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中见真情

2014-10-17苏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灵性预设师生

苏芳

“谁要是想教学生,却不按照他们能领会多少,而是按照教师所希望的多少,这完全是愚笨的行动。学生所要求的是扶持,而不是压迫;而且教师,就好像医生一样,只不过是病人的仆役,而不是其主人翁。”这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担任中学校长时,对一堂所谓“优课”的评价。读着夸美纽斯掷地有声的教诲,“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更嘹亮地响彻耳畔,静心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我强烈地意识到:要想真正提高语文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那么教师必须要学会在“问”中反思,通过“问”来调整教学:

一、你收获了吗?——调整预设的目标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制定合理、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在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情感领域要实施的教学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时制定的教学目标只是预设,而非“圣旨”,不是不全面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就不行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学生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勃勃地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主人,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在丰富多变的课堂教学中,无论达标与不达标,甚至超标都是正常现象。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在师生互动、教材与学生的互动中,及时调整预设目标,收起期望的目标,生成、完善新的教学目标。

二、你同意吗?——放下揽有的权利

教与学,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研究和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知、探索。我在讲《把微笑带回家》这篇文章时,有这样一个题目:面对父亲的微笑,“我”的感情在不断变化,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按照一定顺序填写。参考答案是:气愤——难堪——同情——可敬——骄傲, 有学生提出疑问:“难堪”只能是“我”当时的心理和处境,不是“我”对父亲的情感,此时的感情应该是“蔑视”。事先我没想过这个问题,而且试卷已改过,但我还是和学生一起探究,在文中找到了“我对父亲由憎恨变成了蔑视”这句话,最终证明学生是正确的。像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也会偶尔拜学生为一字之师。师生间本就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不要以为课堂上你是教师,把说话权掌握紧紧的,“课堂教学中蕴含巨大的活力,只有师生的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也才能体现出课堂教学的高效。

三、你为什么这么想?——抓住教学的灵性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课堂教学需要灵性,充满灵性的课堂是创造性教学的根基。

每次听完名教师的课,总有一些说不出的感受,他们的课没有华丽的形式,没有前卫的教学设计,可上起来却是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好像一切都在他们预料和掌控之中,听完后真是回味无穷、流连忘返。我也曾忍不住去模仿过,模仿他们的设计,模仿他们的语言,无奈总是形似而神不似。“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的境界和高度是多年“修炼”而成,岂是能模仿出的?百思之后的收获是:他们上课就像在放风筝。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风筝,教师把他们引到空中,他们就会飞向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展示出绚丽的身姿,但每一根风筝线都牢牢地攥在教师的手中,每一个风筝都在教师的调控中。收放自如,顺水行船,这就是充满灵性的课堂。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上课过程中或提出一个问题后,突然间会有学生(大多是成绩不好或走神的)冒出一句答非所问的话,而且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上课的思路被打断,气氛被打破,让教师气不打一处来,有的教师甚至会恶狠狠地说“不说话能憋死你”,学生不敢说话了,课堂安静下来了,创造性思维也消失了。假如教师换个态度和说法,或者将计就计幽默一下,活跃气氛,或者把学生跑远、跑偏的思维,通过发挥教学智慧给拉回来,那结果肯定不一样。课堂插话是学生表达自我的外在表现,教师应顺着学生的“水”把自己的“舟”推出去,要有轻轻一点,便成“金”的智慧。教师的一句话可以让课堂“活”,也可以让课堂“死”,为此面对学生稍纵即逝的生成信息,教师必须有包容的气度和充分的教学机智。因势利导,精妙点拨,让教学充满灵性,使课堂焕发生机,体现课堂的高效。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灵性预设师生
荷品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装入瓶子里的灵性
新材料作文“保持灵性”写作导引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道不远人楼难弃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