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科学区域活动中高低结构材料的灵活投放

2014-10-20高晓云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

高晓云

摘 要:科学区域活动中的材料结构如果是单一的,幼儿与操作材料的互动就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幼儿也无法获得各种经验的积累和多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使操作材料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以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区域活动;结构材料;灵活投放

科学区域活动是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的重要场所之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对科学领域的强调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给幼儿提供一些能够支持他们自主探索和自由发现的材料,鼓励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因此,科学区域活动中材料的结构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在过去的科学区域活动中,我们一般是费尽心思将科学区域活动的目标物化到操作材料中,再配上科学操作流程图示,引导幼儿严格按照预设的步骤,运用高结构操作材料一步步开展操作活动。由于操作材料有显性的目标,幼儿能较快掌握高结构材料的使用规则,加之有科学操作流程图的辅助,幼儿能很快完成预设的科学探索活动,获得成功体验。然而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并不是自由运用材料、自主开展科学探索活动,他们只是被预设目标牵着走的小羊,他们获得的是教师早已预见的结果,并未真正成为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人。

低结构材料是一种无规定玩法、无具体形象特征的材料,它所蕴涵的价值更为丰富多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当时的想法随意组合、任意操作,还可以一物多用。由于幼儿操作方式不同,呈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低结构材料是幼儿进行自主探索、生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极其重要的载体,在如今大力倡导幼儿自主性活动的形式下,低结构材料发挥的作用日趋重要。然而,在科学区域活动实际操作中,一些年龄小、不自信、性格内向、想象力较差的幼儿常出现畏缩行为,不敢大胆操作低结构活动材料,经常随意摆弄几下便匆匆放下,并没有深入探索研究。

由此可见,如果科学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结构是单一的,幼儿与操作材料的互动就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幼儿也无法获得提高。因此我们应在科学区域活动中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使操作材料具有多结构性,这样能够满足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

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活动特点。因此,科学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小班幼儿活动目的性弱,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不强,可为他们多提供高结构的材料,便于他们在材料的引导下有目的地开展探索活动。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思维敏捷,在提供科学区域材料时,可以多提供低结构的材料,以满足他们的探究和自主发展的需求。而中班幼儿可以提供高低结构相当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操作高低不同结构的材料,探索发现更多的玩法和秘密。

在科学区域活动“弹性”中,我们为小班幼儿提供的多是高结构材料,如球、弹簧小人、拉力器、弓箭等,让幼儿在把玩这些高结构材料时感受弹性的特点。在中班,我们则为幼儿提供了各种高低结构不同的材料,如各种弹性玩具、松紧带、皮筋、棉花、积木、玻璃球等,让幼儿自由探索,区分弹性材料和非弹性材料。大班“自制弹性玩具”中,我们则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低结构玩具,如铁丝、铅笔、图片、长条纸、线轴、橡皮筋等。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有的用长条纸折叠弹簧小人,有的用铁线在铅笔上缠绕制作小弹簧,再粘贴上图片,做成好玩的弹簧玩具,还有的用线轴和橡皮筋做成橡皮筋动力车。

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灵活投放高低不同结构的科学区域材料,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都有自己的探索热点,根据原有的经验自主、自由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成功喜悦。

二、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指出,要“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因此,在科学区域活动中投放操作材料,不仅考虑到幼儿的整体发展,同时也考虑到同一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差异,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为幼儿提供多结构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活动。

在科学区域活动“有趣的影子”中,笔者开始只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手电筒,供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不满足于单纯玩手电筒,他们跑来请求教师给予更多的活动材料,于是笔者随机投放大量低结构材料到科学区域活动中,这些材料的到来很快就引发了幼儿各种有趣的探索活动。一个幼儿拿着弯弯的木块照影子,另一个幼儿拿着“9”的玩具凑了过来,放在弯木块上。虽然是无意识的行为,他们却突然发现这个好象是一个老爷爷在过桥,于是他们喜滋滋地演绎起影子故事来……还有一个幼儿手持玩具长颈鹿来到表演区的小树旁玩影子游戏,不经意间,长颈鹿的影子刚好够到树顶,她便欢呼起来:“你们瞧,长颈鹿吃树叶啦!”接下来,她乐衷于调整长颈鹿的远近距离,看着长颈鹿变大变小,一会儿吃着树顶的叶子,一会儿吃着树下方的叶子,乐此不疲。

高低结构材料的灵活投放,为能力不同的幼儿提供了更广阔的科学探索空间,既符合幼儿原有水平,又能起到提升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三、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

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是幼儿科学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作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我们应该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及时给予回应,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与需要开展探索活动。

在上述的影子探索活动中,幼儿由“老爷爷过桥”的故事表演引发了建立“影子剧场”的欲望,笔者及时响应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和他们一起收集各种高低结构的材料投放到科学区域中,在“剧场”里,既有现成的手电筒、小玩偶、沙盘玩具这些高结构的材料供他们选择使用,也有图片、小棍、纸盒、拷贝纸等低结构材料供他们自制“影子剧场”所需的道具。由于是自发的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表演喜欢的剧情,当然,表演中他们不忘调整道具与光源的远近距离,以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原有的经验在这里得到完美的体现。因此,只有根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科学区域活动材料,幼儿在自主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才能生发出更多的玩法,发现更多的惊喜,建构他们独有的知识经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

四、根据幼儿的探究内容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

操作材料是幼儿探究科学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也是促进幼儿能力发展的载体,幼儿在自由、自主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探究内容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鼓励幼儿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科学区域活动“水位升高了”中,笔者为幼儿提供了矿泉水瓶,还有各种的小石头、小球、积木、泡沫积木、海绵、泥塑、橡皮泥、豆子等低结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物体投入水中,观察水位的变化。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一样大小的木头积木和泡沫积木放进水中,它们的水位变化却不一样?”针对幼儿的疑问,笔者在第二次的区域活动中投放了贴有水位线的大水杯、木头积木和泡沫积木,乒乓球以及同样大小的橡皮泥球,还有操作记录表《比比谁升得高》。在这些高结构材料的指引下,幼儿对比操作了“一样大小的木头积木(乒乓球)和泡沫积木(橡皮泥球)放进水中,谁的水位升得高”。在探索中他们发现,“轻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水位上升得少;重的物体会沉到水底下,水位上升得多”。通过高结构的科学探究活动,幼儿的共性问题解决了,他们的知识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积累、提升。于是,幼儿的注意力再次被低结构材料吸引,开始新的探索活动。

由此可见,幼儿在低结构的科学探索活动中产生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高结构的活动来解决,高结构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再回到低结构活动中,幼儿进一步探索,积累各自的经验,在此过程中产生新问题再回到高结构的活动中。如此灵活地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使得幼儿通过与不同结构材料的互动,不断地丰富知识经验,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科学区域活动材料的结构特点能刺激幼儿的探索行为,只要我们尊重幼儿的活动主体地位,关注幼儿的想法和行为,根据幼儿的需求灵活投放高低结构的材料,使高低结构的材料优势互补,就能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科学探索空间。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方富熹,方格,林佩芬.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刍议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如何在农村幼儿教育中渗透德育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