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需要良知

2014-10-20赵明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良知工作教育

赵明

偶然看到一句话:教师不能因自己的平庸而耽误学生不可复返的成长时光!这句话让笔者感触很多,中国有一千多万教师,这当中有多少名师,又有多少教育家?恐怕更多的是背负着“人类灵魂工程师”重压的教师,他们没有显赫的声名,没有高深的学识,没有更多的财富,只是默默无闻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做着平凡的工作,但正是这些平凡的教师每天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事情,才构筑了教育这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这个事业影响着亿万青少年的成长,影响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影响着祖国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一个人成年后的发展决定于儿童时期养成的习惯、性格、人生观等。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在平凡中做着伟大的事,要做一名有良心的教师。教师应该特别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日子,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避免因自己一时的疏忽给成长中的孩子留下心灵的阴影。

“教师是蜡烛,教师是园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教师也是平凡的,是默默无闻的。教师需要始终保持良知,才能胜任教师这一神圣而平凡的岗位。不可否认的是,教师这个工作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工件做坏了可以返工,锻打不到位可以回炉,但是,一个学生如果毕业时有严重的问题,也不可能让他重新回炉,这种不可逆性对每一位教育人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达不到这个要求,就是误人子弟。因此,需要教师有崇高的责任感和良知。

教育良知在教师道德中有着特殊意义。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教育良知指导,教师人格需要教育良知守护。教育良知表现在教育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实际上就是一种工作责任的要求,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工作,不能误人子弟。要尽全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否则就会受到职业良知的谴责。

第二,自觉主动完成工作。这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所决定的。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具有个体和自由的特性,教师一定要“慎独”,因为教师的工作多数情况下都是无人监督的。另一方面,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工作是没有边界和限度的,这就需要教师的良知来进行自律。

第三,爱护学生就是工作。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讲回报的、无私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这种爱要求教师对工作不浮躁、不虚华、不功利,时刻为学生着想,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教育良知最重要的是塑造更多的优秀灵魂。教师最不可缺少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从教育的特点和属性上讲,教育工作是不可考量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一时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而正是这一接触,使得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的灵魂,影响着学生对人生的理解。

如果教师能以高尚的人文情怀感染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影响学生,这些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因此,“教育工作凭良知干”。作为教师,教育良知应该在更高的层次,它应该关注人和社会的状态以及未来发展。作为基础教育工作,教育良知是给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种子,一颗遇到适宜的水分和土壤而健康成长的种子。种子只要发芽、成长、成材,就会给人类带来光明,促进社会进步。

师爱应是一种公平的爱,是惠及全体学生且没有差异的爱。但是,在现实教育中,确实存在师爱不公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成绩好的学生关爱有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有的教师在学生与别班学生发生冲突时,总是偏袒自己班里的学生;还有的教师视学生的家庭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关爱也有所差别。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作为教师,只有本着做人的良知,才能努力做好教学工作,做好育人的事业。

猜你喜欢

良知工作教育
良知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不工作,爽飞了?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良知”的义务
教育教学
选工作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