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出口状况比较研究
2014-10-18陈康
陈 康
(惠州工程技术学校,广东惠州516023)
一、引言
惠州作为广东省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经济合作城市,自改革开放以来,其外向型经济得到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上升。尤其进入“十一五”和“十二五”以来,惠州的对外贸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212.31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573.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从2006年的122.77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333.2亿美元。然而,从企业的出口额绝对数来看,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出口表现却截然不同。三资企业出口额从2006年的107.68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84.5亿美元,而国有企业出口额从2006年的10.38亿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5.3亿美元(详见表1)。
表1 2003-2013年惠州市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出口额情况 单位:亿美元
20世纪80年代以来,惠州市委市政府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以来,培育了以TCL集团、华阳集团、德赛集团、麦科特集团为主的一大批本地国有控股企业,打造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数码产业基地,产品远销海外,为惠州的出口贸易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与此同时,惠州本地的中小型出口导向型国有企业在外部竞争环境以及内部机制影响下,通过股份改制、资产重组、产权优化等改革措施实现了转型升级,一部分企业破产关闭退出市场,使全市出口份额急剧减少。随着实际利用外资额不断增长,外资企业数量逐年增加,三资企业对惠州出口贡献率越来越大。截至2013年,惠州市总出口额333.2亿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额284.5亿美元,占总额的85%,而国有企业仅占1.6%。三资企业出口绝对值的逐年增长与国有企业出口份额的逐年下降形成极大反差,使外资企业成为惠州市的出口主体。
二、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经营机制比较
国有外贸企业在经营者的选择与委派、经营战略、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行政主管部门或行政化的集团公司的控制和干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委任经营者更多地是基于政治标准、人事平衡,甚至是个人关系,所委任的经营者往往既非业务专家也非管理专家。国有外贸企业至今仍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而只是行政机关的附属物。企业经营如果遭遇正常外部风险,化解困难的关键在于企业战略的调整和管理制度上的灵活性。而现行的外贸企业管理体制却削弱了企业追求自身利益和应对危机的主导权,因为经营者的权力来自上级机关,经营者在对企业发展和上级机关的目标责任相权衡的利益博弈中,自然会从属于后者,甚至其关注点也根本不在企业经营上。上级机关领导层的变动也会造成所属外贸企业经营者地位的不稳定。经营者的等级观、自身素质的不足等因素都限制了经营者考虑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与员工的沟通。即便个别经营者素质较好,但因缺乏良好体制和环境的支持,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效果和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均大打折扣。“外贸承包”思维的巨大惯性则进一步使经营者着重于短期目标,其主要管理手段还是层层压指标,通过年年加码实现所谓的“发展”。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国有外贸企业越来越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必须要自负盈亏,企业的相对独立性日益形成,因此,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和重组势在必行。
近十多年来,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惠州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部分改制后的企业管理体制依然落后,经营理念未得到根本改变。传统的以任务为导向、以创汇为目标、忽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思维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新市场竞争的意识仍然较淡薄。企业注重巩固和维持传统老客户关系,缺乏挖掘新兴市场客户的动力和能动性。正在摆脱传统计划经济影响的出口型国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么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大规模的企业内部改革,抢占市场制高点,为自身争得一席生存和发展之地,要么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被重组、改制或破产淘汰。惠州市出口型国有企业如TCL集团、德赛集团、华阳集团、麦科特集团就是本轮国企改革中的优胜者。
在企业制度上,三资企业严格按照现代公司制度建设管理,严格执行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公司年轻充满活力,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不存在冗员,且多为生产型企业,生产效率较高,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和出口市场,以销定产,所以其运营模式比国有企业更具优势。
三、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管理要素比较
从企业规模和产品类型来看,惠州本地国有企业在企业改制后数量规模明显减少,除TCL集团、德赛集团等少数几个以数码电子高科技产品为出口产品的国有控股集团外,其余的国有企业主要以纺织品、本地农副产品等低附加值商品为主,贸易方式多为一般贸易,出口市场单一,产品类型和出口额较少。从三资企业情况看,截至2013年,惠州共有三资企业6627家,主要以经营塑料制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为主。2013年,三资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约843亿美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1%。经济运行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各项经济指标运行良好,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企业运营角度来看,三资企业资金充裕,资产收益率、利润率较高,雄厚的资本为出口提供动力和保障;而国有外贸企业由于多年受行政因素的干扰,出口退税额不足或不及时的情况时有发生,占用企业大量流动资金,增加了财务成本,造成企业缺乏自主性、资产负债率长期居高不下、经营效益总体不理想。技术进步是产品结构优化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的关键因素,除了少数几个国有控股大企业外,多数国有外贸企业本身不是生产型企业,不具备核心产品,出口需要自行采购,产品大多为农副产品、纺织工业品,缺乏高科技含量,在国际市场上无法形成核心竞争力。以电子信息工业为主导的惠州三资企业充分利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继续扩大优势,同时围绕生物技术、现代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等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抢占制高点,形成新的优势产业群,延伸产业链,提升“惠州制造出口”的含金量。
从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看,长期以来,国有外贸企业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除设置基本的管理业务部门外,还增加了一些党委、团委、行政常驻办事处等附属部门,部门机构设置的复杂性容易导致岗位分配不公和办事互相推诿,最终造成经营成本增加,办事低效。国有外贸企业作为外贸出口主要力量,培养了一大批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外贸一线人才,为推动本土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由于薪酬待遇低,分配欠公平等原因,许多优秀人才被三资企业挖走,人才流失严重。三资企业则加大培育力度和引进适合企业发展的外贸决策、洽谈和业务拓展人才,进一步精简机构,注重简政高效,利用高额薪酬待遇和优厚条件吸引和留住人才,给予他们展示自我业务能力的机会和充分的展空间。
四、对策建议
首先,要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彻底改革外贸管理体制,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扭转以“创汇”为导向的经营方式、注重出口经济效益。贯彻“大外贸”战略,由政府牵头,以本地国有外贸龙头企业实施“帮扶”措施,整合中小外贸企业资源,实施企业合并和资产重组,整合成几个大型的国有外贸企业,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
其次,要打造品牌聚合效应。国有外贸企业要形成商品出口规模,优化商品出口结构,创立名牌,形成品牌聚合效应。提高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技术价值,提升商品出口竞争力。再次,要夯实企业内部管理,实施业务流程再造。企业上游的供货方实现业务整合,通过合资、相互参股等形式实行一体化经营,形成双方利益上的共生关系,共享生产和市场营销信息,稳定出口的货源基础、降低采购和经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进而加大对产品的研发力度和营销投入,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就要求进一步优化营销思想,实施以人为本,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调整管理组织结构,重组业务流程。
五、结语
总之,要保持惠州出口贸易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尽快使惠州跨入珠三角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合理高效利用外资,深入研究国有出口企业如何有效借鉴三资企业管理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惠州地处沿海经济区位优势和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资源优势,推动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贸易同步发展,推动惠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惠州统计局.惠州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2013)[EB/OL] .惠州统计信息网,http://www.hzsin.gov.cn/hz09type.asp?typeID=16.
[2] 岳健勇.关于国有企业出口困境和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分析[J] .当代中国研究,2002(1).
[3] 李邦健.上海国有外贸企业与“三资”企业出口贸易比较研究及其启示和结论[J] .国际商务研究,1999(1).
[4] 周苹.国有外贸企业出口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财经,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