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014-10-20李海霞

文教资料 2014年16期
关键词:人文性语文教育人文素养

李海霞

摘 要: 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品味成为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从人文性的内涵、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等方面做了阐述,提倡和呼唤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口头语、书面语等),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人文素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

关键词: 语文教育 人文性 人文素养

新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必然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感受人生;必然要运用人文内容,对学生熏陶感染;必然要运用机动灵活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学会学习,主动发展。

从学科特点来说,语文应该是一门人文学科,蕴含丰富的人文知识,并且通过人文知识体现丰富的人文内涵。因此,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历史的、文化的智慧,展示高尚的情操,人生的哲理,提高人文素养,受到高雅的审美情趣的熏陶,即人文精神的陶冶和培育。

一、语文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基本策略。

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及时地、经常地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让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开阔视野,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培养愿意、乐意接受多元优秀的文化熏陶的习惯和自觉鉴别精选视听材料的能力。这对于净化学生的“听”“读”信息源,丰富中学生的“理想世界”、“现实世界”、“虚拟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多与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信息零距离接触,本质上就是打破时空界限,与仁人志士、智者哲人、语言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沟通,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一树立理想和确立人生起点就站在人文精神的制高点,这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与长远发展的影响是极深远的。

与时俱进,积极改革中学语文的“教法”与“学法”,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因人制宜、因文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掘教材及其他教学资源中的人文精神宝藏。

倡导研究性学习是行之有效的教学举措。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转变观念,树立学生是主体的意识,摆正位置,完成角色转变,是首要任务。语文教师要变革语文教学观念,不断探索灵活、创新语文教学方法,营造人文氛围,让学生主动、自由地学习、探究、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存“疑”促“思”,主动学习。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知探索未知,并在过程中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做“主人”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究者,体验到主动学习的成功,满足发展的基本需求。

朱熹说:“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从无疑到有疑,就是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引发思考,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

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常有疑问,才能思考,常有思考,才能主动学习,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为学服务,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情感体验。“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细细品读,你会油然体会到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与情致:那深切的爱子之情,那勇于牺牲的强者形象,那富有爱心的美好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文本传递的情感,唤醒学生内心体验,披文入情,使文本传达情感与学生独特情感体验融合起来,促进学生思想认识的增强,以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通过有效的语文活动,学生产生切身的体验和感受。例如:从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歌中,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灵与淡泊;从豪放词中,领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及从婉约词中,领略“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从鲁迅笔下的“痛打落水狗”,体会“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峭;从毛泽东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领悟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从朱自清的清新散文中,感受荷塘月色的清美、“梅雨潭的绿”流淌着的生命……

我一直在思考教育的精髓,虽然培育人、教育人是各个学科共同担负的责任,但语文学科有着独特的作用,因为作为母语来说,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国文化精髓,它不仅仅是载体,更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堂上,我穿插更多教育思想,教书育人是并重的,对于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高中生来说,对他们思想的教育尤为重要。记得我在教《沙田山居》一文时,给学生展示在多媒体上的一张图片,是云海的一张图片,他们为飘飘欲仙的境界欢呼,在那一刻,我和他们一起放松,一起享受心灵的愉悦,我忽然想到这是我想收获到的教学效果,让思想和灵魂受到净化与提升,在无意间让他们收获知识和升华灵魂。

新课程全新的理念,使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指导者。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是理念的具体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没有情感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在课堂中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的情感与人格,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伟大的人格力量,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和感染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体现人文关怀。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原则和要求。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学的成功在于师生和谐合作。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心、了解学生,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要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处理,使教学适应学生身心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发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教育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语文教师坚持在课文教学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很有效的途径。

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要了解他们、感受他们、理解他们、宽容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注意培养和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友爱的人际关系,对于后进生,更要坚持不歧视、不放弃,以更多的理解和尊重感化他们。交流从心开始,要真诚地对待学生,要用真心和真诚去感化他们。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独特的思想,在交流和沟通中了解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语文教育教学的更大价值应该在精神层面上,它的最大意义应该是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培养丰富的人性、正义感、独立思考、忧患意识、自尊、自律、善于与他人协调并为他人着想,热爱自然与生活等,这些才是语文教师应该钻研和探索的重点。教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我认为语文教师需要有:自由的思想;开放的观念;兼容并包的胸怀;较强的科研能力;一定的知识贮备;高度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审美和艺术感受能力,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将自己置身于一个宏大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站在思想解放的前沿,关注思想解放中人的发展、人的完善,这样才能使语文教育以“人”为核心并向外辐射,从而将语文教育推向一个新阶段。

我热爱语文教学,我认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对于学生思想的教育、心灵的净化更为重要。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人格得以完善,这才是人的真正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语会青年教师研究中心编.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2]冯晓林.中学语文研究:3+X中学成功教学法体系[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0.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杨晓升.中国教育,还等什么[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5]李镇西.教有所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刘守旗,丁勇,俞润生.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100教育案例评析[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

[7]赵原玉.语文教育学的现代阐释[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8]仇忠海.“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人文性语文教育人文素养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