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2014-10-18刘亚玲
刘亚玲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1442)
一、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设置现状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与进出口工作过程密切相关,是以培养学生完成进出口工作全过程所必需的核心职业技能与素质为目标的各类课程的总称。该课程群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核心,包括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制作、外贸函电、报关与报检实务等课程。在高职国际商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群构成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
目前,高职国际商贸类专业的实务课程群设置大多采用“学科本位”模式,课程分散于多个学期,由不同的任课教师各自教学,这样的课程设置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不足:
1.每门课程过于强调单一职业能力,专业课程体系中缺少贯穿进出口业务全过程和反映职业能力之间联系的综合课程,不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2.各门课程分散于不同学期,设置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且零散,缺乏系统性,容易导致学生由于对前一学期课程内容掌握不牢固而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与理解,不利于学生综合知识体系的形成。
3.各门课程均与进出口操作联系紧密,只是侧重点不同,因此课程之间业务和知识交叉程度较高,导致教学过程中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另外,每门课程一般由不同的教师任课,各任课教师大多只专注于所任课程的教学工作,对其他关联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师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导致课程内容衔接困难,并存在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
二、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开发思路与实施步骤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开发并不是简单地将实务课程群的内容拼凑在一起,而是需要打破原有课程自有知识体系和教学实施的限制,从每门实务课程中分解提炼出与进出口操作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与实训环节,以进出口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序化后,整合到核心课程——国际贸易实务中,形成一门能全面介绍进出口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为确保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开发既做到序化合理,又避免出现遗漏,可通过以下四个步骤来具体实施:
第一步,典型工作筛选。课程改革前期应向外贸企业调研进出口业务工作过程和内容,从中筛选出典型工作任务,并分析对应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以此作为综合课程开发的依据。
第二步,提炼整合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提炼出与各个工作任务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分阶段、分课程进行整合。首先将内容重复度较高的课程进行整合,如将国际结算和外贸单证制作两门课程的内容提炼整合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提炼整合其他课程内容,纳入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最终形成一门综合课程。
第三步,建设教师团队。随着课程内容的整合,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才能为综合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提供保障。
第四步,改革教学设计。随着课程内容的整合,教学方法、教学场所、教学组织、教师的配合、教学考评等也相应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系列改革。
三、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以进出口业务过程为主线,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出口业务”项目和“进口业务”项目,由于两个项目交叉内容较多,因此教学内容以“出口业务”为主,“进口业务”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以“出口业务”项目为例,其教学内容设计及对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见表1。
表1 出口业务项目教学内容设计
任务4:办理货运保险 办理货运保险的流程;投保单、保险单的内容和填制 能办理货运投保手续;能熟练填写投保单和保险单任务5:办理报关手续 办理报关的流程;外汇核销单、报关单的内容和填制能办理出口报关手续;能熟练填写外汇核销单、报关单任务6:办理其他出口手续 产地证、装船通知、各类证明文件、汇票的内容及填制能办理产地证、装船通知、各类证明文件、汇票等单据的领取、制作任务7:审单结汇 审单要求与原则;出口结汇的方式;单据不符合的处理能审核单据并办理出口结汇;能处理单证不符合问题任务8:出口退税 出口核销的流程及文件;退税的流程及文件 能办理出口核销与退税;能制作和准备相关文件模块六业务善后任务1:索赔与理赔 索赔的原因;索赔与理赔时注意事项能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进行索赔与办理理赔;能熟练撰写相关英文函电任务2:处理客户关系 维系客户关系的方式 能熟练撰写相关英文函电
四、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例如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模拟法、项目小组教学法、竞赛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双语教学法等,这样既能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规范业务操作,避免风险的发生,又能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中可引入外贸公司的真实业务,作为贯穿课程教学的任务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自我实践和自主探究,体验外贸纠纷案例及业务操作方法,并了解业务的真实流程和全貌,然后再将各个知识点和案例结合起来。
2.角色模拟法。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课堂,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的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通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扮演进出口商、货运公司、海关等各种不同的角色,让学生未走出校园就提前进入工作岗位角色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
3.项目小组教学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在项目教学中采取自由组合方式将学生分组,每组3~5人,确定小组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完成每个项目、每个模块的任务,特别是完成能力拓展部分的任务。
4.竞赛教学法。通过举行与课程教学紧密相关的技能大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促进学生学以致用,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
(二)课程考评设计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课程强调以实践教学评价为主,采取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评价方式,在评价考核的过程中实现项目评价、任务评价、过程评价、量化评价以及多主体评价的实施。从评价内容来说,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从评价重心来说,应重视过程性评价,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进步和努力程度等因素;从评价主体来说,不再以授课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而是形成多元化、交互作用的主体;从评价标准来说,应以考核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效果为主;最后,评价方法应更加多样化,应包括书面测试、实践活动评价、教师的观察与面谈等。
课程考评实行日常完成任务评价与最终工作成果评价相结合、能力目标评价与知识目标评价相结合、基本能力评价与拓展能力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本课程最终成绩=工作任务评价*20%+学生自我评价*10%+项目小组内部评价*10%+项目完成(包括拓展项目)评价*20%+期末考试成绩*40%。
[1] 汪五一,王琳,胡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改实践分析及整体教学方案的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 陶仁骥.浅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践操作[J]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 夏涛.面向应用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与实践[J] .职教论坛,2009(11).
[4] 林俐,马媛,何首超.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J]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
[5] 魏彬.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6] 沈波.浅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