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黄的来源与生产加工
2014-10-19商国懋王颖
■ 商国懋 王颖
北京华邈中药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水飞的雄黄粉
▲雄黄
在许仙与白娘子的传说中,有一段与中药雄黄有关的情节。端午节当天,许仙依照法海之计,准备了雄黄酒,让白娘子现出真形。白娘子喝下那杯酒之后,变得精疲力竭,几乎走不到床上。当许仙回到白娘子身边,看到的不是自己美丽的妻子,而是一只巨大的白蛇。
蛇真如传说中的那样怕雄黄吗?其实不然,雄黄因为能解毒,古人便认为它能辟邪,后来更演变出各种蛇怕雄黄的故事,不过却并没有科学依据。因此,不建议用雄黄来驱蛇。若想要驱蛇还不如用“打草惊蛇”这一招,效果肯定更加明显。
雄黄的性状、鉴别及功效
雄黄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市场上一些雄黄中往往都掺了石头,或者采挖出来的雄黄中夹杂着石头,鉴别可通过传统方法加以区分,手捏酥脆、成粉,不硬,才是好的雄黄。
雄黄性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功效: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入丸散用量0.05~0.1g,外用适量,熏涂患处。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雄黄道地药材的优势
雄黄是湖南的道地特色药材,湖南省地形地貌为东、西、南三面山地围绕,中部丘岗起伏,北部湖泊平原密布。优越的地势、气候蕴育了丰富大量的药材资源,其中地道特色药材有玉竹、湘莲、朱砂、雄黄等。雄黄主产于湘西石门、慈利、澧县等地,产品色红、块大、质松脆、有光泽、品质优良。
雄黄,又称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紧密块状或者粉末,条痕呈浅橘红色,不溶于水和盐酸,可溶于硝酸,溶液呈黄色。雄黄主要产于低温热液矿床中,常与雌黄、辉锑矿、辰砂共生。橘红色,透明到半透明的雄黄晶体显得艳丽、富贵,其柱状晶体长短参差,粗细相伴,多方向生长,势态奇特,再衬上白色方解石等共生矿物,绚丽多彩,构成整体自然美。置于阳光下曝晒,会变为黄色的雌黄(As2S3)和砷华,因此要注意避光以免受风化。
雄黄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在空气中可以被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并遍洒住宅,用以消毒。如今,在湖南岳阳和长沙农村,人们依然还有端午节喝雄黄酒的习惯,并用雄黄酒在小孩的额上画上一个“王”字,希望其不受蛇虫的伤害。但是,雄黄因含砷而有较大毒性,不可多服久服,外用也应注意经皮肤黏膜吸收积蓄中毒。雄黄煅烧后易生成毒性更大的三氧化二砷,故内服一般入丸、散剂而不入汤剂,切忌火锻。雄黄的摄入不宜过量,否则容易中毒。
雄黄粉的传统炮制方法—水飞法
有人说,吃雄黄就是吃砒霜。因此,服用含有雄黄、雌黄的制剂必须要严格遵照医嘱,不可过量。历代中医对雄黄的炮制要求非常严格,并用水飞等方法减低雄黄的毒性。水飞法:取净雄黄,置适宜容器内,加适量水共研细,再加多量水,搅拌,倾取混悬液,下沉粗粉粒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晾干。雄黄粉为橙黄色粉末,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
雄黄粉的加工工艺
雄黄粉的加工主要包括研磨、搅拌、混悬、干燥等四个步骤。水飞时水的用量、水飞后的干燥温度对于清除雄黄中的有毒成分都有影响,因此在生产加工中须予以注意。
研磨时应注意控制加水量的多少,水量过少,易造成温度升高;搅拌后也应停留5秒钟再倒出混悬液。水飞时雄黄与水的用量比例为1∶250,效果最好;干燥过程以低温干燥为好,温度不得高于80℃,更不要在烘干房中进行烘烤,因为烘干房的温度普遍偏高,易导致AS2S3的含量过高,低温干燥宜选用干燥、通风的房间,且因其干燥周期较长,尽量选择无粉尘的房间。夏天还要注意小飞虫等蚊虫的靠近,因为雄黄的特异臭气会吸引小飞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