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4-10-20陈春锋
陈春锋
摘 要: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它关系着学生的数学学习,决定着数学教学的效率。本文不仅阐述了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也有一些具体的例子。从一些比较熟悉的点切入,详细地探讨了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数学史教育;数学美
在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存在这样一种认识:数学太难,枯燥乏味,且又无多大用处。我校地处偏远的农村,大多数学生数学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厌学现象十分严重,因此数学教育质量相对较低。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重视数学史教育,培养学习兴趣
想要对数学产生兴趣,就必须先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怎样认识?就是让学生知道数学是什么,有什么内容,这些东西都能干什么。告诉学生数学是其他各门学科的工具和助手,更重要的是,数学在训练人的思维、思想方法以及熏陶人的精神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一定的情感相联系,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和保护才能形成和发展。
1.悬念引入
强烈的好奇心是激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巧设问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如在讲无理数的时候,教师给学生讲了一个历史上的故事:在公元前五世纪,希腊有个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个学派崇拜数,认为“万物皆数”,认为数只有整数和分数。后来,他们的一个门徒发现了除整数与分数外,还存在着一种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的数。这是对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论和信念的极大打击,于是,毕达哥拉斯极力不让这个秘密泄露出去。但是,据说米太旁登的希帕苏斯还是把这个秘密泄露出去了,于是,他被毕达哥拉斯学派扔进了大海。这到底是怎么样的数呢?为什么毕达哥拉斯学派如此恐惧,还有人为了这个数丢了性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无理数。这段话,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无理数的极大兴趣,都恨不得马上知道无理数是什么样的一种数。这种紧扣教材且生动有趣的导言,恰到好处地把学生引入了育人的知识境界,激发了他们求知的欲望。
2.善于设疑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时提出问题:一块三角形的玻璃片,一个角已破损,为什么只要从残留的玻璃片中度量出一些边、角数据,就可以不带残留的玻璃片到店铺中加工一块与原来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的玻璃片呢?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巨大动力,通过积极思维得出问题的实质是“这些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接着,引导学生猜想:度量哪些边、角可以达到目的。最后,引导学生证实并由此得出“角边角公理”。整个指导学习过程,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创造的思维状态,根据自己的猜想、生活中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三、揭示数学之美,培养学习兴趣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说:“数学,如果正确看他,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无上的美。”的确,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为数学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神韵,使数学显示出了对称、简洁、和谐、奇异等美的特征。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展示数学美的广阔空间。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美的因素,充分运用生动优美的语言、直观的教具、精美的板书、生动形象的媒体等,为学生创设优美、和谐的教学情境,反映数学知识中隐含的美。如数学公式,就其实质而言,它给人的理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即使最简单的有关圆和球体的公式:C圆=2πR,S圆=πR2和S球表面积=4πR2,它如此简洁、绝妙地揭示了圆和球的有关量度与半径之间的关系,这难道不是宇宙间一首绝妙的好诗吗?
四、让学生体味成功,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出人的需要有七种层次,其中,认知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最为关键。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更能表现强烈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诱导、点拨,帮助学生学习活动获得成功,引导学生经过紧张的智力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取得成功,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就可以使他们深信自己的力量,从而对数学更感兴趣。
五、要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师若能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便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体现好奇与求知欲,并使情感、态度、兴趣和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