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4-10-20汪为春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级管理高职

摘 要: 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是实现高职办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职业素养,以及建设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有效措施。它具体包括企业文化知识的传授、企业文化素质的培植及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通过“四入”,即入脑、入眼、入心、入行,将企业文化有效融入高职班级管理。

关键词: 企业文化 高职 班级管理

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1]。企业文化进校园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深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校企双方的共同要求。班级是学校的最基本单元,是企业文化进校园的重要落脚点。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管理,更有利于实现班级的有效管理,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的目标,培养出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优秀人才。

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建设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当代企业管理理论,在于把企业价值观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全过程,用文化的手段、文化的功能、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2]。优秀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导向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管理,发挥企业文化的文化力量、文化功能,变空洞的说教为实实在在的企业要求,使每一个班级成员对照企业要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规范行为要求,相互团结,培养良好的班风班貌,形成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班集体。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增强企业的认同感。

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管理中,不仅发挥其文化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所具有的巨大作用,以及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重用和他们价值的实现,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感觉到危机感、紧迫感,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热情。通过企业文化进班级,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不断地了解企业管理,感受企业氛围,熟悉企业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毕业后能迅速认同企业,适应企业,缩短就业距离。

(三)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社会和企业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教育如何实现“中国教育升级”,为国家和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人才红利?[3]走内涵发展路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和今后高职教育面临的任务。“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是实现高职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而校企文化互动是“校企合作”深度发展的要求。企业文化进班级是实现高职内涵发展的落地之举。通过企业氛围的营造,企业价值观的渗透,实现企业与院校的零距离对接,更有利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现高职教育目标。

二、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管理的内容[4]

企业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的内容表现在三个层面,即企业文化知识的传授、企业文化素养的培植以及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5]。企业文化知识的传授是前提,企业文化素养的培植是对企业文化的内化,而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是企业文化的外化,是学生对企业文化的实践行为的最终表现。

(一)企业文化知识的传授。

企业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首先是将优秀企业文化特别是校企合作单位企业文化引入班级,通过多种教育方式使学生了解、理解并把握其真正内涵。

企业文化内容多样,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对于物质文化,可通过参观、见习的方式做初步了解,而顶岗实习是对企业物质文化的深入接触。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制度文化可贯穿到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和企业实习的各环节中,使学生了解并认识企业工艺操作流程、厂纪厂规、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等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行为文化是指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产生的活动文化,行为文化受制度文化指导,制度文化由行为文化贯彻践行。通过制度文化知识的传授了解企业行为文化,通过见习、实习感知和实践行为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这些精神文化的内容通过班级环境的布置、专业课堂、班会等形式加以传授。

(二)企业文化素养的培植。

企业文化知识是企业文化素养形成的前提条件,但是,掌握了企业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具有了企业文化素养。知识和素养不是同类范畴的概念,素养是对知识的内化。企业文化素养是对企业文化知识的内化,表现为高度的精神境界、深度的心理体验和大度的情感包容。企业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中,首先要内化为每个学生应具备的素养,其次要内化为班级的整体素养。

企业文化素养的培植通过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与能动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等,将企业文化知识的基本要素内化为学生的内心认同。企业文化素养的培植体现着企业文化进校园进班级走向了深入,进入了人文素质形成的核心程序,从而形成一种文化的自觉。

(三)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

企业文化形态属于行为范畴,是企业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是人们在做人、做事、处世中通过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风格。企业文化形态既不同于企业文化知识这种对象性存在,又不同于企业文化素养这种本质性存在,它是一种实体性存在,对企业文化知识和企业文化素养发挥着表达和显示作用。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是人文信息再造的过程,通过教育、制度、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和手段,将企业文化的基本要求再造成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合乎企业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具体行为质量和方式。

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把企业文化融入班级管理推向高峰,具有全部教育过程画龙点睛之功效。可以认为,没有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融入班级管理。一个学生可以把企业文化知识表述得相当完整,可以在内心具有让自己满足的价值认定,但是,缺乏别人和公众赞许的企业文化形态,那种东西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三、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管理的实践探索

企业文化融入高职班级管理,通过显性的课堂传授和企业现场感受,通过隐形的教室、宿舍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班级活动和日常管理中对企业文化的体现,让每位学生在耳濡目染与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文化并内化为自己的素质要求,实现企业文化的入脑、入眼、入心,进而入行,实现企业文化形态的塑造。

(一)课堂教学中传授企业文化——入脑

企业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一是在专业课教学中有机地介绍企业文化知识,二是在专业课堂教学的组织中体现企业文化,三是开展企业文化的专题讲座。介绍企业文化知识是让学生认识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这些企业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文化,学生从中了解企业的要求及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课堂教学的组织中体现企业文化,是要求教师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诉求体现到课堂的教学组织中。例如为体现企业文化中团队的合作精神,专业课老师可在教学环节中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在参与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收获;邀请行业企业精英人士(特别是校企合作单位)来校开设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让学生分享企业文化内涵和职业素养要求。

(二)班级文化氛围营造上引入企业文化——入眼

教室和宿舍是学生在校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最主要场所,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引入企业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对教室和宿舍文化氛围进行精心布置和设计,统一着装,规范行为,使之形成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例如在教室张贴优秀企业(特别是实习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等标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活动中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宿舍文明卫生评比中评出“五星居”、“四星居”、“三星居”等等级并挂牌,营造酒店的氛围。同时对照酒店员工行为文化,要求学生进教室必须穿统一的制服,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宿舍都做到文明礼貌用语等。

(三)见习、实习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入心

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下,采取“2+1”的教学模式,即两学年的校内学习,一学年的企业实习。我们将企业实习分别安排在第4学期和第6学期,就是在校内学习期间也多次安排学生进企业见习(特别是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我们都是安排在本地的一家学生实习的五星级酒店进行,对学生触动很大。),真正体现“校企合作、工学交替”。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和感受到企业文化。如果多次进企业见习是对企业文化表面的认识,那么第2学期的企业实习就是对企业文化全面接触和切身感受,真正做到企业文化入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对他们的要求,从而将企业文化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养。

(四)班级活动中表现企业文化——入行

企业文化是一种实践文化,企业文化融入班级管理,班级活动就是最好的对企业文化的实践,是企业文化形态塑造的重要形式。通过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体现企业文化的要求,强化职业素养。例如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进一步感悟企业文化,不仅了解企业文化内涵,而且应明白我该怎么做;每学期一次的模拟企业竞聘岗位的班委竞选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更要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不仅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特别是和当地实习酒店员工的联欢,更增强学生们的职业认同感;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评价办法,制定班级学生个人业绩表,每学期的评定结果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这更是将企业的要求和学院及班级的要求结合起来,告诉学生今天的好学生就是明天的好员工。

参考文献:

[1][2]企业文化[OL].360百科.

[3]王振洪.高职如何打造“中国教育升级版”[N].光明日报,2013-11-21.

[4]汪为春.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

[5]石亚军.论人文素质教育的“332”架构[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26-29.

基金项目:2013年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的文化互动研究”的部分成果。项目号:JG13035。

猜你喜欢

企业文化班级管理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