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生活插上科学性的翅膀
2014-10-17朱华瑾
朱华瑾
思想政治课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其教材比其他任何学科的教材更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增强吸引力,受到学生欢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虽然在内容上做了较大调整,但创新性不够,存在着理论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接受。
现以经济生活教材为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谈谈对“恩格尔系数”的看法
在社会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把恩格尔系数不加分析地运用,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嫌疑。
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简单地说,一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小,这个家庭经济就越富裕。反之,就越困难。
古人云“温饱思淫逸”,人只有满足了基本的温饱,在能生存的基础上才会滋生出其他的需求欲望。从这一意义上看,恩格尔定律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人们对生存需求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对食物需求基本得到满足,能就医、接受教育、有房住同样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然而事实上,我国还存在着不少贫困人口,他们为了应付急速增长的学费、医药费和房费等刚性开支,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日子”。与其说这是中国人的一种美德,不如说是一种无奈。正是这种无奈,直接导致收入与恩格尔系数“双低”现象的产生,但是这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能反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另外,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也会影响恩格尔系数的变化。我们常说,“穿在上海,吃在广东”。从上海和广东两地的消费习惯中,就可以看出广东的恩格尔系数较高。显然,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这种历史上形成的消费习惯不无关系,但是我们就能说广东的生活水平低吗?
因此,以恩格尔系数小来作为富裕生活的写照是不科学的。针对这些现象,教材对恩格尔定律的描述应该设置些限制条件,比如要考虑到各地的消费习惯和各地对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补贴等。
二、关于“信用卡”的界定
高中的政治教材是根据高中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而编写的,其与大学的专业课教材相比较,显得粗陋、简单,经不起推敲。
经济生活教材中有这么一段话:“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这段对信用卡的表述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生了冲突。按照公众的理解,信用卡应是一种电子支付凭证,持卡客户被授予一定的信用额度,可以先透支消费或提取现金,在指定日期前还款即可免付利息的贷记卡。
信用卡的具体含义在我国金融领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进过程。依据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发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信用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信用支付工具,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消费信用等功能。从当时商业银行发行信用卡的实际情况来看,“信用卡”事实上包括了部分借记卡。而后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3月1日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的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其中,信用卡包括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可见,按照最新规定,借记卡已从信用卡中独立出来,信用卡限指具有透支功能的银行卡,不再涵盖不可以用于透支的借记卡。至此,信用卡的含义在金融领域得以澄清。此后,为了统一司法机关对信用卡类犯罪的认定和惩处标准,加强对银行卡类犯罪的打击力度,2004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明确了“信用卡”的含义。按照该解释,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在刑法意义上,借记卡今后将一律被视为“信用卡”,更加有力地打击了利用银行卡实施的犯罪活动。
显然,教材简单采用了《关于〈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中关于“信用卡含义”的界定,而忽略了信用卡含义的具体演进过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统一“信用卡含义”的初衷。这样把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单一化,反而使学生对信用卡的界定变得模糊不清,出现“不学倒还清楚,学了反而糊涂”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教材应该对此给予简要说明,这样才不会出现教材与实际相脱节的情况。学生也只有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才不会出现概念上的混乱。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