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
2014-10-17周崇武
周崇武
探究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适度、适时地将探究性教学引入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谈一下自己对高中地理探究性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地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实现探究教学有的放矢
有效教学始于对教学目标的准确理解,若教学目标不明确,不仅教师无法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学起来也如盲人摸象,无法构建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探究性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颖而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导入语,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心理。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案例让学生自主分析,引发学生的认知需求。
(三)结论归纳总结,形成多元的评价机制
在进行结论的总结归纳时,对于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都应认真对待,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和敢于提出问题。探究性教学把学习视为一个建构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做出评估,对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智慧、能力、态度等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整体的评价。
二、实施探究性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受传统评价方式影响,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
传统教学注重教学结果,教师往往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学生也习惯了背诵条文。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思维形成了定势,学习过程机械,对于知识原理的运用局限于教师教授的方法,一旦遇到陌生问题就束手无策。
地理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主要理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过程的学习,也就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本身的内容,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然而教学实践中,许多地理教师却又从重视结果忽视过程的极端,走向了注重过程忽视结果的极端。
(二)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高,探究性学习的主体地位难以确立
传统教学中由于地理亦文亦理的特性,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地理,在地理学习中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这是一大弊病。学生已经习惯老师把什么都消化好再教给学生的教学模式,而在探究式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对于角色的突然转变,学生懵懵懂懂,探究学习的热情不高,不知探究什么,不知如何探究,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否则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就无法确立。
(三)教师不能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心理往往都是敏感而脆弱的,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乐学的基础。一旦老师对学生表现出歧视或者漠视,或者针对某个学生,学生心里就会产生一个屏障, 对教师甚至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产生一种抵触感,拒绝教师的教授, 这样一来,即使教师有再好的探究教学的理念、再精彩的探究教学设计都无用武之地。
三、地理探究性教学实施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在地理探究性教学中,我们应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对学生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同时也要对学生探究的结论进行一个综合的整体的评价。不能因为过程的偏差而否定学生探究的热情,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享受探究的过程;我们也不能因为探究结果错误而批判学生的探究过程,应同学生一起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将其改正。
(二)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提高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中学地理研究的对象,时空界限非常广阔,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如物理学、化学和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或者借助录像、幻灯片等手段,将教学内容直观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民主探究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探究性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教师要走下讲台,指导、帮助和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和学生做朋友,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从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要以一颗平等的心对待全体学生,要学会欣赏学生,不歧视差生、偏爱优生,不使少数几个学生唱主角,而是尽量使全体学生都平等地参与其中。
地理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而探究性教学为我们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责任编辑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