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对当前“读写结合”的指导意义

2014-10-17王一娴李美华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10期
关键词:叶圣陶读写结合作文

王一娴+李美华

随着2011版新课标对“语用”的强调“读写结合”被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创造了不少经验,也出现了“为写而写”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实施“读写结合”呢?当下,重温叶圣陶“修辞立诚”的作文教学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个干涸的源头,那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读写结合点的选择与设计应贴近儿童的性情与环境

当前的“读写结合”,有以读促写的,也有以写促读的。但是,如果远离儿童的性情与环境,一个干涸的源头,是不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的。

比如,一位教师执教《黄山奇松》时,选择在课文最后一小节安排读写结合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要求学生想象黄山松还有哪几种形态,仿照后两句的言语形式,续写两三句。结果,一大部分学生觉得很难下笔,有的勉强写出“状如大象、形似野猪”的句子。当老师问及为什么这样比喻时,学生只是说课文中把奇松想象成老虎、孔雀,所以,自己也就把黄山奇松想象成飞禽走兽。显然,学生没有见过黄山奇松,更没有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写,远离了儿童的生活体验。他们写出的,不过是照葫芦画瓢,应付老师作业要求的假话、空话和套话。

而另一位老师则是先配乐出示了黄山的蒲团松、连理松、冲天松等七、八种姿态的黄山松,学生们情趣盎然,欣喜不已,边赏边惊呼——“看,好像烟花!”“更像喷泉。”于是,接下来的写想象丰富,比拟形象:

“有的状如喷泉,有的形似焰火。”“有的状如情侣,有的形似宝塔。”“有的状如大伞,有的形似云朵。”

叶圣陶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的生活充实到某程度,自然要说某种的话,也自然能说某种的话。譬如孩子,他熟识了人的眨眼,这回又看见星的妙美的闪耀,便高兴地喊道——星在向我眨眼了。他运用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使生活向着充实的路,这时候自然要倾吐这么一句话,而倾吐出来的又恰好表达了他的想象与欢喜。”“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虚空之中,内心与外界很少发生关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而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那里会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假若不知避开,唯有陷入模仿、虚伪、浮夸、玩戏的弊病里罢了。”

所以,教师在设计读写结合练习的时候最要紧的还在测知学生当前具有的积蓄,应该启发学生重视生活情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 “必以学生所有的东西作范围”,或“学生尚未全有,亦宜以其力所能搜求为范围”出题,“最不宜以尚在朦胧状态而思之亦想不清楚者为范围”。

又如,在教学《海伦凯勒》第一段海伦的不幸遭遇时,我们设计了两种读写训结合练习:一是想像写海伦无法看到的色彩世界和无法听到的声音;二是写自己看到的五彩世界和动听的声音。为顺应儿童的性情与环境,我们选择了后一种,唤起学生对亲历过生活的回忆,引他们尽量拿出来,化为文字,其实,学生越是走进自己生活,描写得绘声绘色,越是与海伦无声无色的生活画面形成鲜明对比,越是能感同身受地感受到海伦的不幸。

新课标在习作具体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也同样如此。才能达到“修辞立诚”。

二、“必须探到根本,讨究思想、情感的事,我们这工作才得圆满”——读写结合的开展应激起儿童的思想情感

目前,“读写结合”的设计形式比较多的是仿写。我们需要怎样的仿写呢?叶圣陶曾在谈摹仿的时候提到“借鉴”和“仿作”两个概念,他说:“ 为什么说‘借鉴,不说‘榜样或是‘范例呢?人家写文章表达人家的思想感情,咱们写文章表达咱们的思想感情,彼此思想感情不会完全相同,因而彼此的表达方法也不会完全相同。如果死死咬定,一切要以人家的表达方法为榜样或是范例,很可能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结果人家的表达方法是学像了,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人家的表达方法为借鉴就不然。借鉴就是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活用人家的方法而不为人家的方法所拘。为了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利用人家的方法不妨斟酌损益,取长去短,还可以创立自己的方法。”叶圣陶主张把“仿写”称之为“借鉴”,是强调习作首先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情感。

然而,在实际的读写结合中,我们往往无视儿童的思想情感,为写而写,流于形式。记得第一次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我总结了说理文的举例特点:先交待名人是谁,再写专一的目标,接着写怎样滴穿顽石,最后写取得成功。然后让学生照着这样结构仿写一段话。结果,学生感觉很难,少数先写出来的段落,也只是僵硬干瘪的几句话,读来味同嚼蜡,原因何在呢?

叶圣陶先生曾精辟论述:“我们不能只思索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问题,因为我们作文,无非想着这原料是合理,是完好,才动手去作的。而这原料是否合理与完好,倘若不经考定,或竟是属于负面的也未可知,那就尽管在法度、技术上用工夫,也不过虚心耗力,并不能满足写作的初愿。”

从这样的认识出发,第二次执教这篇课文时,我从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夹叙夹议”的议论段落入手,先探得作者的思想情感:赞叹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沿着思想情感的路径循去,文本的词语便赋予了生命:小水滴的“接连不断,总是滴在一处,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的日雕月琢、锲而不舍,终于滴穿了石块”便在学生的一遍遍朗读中内化为一种敬畏。人的成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学生再读第二段议论的句子,联系文本三个写人物的实例,李时珍翻山越岭,访名医,尝药草,二十几年坚持不懈,终于滴穿了“药学巨著”这块顽石;爱迪生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滴穿了“一千多项发明”的顽石……在读中触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情感被唤醒,被激活,于是布置学生借鉴文章的写法写一个名人的例子,此时,学生情动辞发:

生: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喜欢昆虫,衣袋里常常装满昆虫。父母的责骂,丝毫没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毕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最终走进了科学的殿堂,写成了脍炙人口的《昆虫记》。法布尔几十年如一日,滴水穿石,称之为“法布尔精神。”

生:我的同桌肖建波,从小喜爱阅读。不教一日闲过,每天都能看到他坐在位上读书的身影。正因为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滴穿了一块块顽石。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作文也是最棒的。

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情感的具体化完成了的时候,一篇文字实在也就已经完成了,余下的只是写下来与写得适当不适当的问题而已。我们知道有了优美的原料可以制成美好的器物,不曾见空恃技巧却造出好的器物来。所以必须探到根本,讨究思想、情感的事,我们这工作才得圆满。”

读写结合,不能短视,不能只着眼于技能,必须时时顾及学生“其人”这个整体,应该着重激发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只有将“读懂内容、体悟情感”和“关注形式、学习表达”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语言文字中浓浓的情感意蕴弥散开来,才能唤醒了学生关注“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的语文意识。如果我们把读写结合仅仅放在表达方式上,而忽视表达方式与学生情感表达的关系,这就本末倒置了,与叶老倡导的作文“求诚”的目标相去甚远。

三、“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读写结合中写的形式不拘一格,读和说不能偏废

叶圣陶先生在《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中指出:“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在《写作教学》中他又指出:“教学生阅读,一部分的目的在给他们做榜样。因此教学就得着眼于:(一)所表达的作者的积蓄;(二)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这些论述都告诉我们,阅读教学不仅是理解作者的表达内容,还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现在一些语文课,在学生并没有读懂内容的情况下,直接聚焦文章的表达,这显然是不妥的。甚至教师们为了强调读写的结合,直接把一些表达的技术、方法告诉学生,这无益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也无益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只有当阅读主体去感知作者“表达的积蓄”,又去关注“作者用什么功夫来表达他的积蓄”时,文本意义更能成为“与我相关、确定我、感动我、在我身上产生共鸣的东西。”读写结合的基础首先是学会阅读。学会阅读是怎么回事,叶圣陶先生说“把课文讲好,使学生学习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语言是怎样运用的,这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导” “引导学生逐课逐课地体会,作者怎样用心思,怎样有条有理地表达出中心思想,他们就仿佛跟作者一块想过考虑过,到他们自己作文的时候,所谓熟门熟路,也比较容易抓住中心思想了”。所以读写结合的基础必是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和叶老的论述是一脉相承的。阅读是吸收,表达是倾吐,读是写的基础,读写结合,读不能偏废。

“语言是有声无形的文章,文章是有形无声的语言”, “思想”“语言”“文字”三者的统一:文字依据的是语言,语言和思想又密不可分,所以文字应该和语言、思想一贯训练,即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写,分不开来。叶圣陶先生的这一观点,启发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实践。

目前的问题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说”,缺乏“练”的意识,认为说并非是读写结合的一种形式。如果读写结合非得全部落实到笔头,无疑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比如,《爱如茉莉》从细节入手,细腻刻画了父母之间的真爱。在学生感受文本细节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读写结合”,说说你生活中发现的爱的细节: “爱是妈妈送我到学校门口还要帮我整理好衣领。”“那次,同桌的腿被我碰破了,怕我难过,藏在座位下。”学生说的过程就是选材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是“读写结合”的训练。所以我们要善于根据目标选择合适的形式。

课堂上学生的发言是语言训练的资源,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这种生成性的即时语言表现。写作教学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习惯,叶圣陶先生提出, “锻炼语言要有恒心”,“无论何时不说一句不完整的话,说一句话一定要表达出一个意思”,“无论何时不把一个不很了解的词硬用在语言里,也不把一个不很适当的词强凑在语言里”,这都启迪我们要重视课堂中的“说话”——口语表达。比如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小鹰学飞》,课后要求用“已经”造句。学生回答“我已经会下围棋了。”学生的运用从语法上来说并没有错,但为了优化学生言语行为,我们做了贯穿全课的引导。首先,老师结合这一段的内容,给了学生一个情景:“通过老鹰的教导,小鹰已经能……”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说:“通过老鹰的教导,小鹰已经能飞到大树上了。”“通过爸爸的指导,我已经会下围棋了。”学完课文,孩子们懂得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教师继续指导:“在老鹰的鼓励下,小鹰已经能飞到白云的下边了,但是他还要飞得更高。我们已经学会下围棋了,但是——”情境的具体化是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言语不断扩充,不断丰富,语言的品质得到提升。这样的说话过程就是一个有效的读写结合的训练过程。 “作文与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 “用我口说我心,用我手写我口”。

说是写的基础,读写结合,说,不容忽视。

(作者单位:无锡市育英小学、无锡市育红小学)

猜你喜欢

叶圣陶读写结合作文
霜的工作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