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古诗 雕琢美文
2014-10-17黄丹
黄丹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不大,背诵了许多诗词,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学得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黄麟生教授呼吁:“在新课程改革中一定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在古典诗文教学中,就是从诗文中挖掘写作素材,从古典诗词中借鉴写作技法,以阅读带动写作,再以写作促进阅读,使古诗教学形成一个读写结合的教学整体。
一、借鉴古诗的意境
一篇意境高远的文章往往能够达到发人深省、启迪心智的效果。意境是由多种融入作者情感的意象组合而成,是为了渲染气氛,烘托感情而为的,有高远的境界。如果写作时能运用上名诗的意境,文章就会亮丽起来。
使用方法:选择一首意境优美并且与写作内容相似的诗歌,通过想象,把文章要写的内容融入诗歌的意境中。
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诗歌使用了“西楼”“月”“梧桐”“深院”等意象,把离愁融于景物之中。
歌曲《菊花台》:“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 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每一句歌词都晃动着《相见欢》的影子,它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而是巧妙地化用了诗歌的意境。这就是一个成功的运用。
二、借鉴古诗的构思艺术
古典诗词尤其是唐诗宋词往往篇幅短小,但其在构思上非常讲究,即便是一首绝句,起承转合亦丝丝入扣。
使用方法:选择一首构思精巧的诗歌,理清其写作思路,把要写的文章与之结合起来。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第一句写景,以夜色中的江雨作底色,为整首诗定了一个基调。第二句有了人物的出现,在平明送客的背景下,楚山也添了一层孤独。到第三句,按照常理,在送别的场景下,必是一些依依不舍的话别之情,然而此处,王昌龄却不按常理出牌,掉转镜头,把画面定格在遥远的洛阳亲友身上,对辛渐的叮嘱,恰恰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于是我们才明白,这首诗形式上是一首送别诗,实际上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一首绝句,短短四句,其构思之缜密之精巧耐人寻味。
要写好文章,构思是必不可少的,向古典诗词学习构思艺术,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
三、借鉴古诗的表达技巧
(一)引用诗词
直接引用诗词是作文中最常见的手法。如:“‘千里莺啼绿映红,是重生后的欣喜么?‘拂堤杨柳醉炊烟,是重生后的色调么?那小巷纸伞折叠起的,是重生后的妩媚么?”这里就直接在文章中插入杜牧的《江南春》和高鼎的《村居》中的诗句,使文章富有诗意。
又如:“词,犹如一江春水,耀着粼粼波光,淙淙地流淌着。曾经爱极了它的委婉、缠绵与多情。跟着柳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跟着易安笑那海棠花‘绿肥红瘦,跟着辛帅忧国忧民,去‘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在词的春水里,多情的词人带着我流过一块又一块芳草地,仿佛梦的活水带着我的心荡得暖暖的。”(2004年高考江苏一考生《山水韵,诗词情》)这里就直接引用了宋代柳永、李清照、辛弃疾的词句,展示文化底蕴,打造文章的亮点。
(二)化用诗词
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
如《品江南》: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也曾器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这表面上是对姜夔《扬州慢》的演绎,后面的部分则化用了辛弃疾的《永遇乐》,将诗句中的意象搬用过来作为作文中的一部分。
(三)仿用诗词
这是根据诗词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再写一句(首)形式一样的诗词,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
优秀作文《〈孔雀东南飞〉新传》:“‘妾为水,君为山。水灵动,山沉稳。水绕山流永不移,妾身与君永不离。‘上邪!我欲与芝相知,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芝绝!海誓山盟犹在耳畔,但已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仿用诗词不仅能借助诗词的形式指引读者走进原诗的意境,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作者写作上“学以致用”的本领,使文章出采。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从诗文中挖掘写作素材,借鉴古诗中的意境、构思、表达技巧,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味。
(责任编辑 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