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科书中怎样融合史学研究成果

2014-10-17陈巧雅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

摘要:提高教科书编写水平的方法有很多,但“如何融合史学研究成果”无疑是其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成为教科

书编写中的薄弱环节。台湾南一书局的历史教科书使用普遍且编写质量上乘,可读性强,更重要的是融合了

许多较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本文就选取台湾南一书局2012年第三次修订出版的高中世界史历史教科书,论

析南一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是怎样融合史学研究成果的,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思考,以资大陆教科书编写参考、

借鉴,探求一条丰富学生人文素养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南一版教科书 史学研究成果 人文素养

台湾地区教科书实行民间编写、官方核定的

“审定制”。在当前“一纲多本”的高中教科书市场,

有几个较大的出版社:龙腾文化、南一书局、康熙文

化、三民书局、翰林文教等。其中,南一书局的历史

教科书使用普遍且编写质量上乘,文笔通畅、内容

活泼、可读性强,更重要的是融合了许多较新的史

学研究成果,试图反映当今世界的发展面貌。本文

就选取台湾南一书局2012年第三次修订出版的高

中世界史历史教科书——《历史3》、《历史4》为研

究对象,以此论析南一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是怎

样融合史学研究成果的。

一、南一版世界史教科书介绍

南一书局创立于1953,最开始的时候以出租佛

书为主,1970年起开始出版升学参考书,由于出版

的书非常畅销,年年称冠,因此也就有了“台湾参考

书的出版王国”的称号。

由于1999年起台湾地区的中小学教科书开始

改为民间编写、官方审定的方式,教科书不再是“国

立编译局”编写“统编本”,南一书局开始经营中小

学教科书的出版和发行的工作。现在,南一书局成

为了台湾地区中小学教科书的优秀出版机构,送审

通过率非常高,市场占有率也非常高。

南一书局出版的这套高中教材共6册:《历史

第一册》是台湾史,《历史第二册》是中国史,《历史

第三册》、《历史第四册》是世界史,《历史专题上

册》、《历史专题下册》是中外文化史。由于台湾历史

教科书把“台湾史”从中国史中分割出来编写,并且

台湾史的内容在编写上缺乏客观、求实和公允的态

度进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南一书局出版的世界史教科书(以下简称“南

一版”)是依据2006版课纲编写,2007年初版,并在

2012年根据使用情况和反馈意见进行了一定程度

的再版修订。南一版历史教科书是按照传统的章节

体、以中外合编的方式按照时间顺序附加专题模式

编写的,世界史教科书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8000

年的新石器时代到21世纪初的当今世界,时间截

止为2010年。世界史分为上下两册,即《历史(第三

册)》和《历史(第四册)》,分别供高级中学第二学年

上学期和下学期使用,每周两节课。

二、南一版中对史学研究成果的吸收

南一版历史教科书在对史学研究成果吸收方

面做出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从其教科书文本探

析,不难发现,这套世界历史教科书融合文化史、思

想史、宗教史、社会史等研究取向,且关注弱势族

群,如中下层人群和非洲史、美洲史、妇女史等。

1.思想史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环境、社会主流意识、人

们的价值观等会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缺乏对思想观

念的必要认识,我们将很难理解过去的观点和事

件。台湾南一版历史教科书偏重社会史和文明史,

充分阐释了普遍的社会思潮和影响广泛的思想观

念,这有助于学生“神人”到过去的观念之中理解历

史上发生的事件。

《历史第四册》第三章第一节“世纪末心态和第

一次世界大战”中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心态”阐

释非常充分。

“欧洲经历十七世纪科学革命和十八世纪启蒙

运动以来的思想与文化成就,促成了十九世纪进步

史观的风行。十九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西

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迈向高峰,社会上充满

乐观和自信。此一乐观自信又受到达尔文进化论学

说的鼓舞,相信人类文明的演化将朝向进步发展。”

达尔文的学说在社会生活、经济政治甚至史学领域

也被发挥,被用来证实“进步史观——相信历史是

不断进步的”。一些文学家、艺术家受科学主义和实

证主义的影响,走向了“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风

格”,以较为“冷静客观的科学精神”描述现实人生

的残酷。比如大文豪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主角

是一位悲惨的下层人物,“描写一位被困在乡间生

活的女性的空虚,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但是约1880年以后,西方国家经济普遍不景

气,加上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团体产生,越来越多

的人开始相信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许多人

开始怀疑工业资本社会的前途,从乐观转向悲观;

从相信‘进步史观转而困惑质疑。同时,许多人也endprint

对科技发明爱恨交集,不再迷恋科学主义和实证主

义。这种心态称作‘世纪末”。“世纪末”心态的代表

人物是尼采和弗洛伊德。尼采“以反理性为主要理

念,强调本能和意志才是人类的主要力量”,他强调

人类意志战胜外在环境的可能性,认为这种胜利能

产生一个“超人”。尼采宣称“上帝已死”,教育人们

要摧毁旧价值,摆脱服从性格,以自我的创造力创

造一个新世界。弗洛伊德“将梦视为人们潜意识的

反映”,他的学说揭露了潜意识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南一版在《历史第四册》第五章介绍1960年代

“愤怒的一代”和“愤怒的年轻人”时,也从思想观念

的角度指出当时由于政府权力扩大、学生运动、中

东战争、越战等因素,社会正在形成“一股批判性社

会思潮”,“许多思想都在主张不应再冷漠与中立,

而应采取行动,变现反抗的力量”。在介绍80年代

里根新保守主义时提到里根的名言:“我们的使

命是培植和保护自由民主,我们必须支持所有盟

友……支持自由斗士就是自卫。”这有利于学生理

解冷战后期美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和美国外交政

策背后的理念和原因。

历史教科书偏重对于思想观念阐释让学生试

着认识我们所处地域之外人们的思想信仰与生活

方式,尝试理解,接纳包容,并且以这样的心态来认

识逝去的历史,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这是历史教

育中极为珍贵的价值。

2.妇女史

上个世纪中期后随着新史学的兴起,历史研究

开始关注除政治史以外的家族史、妇女史、经济史、

教育史等。南一版也同样吸收了新史学中的妇女史

研究成果,在编写教科书时加入了女性发展问题等。

中古时代欧洲普遍存在男尊女卑的观念,十五

世纪以后“妇女社会地位虽有改善,但大体仍居于

屈从地位”。在十六、十七世纪的“宗教狂热”中欧洲

爆发严重的“猎杀女巫(witch hunt)”热潮,不少妇女

因无数罪名而被烧死。许多寡妇因离群索居遭到诬

陷。到了十八世纪,“女权的主张才逐渐现声,要求

改善妇女的境遇”。在十八世纪的法国,上流社会流

行“沙龙(Salon)”聚会,通常由贵妇人主持沙龙活

动,南一版评论说“这是欧洲妇女对近代文化的重

要贡献”。

关于女性主义的萌芽,南一版书中介绍到:“十

八世纪后期,欧洲的女性意识开始萌芽。英国的玛

丽·伍史东克拉芙特,在法国革命期间曾出书为女

权辩护,主张男女应有相同行为标准,女性应享工

作、教育与政治权。”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女性运动

进入时间阶段,其中“英国女性最为积极。她们组织

妇运团体,通过国会游说与群众示威,要求立法赋

予女性工作权、教育权、财产权与投票权”。

3.黑人史

南一版教科书对世界上弱势群体表现出人道

主义的同情,对黑人被贩卖到美洲等地和黑人民权

运动进行了介绍。

美洲殖民地开发以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欧洲

商人为获取暴利,到非洲沿岸捕捉黑人,运到美洲

出售。“运奴船空间狭小,食物不足,许多黑人在横

越大洋的途中死亡,至于幸存者,或在农场劳动,或

在矿山开矿,受到非人待遇。”

《历史第四册》第四章中关于美国五六十年代

的黑人民权运动用近两个版面讲解。二战中黑人士

兵“表现不凡,不但展示了不亚于白人的作战能力,

更加深了自己的美国意识”。1955年,蒙哥马利一名

黑人妇女因“在公车上拒绝让座给白人”而“以蔑视

种族隔离法令的罪名”被捕,马丁·路德·金恩牧师

发动五万多黑人罢乘公车,历经381天,史称“蒙哥

马利罢乘运动”。金恩牧师因此也成为了美国黑人

民权运动的领袖人物,60年代将美国黑人民权运动

带入高潮,1963年发动了争取黑人工作机会和自由

权的华盛顿大游行,由于提倡非暴力抗议运动1964

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是1968年被刺身亡。

4.教育史

关于教育主题有很多篇幅,《历史第三册》对

“大学的兴起”详细介绍,中古早期,修道院学校是

西欧仅有的教育机构,十世纪以后,“主座教堂学

校”适时出现并取代修道院成为教育与学术中心。

到了十二世纪,“西欧的学术中心再转到新型的大

学”,大学的兴起的根基是“十二世纪的学术复兴”,

中古大学“基本上是一种学人的‘行会……它们都

曾自教廷或国王手中取得‘特许状,以保障其学术

自由”。南一版选取中古大学中的典型——意大利

的波隆那大学和法国的巴黎大学简单介绍,中古大

学所有学生必须修读“七艺”课程。

南一版对二战后世界教育发展讲到:1948年

“世界人权宣言”将“受教育权列为人类基本权利之

一”,1980年以来又发展出“终身学习”理念并对该endprint

理念进行阐释。教材指出“台湾的教育核心理念”有

“适性扬才”、“迎向全球”、“扶助弱势”。关于“国民

教育”的发展,南一版梳理19世纪前后欧洲的国民

教育差异,认为先进国家普遍重视国民的基本受教

育权,“法国在1881年,德国在1885年,日本在

1900年,美国在20世纪初、英国在1918年,先后有

了免费的义务教育”,台湾1968年开始实施“九年

国民教育”,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通识教育”。

三、对教科书“融合史学研究成果”模式

的探讨与启示

详细了解和分析南一版历史教科书,我们不难

发现南一版对于新史学研究成果多方位的充分借

鉴,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无论是教科书编写的背后理念还是最后所呈

现出来的外显的知识侧重,台湾南一版历史教科书

在某种程度上于当前史学研究的动态,无论是在思

想史、妇女史、黑人史或是教育史的论述中,既采纳

当前史学界普遍接受的历史观点,又摒弃某些一家

之言,紧跟学术动态且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内

容的切实可靠性和稳定性。

台湾南一版的历史教科书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探讨占有的很大篇幅,如妇女地位与权力、黑人命

运与民权运动、亚非拉土著境遇等等,这样的内容

是新史学研究理念在教科书中的体现,更重要的

是,南一版笔触间充满人道主义关怀与怜悯同情,

对于高中生而言,既是可读性强、又是潜移默化地

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史、增强对生活的体验,充分发

挥史学研究成果的知识价值和情意价值。

当然,南一版教科书也不是十全十美,我们必

须认清当中存在的问题,台湾史教科书某些地方存

在严重问题,缺乏客观公允的态度,在教科书表述

中,其某些历史观点也严重倾斜。无论是台湾还是

内地的历史教科书,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

坚持“一个中国”、“台湾和大陆是同一个国家”的基

本立场不能变。这是我们需要看清的地方。

但是,就针对“如何融合史学研究成果”这个问

题,纵观台湾与大陆地区的历史教科书,我们不难

发现,大陆的历史教科书对这些新史学研究相关的

问题的探讨则相对较少,这不利于推动引导学生转

向现实生活,也降低了教科书的生动性、可读性、丰

富性。我们内地历史教科书应该在编写理念上扭转

某些陈旧的观念,融合新史学的研究取向,在政治、

经济、文化三大主流模块之外,把关注的目光也适

当地投向人文性话题,关注弱势群体问题,重新审

视教科书中的女性问题,融入教育史、思想史、妇女

史等内容,增强教科书的可读性,吸引学生兴趣,让

学生愿意看、喜欢看。在丰富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

将历史课标中所提出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落

到实处。

[作者:陈巧雅(1972-),女,广西武宣人,广西柳州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讲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
培养历史思维,优化历史活动课
以I, robot为例探索英语影视欣赏促高中生英语人文素养的形成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以文学阅读为载体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