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行业管理中的政府角色义务
2014-10-17桂虹
桂虹
摘 要:本文以出租车行业中兴起的打车软件分析为基础,既剖析了其发展的优势和机会,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威胁,提出政府应在出租车管理中进行自身角色的重新定位,并在实现路径方面给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出租车;打车软件;政府角色
一、打车软件分析
打车软件,是一款借助于网络平台直接让乘客和出租车司机沟通的手机软件。乘客需要下载软件进行登录,然后填写四项信息,包括用车时间、出发地、目的地和加价叫车—就是乘车费用之外愿意的小费,就可以提交订单。[1]当使用同款软件的司机看到订单信息后,如果愿意接受订单,便可以通过软件给乘客回应。
(一)打车软件的优势。(1)技术优势:与传统的手招即停的打车方式不一样,乘客通过手机软件预先提交路线和想去的地方,司机通过智能手机了解信息之后,就会通过自带的定位功能搜索附近的叫车服务,去搭载乘客。打车软件凭借技术优势实现了司机和乘客无障碍的沟通,解决了之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返空率、堵车和乘客空等率,更高效地利用了运力。根据相关数据报道,北京市的出租车平时的空载率为30%,在使用了相关打车软件之后,根据掌握使用软件客户端的司机的反馈,空载率能从30%降低到10%。[2](2)市场优势:为了在市场上推广打车软件,吸引用户,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大软件提供商耗费了巨资对于乘客和司机发放补贴。司机和乘客的热烈追捧,一方面让打车软件迅速登陆市民手机,被大家所熟知和应用;另一方面,打车软件的订单分布更加集中,两大打车软件订单占有率已接近90%。这使得乘客用手机进行打车已经不再是一种鲜见的方式,而成为一种常态。
(二)打车软件的劣势分析。(1)设计方面。 1)加价设置的不合理性:众多的打车软件在开发设计上都附带有加价的功能。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有不少出租车司机利用打车软件的加价进行选择性的载客,乘客因为出的价少,就叫不到车的现象较多,其实这是一种变相的拒载。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南京市有
5万左右市民通过各类打车软件叫车,而其中70%以上是通过“加价”才顺利坐上车。2)受众人群的局限性:打车软件的受众人群主要是中青年者,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于打车软件能够熟练运用,但是对于那些不会运用和没有下载打车软件的其他人群而言是不公平的。在使用打车软件和没有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之间,司机往往更倾向于搭乘前者,这就导致现在在路边招手的乘客打车变得更加困难。(2)安全方面。1)交通事故频发。打车软件通常是以手机应用程序的形态出现的。出租车司机为了抢单,在行驶的过程中频繁的使用手机,甚至是使用多个手机安装多个打车软件来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如此一来,势必会分散开车时的注意力,给自己和乘客带来各种安全隐患,交通安全不能得到切实保证。根据数据分析,春节期间由于打车软件的风生水起,太原市在两天内共发生106起涉及出租车的交通事故,追溯其主要原因就是出租车司机师傅一边开车一边分心使用打车软件。2)信息安全。无论是滴滴还是快的,各种打车软件的支付都是通过智能手机联网支付的,乘客必须通过绑定个人银行卡号才能够支付成功,在提交订单时,乘客需要输入自己的姓名、手机号、密码等相关个人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被泄露,不仅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甚至威胁到银行卡里资金的安全。近一年,由于打车软件的大热,也给某些不法分子占了技术的漏洞,运用黑客技术植入木马等恶意软件程序,严重威胁用户信息安全,损害乘客权益。(3)打车软件的机会分析。在国家大力推动信息消费的大背景下,打车软件作为一款依附于新技术的程序应用,是出租车行业的新兴事物,相对于传统的手招即停的打车方式有着更明显的优势,其发展前景是蓬勃向上的。(4) 打车软件的威胁分析。1)内部竞争的白热化。为了更好的吸引广大的用户,各种打车软件展开了激烈的内部竞争,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两大打车软件更是耗费了10几亿的巨资来拓展用户市场。两大打车软件为争夺用户进行相互攻击,开展补贴战。而最初兴起的诸如“大黄蜂”、“打车小秘”等软件公司在两大巨头的价格竞争中无疑成为了牺牲品。市场自身的局限性会导致恶性竞争,而这一行为可能会扼杀这一新兴的产业。2)外部黑车趁机捞钱。打车软件公司对司机准入缺乏认证,导致一批黑车竞相加入到出租车市场上来,引起了市场的严重混乱。据了解,下载打车软件的司机客户端,不需要任何的门槛,其输入的信息也可以随意设置,其认证所需的资料也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得,甚至是注册的人和使用的人并非同一个司机。软件技术上的漏洞给大批黑车提供了便利。
二、政府在出租车行业管理中的角色义务
打车软件作为出租车市场创新的产物,其积极意义和优势是明显的,但是由于没有规范的行业准则、恶性的市场竞争、安全风险的存在,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政府应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承担有限的责任。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政府在打车软件问题上应承担以下角色义务。
(一)前期:引导者。打车软件行业是出租车市场分化出来的新兴行业,还没有统一规范化的行业标准用来约束企业、司机和个人的行为。如果没有对应的行业机制约束,一旦在乘车过程中发生诸如司机飞单、不按约定时间到达或者不加价不予搭乘的问题,乘客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对此,政府相关监管部门要引导打车软件行业迈出自律的脚步,对行业规则在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其一开始就符合市场规律和社会公众利益,对其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规则要给予及时纠正。
(二)中期:规范者。(1)使用前:规范司机市场准入认证机制。根据之前的分析,因为没有门槛,任何人都可以下载打车软件的司机客户端,认证信息的真假难以保证,这也就为黑车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造成了出租车市场行业的混乱。政府相关部门一方面应该要求软件公司进行软件的升级,弥补注册时的安全漏洞,在技术上拦截其他黑车;另外对于注册通过的司机,要对其个人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对司机检举其他黑车的行为予以适当的奖励,从根本上防止黑车的混入。(2)使用时:规范司机打车软件的抢单行为。司机在搭乘乘客行驶的过程中,为了抢单,通常一边开车一边时时关注手机出现的订单信息,甚至安装了多种打车软件来获得补贴的最大化,不仅给乘客和自己带来了风险,也影响了其他交通车辆的运行。针对这种情况,政府相关部门应该规范司机在行驶过程中使用打车软件的行为,比如北京市交通委运输管理局正式发布新规:规定司机在出租车内只能安装一个打车软件终端,实行一车一终端。交警部门应在人口密集路口多设置摄像头,对拍到的违规司机进行相应的处罚,正确引导司机安全驾驶,保证人身安全。(3)使用后:规范网络支付。在乘客使用打车软件进行叫车,到达目的地之后是通过手机联网支付的,乘客需要填写一系列相关个人信息才能够支付成功。网络支付现下已经是一种发展迅速、快捷的支付方式,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存在一些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应规范软件公司在其支付客户端上的技术安全,保护乘客的相关信息,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因网络支付造成的财产损失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