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红褪色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
2014-10-17王晓玲
王晓玲,张 萍,陈 燕
(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咸阳 712000)
琥乙红霉素商品名利君沙,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水溶性小,无味,在胃酸中稳定,在体内水解释放出红霉素(EES)而起抗菌的作用,临床广泛应用于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咽喉部炎症、中外耳炎、猩红热、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治疗。目前报道的分析方法有荷移光度法[1-2]、HPLC[3-4]、分光光度法[5-6]、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7]、毛细管电泳法[8]等,褪色光度分析法还未见报道。实验发现,在常温下,在水-乙醇介质中,琥乙红霉素能使甲基红显著褪色,据此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测定药物中琥乙红霉素的分析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珀乙红霉素,对照品;甲基红、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
722型分光光度计。
1.2 溶剂配制
1.2.1 2 mg/mL琥乙红霉素标准液 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化学对照品琥乙红霉素0.200 4 g,用无水乙醇溶解并定容到100 mL容量瓶内。
1.2.2 2.0 ×10-3mol/L 甲基红溶液 准确称取甲基红0.053 86 g于烧杯中,用无水乙醇使之完全溶解并用无水乙醇定容至100 mL。
1.3 实验方法
取2支刻度一致的25 mL具塞比色管,分别加入甲基红溶液0.4 mL,无水乙醇0.5 mL,向其中一支加入一定量的琥乙红霉素标准溶液,另一支不加,用蒸馏水稀释至10 mL,摇匀。以水为参比,用1 cm比色皿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20 nm处,测定吸光度值A。
2 结果与讨论
2.1 吸收光谱
测定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A0和A,绘制吸收光谱图,见图1。
图1 吸收光谱图Fig.1 Absorption spectra
由图1可知,试剂空白曲线和褪色体系曲线的最大吸收波长均为520 nm,褪色体系曲线表明,琥乙红霉素的加入能使甲基红显著褪色。
2.2 试剂用量的选择
2.2.1 最佳介质条件 按实验方法,试验了 HCl、H2SO4、H3PO4、氨基乙酸-浓 HCl、KCl-HCl、邻苯-HCl、KH2PO4-NaOH(pH=7.2)、硼砂-NaOH(pH=9.94)、无水乙醇等不同介质溶液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水乙醇介质中褪色效果最好、最稳定。
2.2.2 无水乙醇的用量 随着无水乙醇的用量的改变,见图2,当无水乙醇用量在0.5 mL时,ΔA最大。故实验选用无水乙醇的用量为0.5 mL。
图2 无水乙醇的用量Fig.2 The amount of anhydrous ethanol
2.2.3 甲基红的用量 改变甲基红的用量,见图3。随着甲基红用量的增加,ΔA逐渐增大,当甲基红用量在0.4 mL时,ΔA值达到最大,此后,随着甲基红用量的增加,ΔA迅速降低,实验选择甲基红的最佳用量为0.4 mL。
图3 甲基红的用量Fig.3 The amount of methyl red
2.2.4 反应时间、温度和稳定性 实验发现,褪色反应瞬间完成,分别试验了不同温度下ΔA值的变化,发现在常温下ΔA最大且稳定,在20 min后ΔA发生变化。
2.2.5 工作曲线 分别取不同量的琥乙红霉素标准液,按照实验方法测定吸光度ΔA值,绘制工作曲线,见图4。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4.362 7x-0.189 5,相关系数为0.999 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3 ×104L/(mol·cm),琥乙红霉素的量在 150~600μg/10 mL范围内与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图4 工作曲线Fig.4 Working curve
2.2.6 干扰离子的影响 按实验方法对0.2 mg/mL盐酸氯丙嗪进行测定,当相对误差控制±5%时,考察了常见离子和药物赋形剂的干扰情况。结果表明,常见的物质:葡萄糖、乳糖、果糖、糊精和淀粉均不干扰测定。
2.3 样品分析
2.3.1 样品1 取琥乙红霉素片(125 mg/片)一片于50 mL的小烧杯中,用无水乙醇溶解,过滤,用无水乙醇定容至50 mL容量瓶中。每次取0.1 mL样品进行测定。
2.3.2 样品2 取琥乙红霉素胶囊(250 mg/粒)1粒,倾出内容物,加适量乙醇,使其溶解完全,过滤,滤液用乙醇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每次取0.1 mL琥乙红霉素样品液进行测定。
表1 样品中琥乙红霉素的测定结果Table1 Analytical results enoxacin in samples
3 结论
本实验研究了在无水乙醇介质中,琥乙红霉素能使甲基红显著褪色,且褪色的程度和琥乙红霉素的量呈正比例关系,据此建立了琥乙红霉素光度分析法。实验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3 ×104L/(mol·cm),琥乙红霉素的量在150~600μg/10 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尔定律,和同类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简便、快速、可靠、选择性高、重现性好,用于测定药物中琥乙红霉素的含量,结果满意。
[1] 李华侃,吕欣,王玉华.琥乙红霉素与氯冉酸的荷移反应及其测定[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4,17(6):534-535.
[2] 李华侃,荣玉梅,徐大庆.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茜素磺酸钠的荷移反应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5,22(1):76-79.
[3] 王家蕊,陈立清,董伟林,等.兔血清中琥乙红霉素HPLC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0,20(1):46-48.
[4] 关日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琥乙红霉素[J].中国药品标准,2002(3):33-34.
[5] 王晓玲,李东,李玉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胶囊中琥乙红霉的含量[J].中国药业,2003,12(12):42-43.
[6] 晏敏红,俞丽君,严福慧.分光光度法测定琥乙红霉素片含量[J].天津药学,2002,14(4):76-77.
[7] 王建国,汪敬武.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琥乙红霉素[J].南昌大学学报,2007,31(4):370-373.
[8] 翟海云,杨冰仪,吴燕红.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琥乙红霉素的含量[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7,19(4):437-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