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语文的方式享受童年
2014-10-17许嫣娜李伟平
许嫣娜+李伟平
【课前交流】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大大小小的五个圆。)
师:小朋友们,看,黑板上有什么?
生:许多圆圈,有的大,有的小。
师:说得好。这些圆,有的大,有的小,用一个词语概括就是:
生:大大小小的圆。
师:老师要用这些圆变魔术,小朋友可要睁大眼睛看好喽。(师边说边画简笔画,将大大小小的圆变成:蜻蜓、小水珠、小朋友、小青蛙。)
·两个小圆当眼睛,我来给它添几笔。这是什么?你觉得它长得怎么样?
·上头尖,下面圆,骨碌骨碌会打滚。和小水珠打个招呼吧!
……(略)
师:这还有一个最大的圆,它又会变成什么呢?
(大部分学生猜荷叶。)
师: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等会上课就知道了。上课!
【点评】课前谈话是由四个小圆一个大圆演变的简笔画“小魔术”,将文中的蜻蜓、水珠、青蛙、小朋友自然引出。廖廖几笔,短短几句,老师利用孩子们对魔术的好奇心,激发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把孩子们带到了童话世界中。
【课堂实录】
一、看图读文,感知荷叶
师:这最大的一个圆急着变魔术,跑啊跑啊,一下子跳到池塘里了。让我们赶紧去看看,他变成什么了?
(电脑呈现:一片绿油油的荷塘。镜头继续往前推,聚焦到一片大大的、圆圆的荷叶)
生:荷叶。
师:这是一张怎样的荷叶呢?
生:绿油油的荷叶。
师:“绿油油”用得好,荷叶的颜色吸引了你。还有呢?
生:圆圆的荷叶。
师:好,你从荷叶的形状来说。
生:大大的荷叶。
师:你看到了荷叶的大小。
生:惹人喜爱的荷叶。
师:你投入了自己的情感。看来你们都挺喜爱荷叶的,谁带着喜爱之情来读一读。
(电脑呈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生读句子。速度过快。)
师:荷叶的美需要我们慢慢欣赏。谁再来读?
(生读句子。放慢速度,并且读出了“圆圆的”感觉。)
师:读得真好!老师听出来了,荷叶又圆又绿。谁看到的荷叶比这位同学看到的还要圆呢?(同学们纷纷举手,老师示意大家一起读。)
生:(齐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读得很投入)
师:碧绿的荷叶我们经常能看见,但是这么圆的荷叶,我们却很少能看见。(老师一边说,一边在最大的圆上作修改,画成一片荷叶。)所以就有人写了一篇课文叫《荷叶圆圆》,用一个“圆”字不够表达他的喜爱之情,还连用了两个“圆”字。谁来读读?
(三生读题。一生读得平淡一生速度太快,一生张开双手,读得很陶醉。)
师:你们觉得哪位同学读得最好?
(生一齐说最后一位同学。)
师:那我们就像她一样,读课题。(同学们张开双手,动情朗读。)
【点评】当“荷叶”出现在孩子的视线里时,许老师借助“()的荷叶”的语言练习,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内容准确具体地表达出来。大小、颜色、形状、感受……不同角度的切入,会产生丰富的表达。老师顺势引入课文的中心句的朗读,有方法,有层次,艺术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欣赏起荷叶来。
二、自读课文,走近荷叶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你们张开手的时候,让老师感觉到荷叶是那么圆,那么惹人喜爱。除了咱们喜欢荷叶,还有很多人也喜欢这圆圆的荷叶呢。他们是谁呢?请小朋友把课文读两遍,对照拼音,读正确读流利。第一遍读完,冲老师微笑,两遍读完了,坐端正,许老师冲你微笑。
(话音刚落,小朋友们自由地朗读着,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老师一边巡视,指导学生的读书姿势,一边用微笑和小朋友们进行交流。)
师:你们的表现真棒。最快读完的小朋友带着微笑安静地等待小伙伴,读得慢的小朋友也不着急,坚持读完课文,得到了老师奖励的微笑。现在你们知道了吗?还有谁喜欢这又圆又绿的荷叶?
生:小蜻蜓喜欢荷叶。
生:还有小青蛙也喜欢荷叶。
生:小水珠也喜欢荷叶。
生:还有小朋友也喜欢荷叶。
师:现在,我们找全了,课文中一共有4个朋友喜欢荷叶。那么谁能把这四个朋友连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谁喜欢圆圆的荷叶?
生:喜欢圆圆的荷叶的有小蜻蜓,小水珠,小青蛙,还有小朋友。
师:可以,还有谁说得不一样吗?把谁放到“喜欢荷叶”前面说。
生:小水珠,小朋友,小蜻蜓,小青蛙都喜欢圆圆的荷叶。
师:如果能在第三个和第四个朋友之间加上一个“和”字,这句话就更准确了。你再试试。
生:小水珠,小朋友,小蜻蜓和小青蛙都喜欢圆圆的荷叶。
生:可爱的小朋友,活泼的小青蛙,亮晶晶的小水珠,和美丽的小蜻蜓都喜欢圆圆的荷叶。
师:说得太好了。
师:小朋友自己在座位上把这句话练说一遍。
(同学们在座位上自由练习,他们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把四个朋友组合起来说一句完整的话,老师巡视倾听。)
【点评】很喜欢“微笑”在初读要求中的介入,把常规的初读要求变成了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带着积极的体验一遍又一遍地走入文本。“谁喜欢荷叶?”孩子们在文中主人公和荷叶的对话交流中出现了多元的表达,老师尊重孩子的表达,并提出了规范生动表达的建议,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品读体验,走近荷叶
师:在这四个朋友中,你最喜欢哪个朋友呢?请找到它所在的那个小节读两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读给同桌听。)
师:同桌互相读的时候,老师看到有的同桌头靠在一起读,有的一个读,一个用手指课文,小朋友们真会合作啊!刚才你们都读给了同桌听,现在谁愿意读给老师听,读给更多的小伙伴听?(小朋友纷纷举手,气氛热烈。)
1. 品读体验“小青蛙”所在自然段。
生:我喜欢小青蛙。(生读“小青蛙”所在的自然段。读青蛙的叫声时特别逼真。)
师:读得真好,特别是青蛙的叫声,学得特别像。我们也一起来学学青蛙唱歌。
生:(齐声)呱呱。
师:看看这个“呱”字。(老师举起生字卡片“呱”)左边是“口”,表示——
生:青蛙的嘴巴。
师:右边这个字读——
生:瓜。
师:就像青蛙的叫声。两部分合起来,这个字读——。
生:(齐声)呱。
师:(放下生字卡片。)呱呱呱,呱字怎样写?
生:(齐声)左边一个口,右边一个瓜。
师:哪个小青蛙也想来唱唱歌?
生:呱呱。
师:青蛙王子,我听不懂你独特的歌声。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荷叶真美啊!
师:那你能连起来唱吗?
生:呱呱,呱呱,荷叶,真美!
师:唱得真好!你是一个小小歌唱家。还有哪只小青蛙也想来唱?
生:呱呱,我好喜欢这片荷叶。
师:唱出了你的喜爱。老师帮你改一改,呱呱呱呱,呱呱呱,荷叶荷叶,我爱你!这样一来,就更像唱歌了。除了荷叶,小青蛙们,还想唱些什么呢?
生:呱呱,呱呱,要捉害虫,属我青蛙。
师: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这是一首自豪的歌。
生:呱呱……(一连串,声音很滑稽。)
师:小青蛙,你怎么了?
生:这里的虫子真多啊!我叫一声就是吃掉一个虫子。
师:那你慢慢吃吧,可别吃撑了哦。
生:呱呱呱,呱呱呱,荷花,真美啊!
生:呱呱呱,呱呱呱,我是一个歌唱家!
师:你们个个是小歌唱家。响亮的歌声真的引来了一只小青蛙。(电脑呈现:一只青蛙蹲在荷叶上。)青蛙是怎么唱歌的?
生:两条大腿弯曲着,蹲着唱歌。
师:有一个动词用得非常准确,就是“蹲”(板书:蹲。)青蛙蹲着的时候,腿弯曲,所以这个“蹲”是什么偏旁?
生:(齐声)足字旁。
师:青蛙把绿绿的圆圆的荷叶当成了自己的歌台。让我们登上歌台,一起来唱一唱。
(生齐声读“小青蛙”这一自然段。师板书:歌台)
师:青蛙们嘹亮的歌声还引来了谁,他是怎么喜欢荷叶的呢?
2. 品读体验“小水珠”所在自然段(略)
3. 品读体验“小蜻蜓”所在的自然段。(略)
4. 品读体验“小朋友”所在的自然段。(略)
[点评]阅读对一个人来说,之所以起作用就是因为自居作用,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认同为故事中的主角——一个自己所喜欢的角色。而低年段的儿童更易在阅读的过程中游走于真实与童话的世界之间,不知不觉就进入一个现实之外的“文本世界”。而这往往是阅读的最高境界。许老师在课文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就是不断地创设情境,让孩子幻化为故事中的一只小青蛙、一只小蜻蜓、一颗小水珠、一个小朋友,用不同的想象和荷叶产生各种各样的伴随关系。在真正愉快的心情下,孩子们将阅读变为愉悦地生活,更重要的是在童话生活的过程中,识字、理解、表达、背诵这些语文素养都无痕地渗透其间,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四、拓展想象,喜爱荷叶:
师:小朋友到底看到了什么,才这么快乐呢?
(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水珠,女生背诵小蜻蜓,男生背诵小青蛙,全班齐背小朋友。)
师:其实在荷塘里还有很多朋友也和荷叶成了好朋友。在它们的眼里荷叶又变成了什么呢?它们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电脑再次呈现:课堂开始时出现的绿油油的荷塘。老师的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举手想回答了。老师示意他再思考思考。)
师:同学们你们有答案了吗?
生:小蝌蚪说:“荷叶是我的雨伞。”小蝌蚪躲在荷叶上,高兴地游来游去。
生:小鱼儿说:“荷叶是我的秋千。”小鱼儿躲在荷叶底下,欢快地荡起了秋千。
师:说得多像是美丽的童话故事啊!老师帮你换一个字,同样表示“躲”,我们可以用另一个字。
生:(抢着说)藏。
(师冲学生翘起大拇指。)
生:水虫说:“荷叶是我的游乐场。”水虫爬到荷叶上。走来走去。
师:把荷叶比作了“游乐场”,真有想象力。太棒了!
生:小虾说:“荷叶是我的跑道。我绕着荷叶,跑了一圈又一圈”。
师:这么有意思的跑道,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为你鼓掌!
生:河马说:“荷叶是我的棉被。我盖上荷叶,准备睡觉”。
师:河马那么大,估计荷叶只能做个肚兜吧。
生:荷花说:“荷叶是我的椅子。我每天和他聊天﹑嬉戏”。
师:是啊,荷花靠在荷叶上,相互依偎。
(学生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把荷叶比作蚂蚁的小船、蝴蝶的小床、蜜蜂的眺望台、螃蟹的角斗场……
师:小池塘因为荷叶变得更美好,更有趣。让我们再次读这句话。(电脑再次呈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生:(齐声)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师:如此美丽的荷叶,希望你们永远记住它,也记住这篇课文。
生:(齐声读课题)“荷叶圆圆”。
【点评】表达的迁移和情感的迁移将这堂课再次推向高潮。许老师在学生对课文语言表达默会的基础上,通过创设荷塘美景这一动人的情境巧妙地加以迁移,使得语言表达巩固既有形式又有内容,更有情感。教学终了,许老师还不忘让学生在情境中,再次读题,再次读文中的核心句。此时,形式、内容、情感达成了一种默契,形成了一个整体,多么和谐的教学场景!
【总评】循着文字徜徉在美好的夏日荷塘边,倾听许嫣娜老师带着孩子一起编织以荷叶为主人公的童话,一种回到童年的快乐与幸福自然地涌上我的心头。我忍不住想起记忆中的许多画面:孩子们不叫她“许老师”,总是围在她的身边甜甜地唤上一声“糖果”;孩子们在她的课堂上总是听到下课铃声,还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于是,我问自己:许老师的语文教学究竟有什么魔力,能把孩子牢牢地吸引住?低段语文教学的真谛究竟是什么?《荷叶圆圆》这堂课给出了一份值得探究的现场答案。
深谙精神分析学说之要义的萨特曾有一语:“人生只有在童年。”作为教师,注定我们要与儿童世界相依相存。但是,这份依存的关系却常常因为我们远离了童年,而忘却了童心的可贵。随着年龄渐渐增长,很多老师渐渐被理性控制,把自己童年时曾经嫌弃的大人的“不要”,内化为为师后新的行动准则,就在课堂中再也听不到儿童内心发出的声音了。于是,童年离我们而去,更令人忧心的是,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也与儿童渐行渐远。许老师的课让我深刻感悟到:逝去童年的我们责无旁贷要以另一种身份以语文的方式与孩子一起重返童年,享受童年。
1. 把握基本的生长点——读懂儿童,目标语文
教师作为成熟人群中的一员,对于很多问题都有自己的固化的或社会化的理解。而长期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参考的影响更使教师对于文本的理解出现僵化和窄化的现象。而学生往往会基于儿童的世界提出自己的规则,并理解在他的规则下的现象。这种多元化的视角及其背后丰富的儿童规则和儿童文化是需要教师去学习并促进自我的反思的。因此,解读文本,教师要学会从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两个层面去反复游走,反复咀嚼。
许老师这堂课的目标确定是合适的、合理的。她从成人的角度解读到文本的核心价值为喜爱以荷叶为代表形象的美好的大自然,并读出表达方式的独特在于具有儿童气息的比喻。她又基于儿童的立场解读到孩子的兴趣点是流淌于言语之间的想象及由此孕育的无限趣味。然后,她又从教师与学生的双立场发现了文本的语言学习的价值在于合理的想象和准确的表达,而这正是孩子学习课文的困难点和障碍点。同时,对于低年段学生来说,识字、朗读是最重要的童子功。于是,她把识字、朗读、理解与表达融合在一起,读懂儿童,清晰目标。
2. 策划愉悦的共振点——尊重儿童,过程语文
儿童,以快乐为原则,以游戏为生活。席勒在《美学书简》中指出:“人只有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才游戏;而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而童年更是与游戏联系在一起,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才是完全尊重儿童存在的需要。
在《荷叶圆圆》的课堂中,许老师就将孩子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游戏情境之中,不管情境如何切换,她在和她的孩子们之间早已形成的默契中,一起走进了具有无限乐趣和内在秩序的游戏之中。每个儿童都在情境中扮演角色,就是“进入游戏之中”。课前,孩子们是观看魔术的小观众;课中,是与荷叶交朋友的各种人物;课结束前,又变成了荷塘里文本之外的新的生活者。孩子把文本语言转化为自己角色的言语,把故事转化为自己动作的呈现,甚至通过想象力,把故事转化为融入自己全部心智的创造,这是真正的游戏,真正的课堂,真正的儿童。许老师的孩子并没有经历过专业的表演训练,但是因为游戏,因为自由,孩子们在课堂上迸发出全部的能量,整节课漫溢着儿童的芳香和生命的灵性。
3. 捕捉灵动的生长点——倾听儿童,提升语文
听,是一种艺术。要真正会听,教师必须放弃所谓的师道尊严和所有的预想答案,或者把它们暂时放到一边。把你的注意力和思想真正集中到儿童的声音上,你就是在真正地听了。儿童的思想是稍纵即逝的,每一课都蕴涵着生长的节点。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资源的价值存在,去听学生的表达,从表达内容上,听出学生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从表达形式上,听出学生的内在语言逻辑和独特风格;从表达态度上,听出学生的情绪体验和准备状态。
无疑,许老师课堂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捕捉生长点,她善于倾听,尤其是倾听之后的即时准确的带有儿童文化的回应。以课堂最后一个环节为例:
——从“躲”字到“藏”,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无痕地告诉学生要倾听他人的发言,尽量避免重复。
——从“太棒了”到“为你鼓掌”,对孩子的每一次想象,许老师从不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给予学生最大的欣赏与鼓励。
——从“棉被”到“肚兜”的变化,更是令人叫绝。不仅包含比喻要确切的指导,更蕴含着生动的画面感。河马把荷叶当成儿时的肚兜,是多么具有童趣的评价。
正因如此,孩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在拓展表达环节得到了最大的释放。听,也许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捕捉反馈,而是唤醒与解放。
许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正在以语文的方式享受着童年。
我想,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以语文的方式为孩子们的童年做最精心的准备,提供最丰富的滋养,将他们放在语文里浸润,置于游戏中嬉戏,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成为他们童年里每一个故事的主角,在语文的世界里留下一串串幸福的足迹。
(许嫣娜,全国模范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会长。曾获得全国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全国第三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现任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
李伟平,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江苏省特级教师,常州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兼中共常州市天宁区教育文体局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