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2014-10-18陈林华李荣日

体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指标体育

陈林华,王 跃,李荣日,杜 梅,汪 艳

1 体育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1.1 欧美国家体育城市建设的历史

“体育城市”一词并非从来就有,至今学术界还没有形成一个严格、清晰的定义。但是考察国内、外以体育著称的城市,发现自19世纪末期以来,陆续有不少欧美城市就曾提出建设“体育胜地”、“体育与科技之城”、“体育城市”的口号、规划及相关实施行动。

据现有文献分析,最早形成较为清晰的体育城市定位的城市最有可能是美国印第安纳州最大城市——首府印第安纳波利斯。19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的印第安纳波利斯由于早期规划落后,城市面貌相当落后,被戏称为“只在每年办长跑比赛时才亮灯”,死气沉沉,以至于被人形容为“坟墓”[8]。于是,当地的主政者及名流领袖就意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提出将印第安纳波利斯建设成“体育胜地”的战略目标。根据这一战略目标,该城于1909年改造了旧的“新车测试与比赛地点”,建成了“汽车竞速场”,并引进了知名汽车赛事——Indy 500。Indy 500逐渐成为世界最大的单日运动赛事,为印第安纳波利斯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流入,每年超过30万赛车迷前来观看,激活了城市能量。附近还建成了费姆斯特博物馆,赛车厅展存有1909年以来的各种赛车。如今,印第安纳波利斯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备的赛车产业链[1]。此外,印第安纳波利斯非常注重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培育。1967年,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加入当时的美国篮球协会ABA,并于1970年、1972年和1973年3次夺得ABA冠军,使得该市一跃成为美国拥有最深厚篮球文化传统的区域;1976年,步行者队加入NBA,逐步确立了强队地位,“米勒时刻”一直是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球队自然就成为城市的代言人。

无独有偶,作为西班牙及欧洲大陆的次位城市,巴塞罗那于1888年就开始实施城市营销战略,试图通过城市特色来与那些欧洲首位都市相抗衡[3],如今被称为“宇宙队”、“梦之队”的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成立便成立于1899年。巴塞罗那通过获得“赛事城市”的地位来寻求城市发展的催化剂,历经1929年举办的国际展览会和1952年的天主教盛会,巴塞罗那于1970年开始实施一项积极的城市发展战略,即意识到普遍意义上的体育事业和特殊意义上的奥运会将作为城市战略中的重点部分。在1987年获得199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承办权后,巴塞罗那制定了一项名为“Barcelona 2000”的战略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奥运会的举办来增加城市魅力,并巩固其作为不断进取的欧洲大都市的形象。为了成为体育赛事的知识中心,1989年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创建了奥林匹克和体育研究中心,为该市体育的发展提供决策咨询。为了进一步建设“富有魅力的服务导向型城市”,1994年巴塞罗那的体育与城市营销策略由一般化转变为差异化,不断寻求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并寻找新的目标群体,将其体育城市的一面精确地推销给体育爱好者,而非所有人。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19世纪末发展非常迅速,20世纪初就初步形成了世界级都市。也就是在这个时代,体育便成为了芬兰树立自己国际地位、确立自己独立身分的重要手段[5]。1930年,赫尔辛基开始踏上申奥的征程,获得1940年奥运会承办权,但由于爆发了世界大战,最终承办的是1952年奥运会。奥运会、欧洲冠军联赛(足球)等重要赛事一直作为赫尔辛基城市国际化战略中的重要内容。第一份文件是1994年制定的城市国际化战略计划,目标是发展成为整个北欧、波罗的海沿岸及俄罗斯北部范围的中心城市,其中体育就被明确写入了第4点(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和第7点(推动城市国际营销合作网络的搭建)中。第二份文件是1999年在评估1994年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指导赫尔辛基国际活动的新的战略规划,更加注重城市营销,其中第4条明确规定为“鼓励举办适合赫尔辛基的国际体育赛事”,并将之与“旅游目的地和会议中心”的目标相关联,成功扭转了世人印象中“一座靠近北极圈、寒冷而又物价极高城市”的形象。

英国,作为现代体育的发源地,利用体育进行城市转型和营销的成功案例更是令人瞩目。被誉为“钢铁之城(steel city)”的英国工业城市谢菲尔德,正是凭借199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举办成功地扭转了颓势,带动了整个城市的体育风气及运动设施的进步,使得英国政府于1997年宣布耗资6千万英镑在该市成立英国运动协会。钢铁曾经给城市带来了财富,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谢菲尔德从1950年代就开始考虑城市的转型,但举步维艰。来自海外的竞争导致谢菲尔德许多钢铁厂关闭,1980年代是谢菲尔德工业衰落的最低点,以英国矿工大罢工(1984—1985年)为谷底,整个产业坍塌下来。于是,20世纪80年代末,政府就开始讨论“在2000年前,通过20年的建设,能把谢菲尔德变成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路该怎么走?”等问题。在1987年获得199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承办权之后,谢菲尔德将自己定位为“体育与科技之城”,逐步完成了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调整。1996年,英国政府授予谢菲尔德“国家体育产业城”的称号,从“最肮脏丑陋”的钢铁城市摇身变成英国第一个“体育之都”。英国曾经的工业重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曼彻斯特同样是利用体育进行城市转型的典范。自20世纪初因经济大衰退,曼彻斯特的工业开始受到影响[5],在1972—1984年间,整个工业地区事业人口达到207000人[5]。危急关头,曼彻斯特开始寻求城市转型的良方,意识到应该在英国城市体系中找到城市竞争的优势。鉴于区域内拥有全英最大的剧院,丰富的艺术展览馆、博物馆和图书馆,以及世界顶级的足球俱乐部曼联队等资源,曼彻斯特决定以体育和文化作为与其他城市相区别的标志。机遇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奥申委选择了曼彻斯特作为1996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城市。失败后,曼彻斯特又参加了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申请,虽然再次失败,但两次申办活动为曼彻斯特带来了巨大的效应,调整了经济结构、提升了区域形象及居民自豪感、协调了各方关系。在清晰的体育发展战略指导下,曼彻斯特终于在1995年获得了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权。其实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只是曼彻斯特总体愿景中的一部分,1994年由曼彻斯特城市自豪联盟制定的“城市自豪议定书”中就提出[5]:曼彻斯特将发展成为欧洲的地区性中心和增长中心;一座拥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创新潜力的国际化大都市,使其居民能够享受与其他城市不同的福利及更高生活质量。该份议定书明确提出体育及文化是曼彻斯特增加就业及福利的重要手段。1995年,曼彻斯特市议会还制定了针对英联邦运动会的体育战略,旨在通过体育来助力城市改造计划、提升城市形象以及为市民生活带来积极影响。1997年,曼彻斯特还出台了第二份议定书,并将英联邦运动会的举办作为4个关键的政策方向。今天,作为世界著名的体育城市,曼彻斯特正从一个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转变为一座繁荣、现代而又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已经跻身欧洲十大最佳商业城市行列。

1.2 我国体育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国城市跟体育有所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第1类是以为国家输送竞技体育人才(更切确地说是冠军)为标志的城市,大多冠以“体育之乡”的名誉,如享有“中国体操之乡”的湖北仙桃、“世界冠军摇篮”的江苏南通、“体育之城、冠军摇篮”的河北保定等。这些城市主要是为国家输送大量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江苏南通培养出来的世界冠军及奥运冠军有张洁云、吴健秋、殷勤、赵剑华、林莉、葛菲、李菊、黄旭、季磊、胡欣、陆斌、赵婷婷、陈田、陈若琳、仲满,马晋等,因此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世界冠军摇篮”、“国家人才库”、“体育之乡”等,并且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体育这张熠熠生辉的城市名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南通体育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乐章,她展示了江海健儿的风采,强健了南通居民的体魄,丰富了文化名城的内涵[4]。体育让南通这颗江海明珠耀眼神州、闪烁世界。

第2类是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传统、特色及文化为主要标志的体育城市,如享有“冰雪之乡”的黑龙江哈尔滨、“武术之乡”的河北沧州、“全国篮球城市”的广东东莞等。这些城市要么拥有悠久的项目开展历史,要么是该项目开展得非常有特色,或者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文化。河北沧州以其悠久的武术传统而名闻天下,武林门类多达50余种,流传年深、支系日繁,不仅愈来愈受国人喜爱,亦愈来愈受国际重视,邀沧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和派员来沧考察和习艺者,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虽然世人可能被《水浒传》中开封府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蒙冤发配沧州的故事,而误读了沧州这座城市,但正是其光辉的武术传统又使得沧州的名气得以恢复。

第3种情况是在千禧年后,来势汹涌的全球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使中国的城市面对全球城市的竞争,意识到城市营销的重要性,至今相继有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十余座城市提出了体育与城市营销的发展战略(表1)。

表1 我国部分城市体育发展定位情况一览表Table 1 City Sports Development Programs in China

如今,城市发展体育的目的不再局限于为竞技体育输送人才或提供训练服务上,而是更多地结合城市发展的要求,将体育发展融入到整个城市发展的框架中来思考及规划。正如上海市体育局原局长于晨在2008年全国体育发展研讨会的专题发言中所提出的,上海加快国际体育知名城市建设,正是基于“体育应该给上海这座大都市以什么样的回报?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一命题思考的基础上确立的新战略。上海体育依托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增强的巨大推动,形成了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特色模式和发展格局。面对新一轮城市发展的机遇,上海体育仅仅做好、做大、做强还远远不够,上海体育的价值应体现在对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的体育贡献力上,体现在对国家体育在世界影响的贡献力上[17]。因此,要树立“让体育创造价值”的理念,努力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城市间体育发展的枢纽、国际体育资源整合开发的平台、国际体育产业的重要基地和市民体育权利的共享之城[17]。在学习国外体育城市发展的经验上,我国城市大多也会以大型赛事的举办为契机推动体育与城市营销的战略部署。如南京市以承办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契机,于2011年将南京“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列入市委第十三次党代会议题,并于2012年市委、市政府通过并颁布了《关于建设亚洲体育中心城市和世界体育名城的意见》的文件,明确了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建成亚洲体育中心城市,远景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国际集聚辐射能力的世界体育名城。

2 体育城市评价指标的沿革

体育城市的标准是什么,有何指标体系,是有关体育城市建设与评价的关键。关于体育城市的评价,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公认的指标体系。通过国内、外学术文献分析,并考察国际上相关实践的基础上,笔者发现体育城市建设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结合体育城市建设动力机制的考察,笔者曾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欧洲体育城市属于工业化及后工业化自生型体育城市,美国体育城市的形成来自于工业化及城市营销的需要,亚洲新兴体育城市更多地承担民族国家营销的重任,多属于政府推动型[15]。在此过程中,体育城市的评价指标主要存在三种论调,即参照论、排名论和品牌论。

2.1 体育城市评价指标的参照论

体育城市建设的实践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工业城市转型时期,才出现了诸如曼彻斯特、谢菲尔德等世界知名的体育特色城市。但学界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因此,其评价的指标体系也一直缺乏公认的权威的解释。绝大多数的城市在体育城市创建的过程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标杆城市进行参考:一是把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城市作为参照系制定目标及行为准则,这些城市将体育作为都市多样化的重要因素,体育用来增添城市魅力,如上海市的城市体育发展定位就将纽约、伦敦、香港作为赶超的对象;二是把曼彻斯特、印地安纳波利斯等体育特色城市作为学习对象,这些城市的体育产业非常发达,体育产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如晋江市在成为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后,就参照曼彻斯特等体育产业城市,凭借品牌资本的强力支撑和基础要素的优势,探索新的“晋江模式”;三是将巴塞罗那、墨尔本、洛杉矶等公认的国际体育城市作为样板,这些城市将体育融入生活,并将体育赛事与都市旅游相结合,如三亚市、柳州市等根据城市发展定位,力图充分发挥体育元素来创建旅游城市、宜居城市等。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化快速推进,同时面临国际化的竞争压力也日趋严峻。自1993年大连开始整体城市形象营销开始,中国城市逐渐开始探索城市营销的战略与途径。由于没有现成的指标和模式,上海市政府及体育主管部门在规划上海体育发展定位时,依据主要来自与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的对比和参考(表2)[20]。

表2 上海城市体育发展相关决策咨询课题简况一览表Table 2 The Related Consulting Projects of Shanghai Sports Development

从表2中上海市级研究课题立项情况可以看出,上海市对体育城市定位的决策依据主要来源于纽约、伦敦、巴黎、墨尔本、洛杉矶等国际体育大都市,研究内容涉及大型赛事定位、产业竞争力、体育城市建设、体育与旅游互动机制等,并且相关研究成果被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制定出上海体育发展的原则、目标及实践准则。例如,上海市竞技体育发展定位是在充分考察了纽约、伦敦、香港等城市基础上,提出了“都市型体育”的定位,并提出“3大3小3基3特”的项目定位[14];在上海市体育赛事定位方面,是基于与纽约、伦敦、墨尔本等世界一流体育城市的对比与分析中,紧紧围绕上海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将上海体育赛事发展定位的主题词确定为“国际知名体育赛事城市”,并围绕此提出5个中心的建设,即体育赛事举办中心、赛事传播中心、赛事产权交易中心、赛事服务中心、赛事研究和创意中心[19]。可以看出,上海市建设“国际知名体育城市”的目标及战略决策均是参照体育特色的国际城市的经验,大多停留在相对比较的阶段,而并没有形成相对严格的量化的指标体系。

2.2 体育城市评价指标的排名论

纵观现代体育与国际城市的发展轨迹,以大型赛事举办、职业体育影响力及竞技体育实力为代表的体育城市排名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体育城市的实践最早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对体育城市的排名同样最先出现在欧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城市排行榜就是全美体育城市及世界顶级体育城市排行榜。

自1993年起,美国就开始有全美体育城市的评价与排名。每年有约400余座城市参加全美体育城市的评选,最终根据一定的指标进行排列,排名第一的城市当选为当年度全美“最佳体育城市”,到2010年一共产生了17届美国体育城市排行榜[2]。从历届全美“最佳体育城市”当选次数分析(表3),先后一共有9座城市荣膺榜首,波士顿以4次当选位居首位,其次还有芝加哥3次当选全美“最佳体育城市”,纽约、底特律、丹佛分别当选过2次全美“最佳体育城市”。作为美国的体育圣地[6],波士顿拥有众多世界闻名的职业球队,如MLB创始成员波士顿红袜队,该队13次获得联盟冠军,8次获得世界大赛冠军;NBA的创始成员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该队获得17次总冠军,位居NBA球队之冠;NHL的“原初六队”波士顿棕熊队,曾获得6次史丹利杯;波士顿马拉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马拉松赛事,举世闻名。因此,波士顿成为全美最具有体育文化传统和体育实力的城市乃实至名归。

由英国专业体育研究机构Ark Sports和知名体育传媒与市场营销公司Sportsbusiness发起的“全球顶级体育城市排行榜”,自2006年起至今已经发布了4届榜单,在国际社会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具备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和公认度。由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F1等大型体育赛事的举办是考验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标志,体育活动是一个城市活力的体现,体育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稀缺资源,因此,衡量体育城市的标准就不仅仅限于量化的指标,更多的是一种体育标签和名片。从2006—2012年的世界顶级体育城市的前10名入选城市来看,一共有18座城市先后入选(表4)。

表3 历届全美“最佳体育城市”当选情况汇总一览表Table 3 America's Best Sports City Over the Years

表4 “全球顶级体育城市”入选情况一览表Table 4 World’s Ultimate Sports City

其实,体育城市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有形的体育设施、球队俱乐部,也包括体育赛事、竞技体育实力、体育产业经济,还包括体育遗产、体育文化,以及其他诸多方面,不能够仅从一两个层面和维度来给体育城市排名次。而且,不同功能定位和个性的城市,其体育发展的目标及特色也不尽相同。所以,简单地对体育城市进行排名并不科学,尤其是不利于对中小城市进行公正评价。

2.3 体育城市评价指标的品牌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国际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走向品牌竞争。因此,拥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与品牌形象就成为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标志。谢菲尔德将自己定位为“体育与科技之城”,通过科技创新来支撑完整的体育产业链,每年聚集着“斯诺克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等世界顶级赛事资源,目前已经成为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首屈一指的文体旅游、体育训练和科研中心。被称为“幻之王国”的迪拜,在体育领域也在努力打造无尽奢华的“休闲体育王国”。迪拜拥有的七大建筑奇迹中就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和世界上最先进的体育城,其中的F1主题公园价值高达3.6亿美元,堪称全球之最。在赛事举办方面,迪拜高尔夫锦标赛奖金总额高达2000万美元,为期一天的赛马世界杯奖金达到1525万美元,是全世界奖金最高的体育赛事。

近年来,我国城市利用体育进行城市品牌营销的情况也呈现明显上升趋势,除了前文提到的几个城市外,具有明确体育城市定位的城市还有浙江舟山“海洋体育之都”、柳州“世界水上娱乐运动之都”、三亚未来“体育之都”、黄山“国际户外运动基地”等。

3 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的建立

从体育城市评价指标的沿革来看,体育城市的指标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因此,在制定体育城市评价指标时,就应该与时俱进,既要有国际视野,又要充分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和体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并本着“以人为本”、发挥体育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协同效应、实现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我国城市发展要求的指标体系。

表5 国内学者关于体育城市评价的指标借鉴一览表Table 5 Research about the Index of Sports City Evaluation

通过文献分析(表5),课题组借鉴体育城市及体育强国的相关指标体系,通过对其二级指标的分析提取国际体育城市评价的二级指标。根据评价门类细分原则,课题组对体育城市评价指标进行了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标和城市体育竞争力的分类。课题组初步拟定了4个维度(国际城市综合指标、国际体育城市综合指标、体育资源及品质指标、体育产业实力指标)共计72个具体指标,将指标打乱后通过专家问卷形式,向高校的体育学者、部分城市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管理人员、部分体育产业界人士发放了60份问卷,回收问卷53份,回收率88.3%。

在国际体育城市的认同度上,课题组设计了开放式问卷,即要求每位受访者写出3个自己认为最具实力的体育城市。结果显示,一共有23个城市被提及,纽约、伦敦、巴黎、墨尔本、洛杉矶、曼彻斯特被提名的次数分列前6名(表6)。可见,受访者对纽约、伦敦、巴黎这3座世界城市的认同度极高,均超过90%。专家们普遍对国内城市的认同度不高,上海被提名5次,北京被提名3次,广州、大连、南京均被提名1次。这也从侧面反映体育城市的认同度既与城市整体综合实力有关,又与体育资源、体育品牌、市民体育参与福利、体育产业发达程度等密切相关。

表6 本研究受访专家对体育城市认同情况一览表Table 6 Experts’Attitude to the Sports City

表7 国内学者关于世界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一览表Table 7 Research about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lobal City

在国际体育城市评价的具体指标的筛选上,课题组分析了世界城市(国际城市)指标体系相关的文献,综合国内外学者观点(表7),拟定了19个具体指标给专家选择。根据定性与定量的原则,依据专家的选择计算出每个指标的百分比数值,并将≥80%的赞同度作为指标筛选的原则,最终筛选出34个具体指标。

国际体育城市首先必须是国际城市,在学习借鉴国际城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为了信息收集和操作的便利性,课题组在具体指标里主要利用一些指数性指标,从专家问卷统计情况可以看出,≥80%的指标有8个(表8)。结合专家对体育城市认同度的排名,课题组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从纽约、伦敦、巴黎等城市实际情况看,其均属于世界城市,知名度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总量大、市民生活质量高,同时,国际友好城市数量众多,属于全球金融中心、商业枢纽。

从体育城市综合实力的统计结果看(表9),国际体育城市的重要标志是举办世界综合性运动会的能力、清晰的体育城市发展规划以及特色鲜明的体育文化传统。以伦敦为例,前后3次举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还举办过1934年英联邦运动会以及1966年世界杯足球赛、1996年欧锦赛等世界大赛,每年的伦敦马拉松、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英超足球联赛、泰晤士河赛艇等传统赛事精彩纷呈。伦敦是现代体育的发源地,体育遗产非常丰富,同时也是众多国际体育组织的总部所在地,在全球体育事务中拥有较强的话语权。

表8 本研究国际城市综合指标排名一览表Table 8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International City

表9 本研究国际体育城市综合指标排名一览表Table 9 The Comprehensive Index of Sports City

体育资源及品质是一个城市体育发展的基础,国际体育城市的体育资源及品质的调查结果显示(表10),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可预见的体育赛会的举办、体育场(馆)资源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排在前列,超过90%的专家认为重要。以纽约为例,纽约的职业体育相当发达,棒球有纽约扬基队和纽约大都会队、篮球有纽约尼克斯队和布鲁克林篮网队、美式足球有纽约巨人队等,这些职业体育俱乐部世界闻名。世界著名球场有被誉为“纽约门脸”的麦迪逊广场花园球场以及新扬基球场、巨人球场、花旗球场和红牛球场等。每年定期举办美国网球公开赛、纽约马拉松、米尔罗斯赛(田径赛事)以及四大职业联赛和拳击比赛等。职业俱乐部的著名运动员成为纽约的城市英雄,他们被世界关注的同时使“纽约”不断在各大媒体曝光。

表10 本研究体育资源及品质指标排名一览表Table 10 The Index of Sports Resources and Quality

表11 本研究体育产业实力指标排名一览表Table 11 The Index of Sports Industry

体育产业关系到一个城市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体育产业是体育城市建设或发展的不竭动力。从体育产业实力指标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表11),具体指标主要体现在产业产值、从业者数量及质量以及人均体育消费等方面。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会逐渐提高,体育消费会不断增加,同时,体育消费水平又会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应该看到,国际体育城市的评价指标的4个二级指标及34个具体指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相互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度。首先,城市综合实力是体育城市发展的基础,只有城市的经济总量足够大、基础设施完善、综合影响力足够大,才能吸引国际体育的进入,促进体育城市的建设。体育资源及利用能够支撑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体育产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增强城市体育的综合影响力。体育赛事举办、体育人口发展、职业体育俱乐部建设、体育场(馆)建设、体育产业发展等成为城市体育综合实力的关键因子。34个具体指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国际体育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表12)。

4 结束语

1.国际体育城市建设的实践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城市热衷于体育城市建设。国际体育城市的建设标准与评价指标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综合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迁,具体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表12 本研究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一览表Table 12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City

2.国际体育城市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指导体育城市建设的依据,应该根据我国国情、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我国城市发展的客观水平及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立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3.国际体育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城市综合实力为基础,以体育城市综合影响力为特征,包括城市综合实力、体育城市综合实力、体育资源及品质、体育产业实力4个二级指标和34个具体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标体系。

4.指标体系及34个具体指标为下一步对国际体育城市建设的动力机制与模型的探寻奠定了基础。

[1]ANSER SR.我和印第500车赛[J].中国体育科技,1995,31(9):33-35.

[2]陈林华,薛南,王跃.欧美体育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1,32(2):18-22.

[3]段霞,文魁.基于全景观察的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2):61-71.

[4]何家玉.体育,让江海明珠更具活力[EB/OL].南通日报,[2013-09-26]:http://www.zgnt.net/content/2013-09/26/content_2244168.htm.

[5][德]里奥·艾瑞克·亚历山大著.体育与城市营销——欧洲经验[M].沈体雁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

[6]李佐惠.美国体育圣地——波士顿[J].体育文化导刊,2003,(11):56-57.

[7]刘玉芳.国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7,14(4):88-92.

[8]卢长宝.体育元素与城市营销——印第安纳波利斯与郴州的比较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09,(S1):8-10.

[9]齐立斌.“体育强国”战略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73-75.

[10]齐心,张佰瑞,赵继敏.北京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评[J].城市发展研究,2011,18(4):1-7.

[11]邱雪.体育强国指标体系的创建[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10-14.

[12]孙德朝.体育强国视域下体育综合实力要素构成及其量化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31-35.

[13]屠启宇.世界城市指标体系研究的路径取向与方法拓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9,(6):77-86.

[14]王才兴,张蓓,李建国,等.上海竞技体育发展定位研究[J].体育科研,2010,31(1):1-4.

[15]王跃,陈林华.国际体育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兼论上海策略[J].体育科研,2013,34(3):71-75.

[16]杨飞.我国城市体育产业竞争力主体模型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9):73-76.

[17]于晨.改革创新突破,努力建设国际体育知名城市——上海体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体育科研,2009,30(1):1-3.

[18]张春萍.中国都市体育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19]张林,李南筑,姚芹,等.上海体育赛事发展定位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4(2):11-15.

[20]周良君,李凡.中外都市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4):9-14.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指标体育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