昆仑、祁连、青海湖壮色,河北没有像样的江河,只好把渤海拿来与太行山搭配。沈阳一中无山无水,穷则思变,索性把五湖四海、蓝天苍穹拿来献给伟大领袖。
刘勰把夸张叫做夸饰,他认为,夸饰分两种:“饰穷其要,则心声蜂起;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意思是“要是增饰能够尽量抓住事物的要点,那么读者心里的共鸣就会蜂拥而起,夸张要是违反事理,那么语言和实际(就)相背反。”(周振甫译注《文心雕龙选译》页219,中华书局,1980)因此,“夸而有节,饰而不诬”——“夸张得有节制,增饰得不虚假”(出处同上)才是美好的修辞。
致敬体的夸张似乎说不上“夸过其理,则名实两乖”——毛主席的恩情有多高多深,属于主观感受。我们无法判断名(语言)与实(实际)的关系如何。不过,这个标准如果用到林彪的身上,倒是很合适。林彪说:学毛著可以“立竿见影”,毛的话“水准最高,威信最高,威力最大,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毛泽东“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夸过其理”了。连毛泽东都“感觉不安”,怀疑自己那几本小书,是否“有那样大的神通”。(1966年7月8日毛泽东给江青的信)
然而,这种伟大的谦虚,既没有防住“夸过其理”的日新月异,更没有将“名实两乖”绝源断流。反而把它们弄得滔滔者天下皆是:《武训传》“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清宫秘史》是“卖国主义影片”;《红楼梦研究》是“毒害青年30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彭德怀里通外国;“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文体是文风的凝固,文风是世道的折射。曹操尚刑名,“影响到文章方面,成了清峻的风格。”曹操又尚通脱,“影响到文坛,便产生大量想说什么便说什么的文章。”(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如果秦始皇尚夸诞,影响到文坛,会产生何种风格,会出现何种文体呢?
(作者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