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术贸易中技术并购对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行为选择

2014-10-16陈磊

价值工程 2014年28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企业

陈磊

摘要: 论文针对技术并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行为选择进行分析。通过对技术并购内涵的阐述,剖析技术并购的具体内容以及企业技术并购中知识资本互动的层次各维度,并就企业技术并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内部动力机制、外部适用边界与技术并购成长路径选择条件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从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知识资本内部协同以及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等三方面深入剖析基于知识资本的技术并购内部动力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技术增强型、互补型与多元型三类技术并购模式,分析技术并购内部动力机制的创新效应。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choice of technologic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mprov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pability. Based on elabor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echnologic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echnologic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and the level of each dimension in technologic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t also analyzes the internal dynamic mechanism and extern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technologic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mproving enterprise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the growth path of technologic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The technologic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ternal dynamic mechanism based on knowledge capital is analyzed from external progression and update, internal coordination and dynamic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based human resource and organization, and based on this, three technology acquisition modes are put forward namely technical enhancing, complementary and pluralistic to analyze the innovation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internal dynamic mechanism.

关键词: 技术贸易;技术并购;企业;创新能力

Key words: technology trade;technolog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enterprise;innovation capability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8-0014-04

1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并购内涵及其知识维度

1.1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并购内涵 技术贸易中的技术并购(Technology-motivated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是一种使企业能够跟随最先进技术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战略(John Hagedoorn,2002)[1]。技术并购被视为一种有计划、有选择的引进那些企业未拥有或未掌握的有用技术(Sang-Gon Kim和Kong-Kyun Ro,1995;Vadake Narayanan,1998;Rosemarie Ham Ziedonis,2004;Sourafel Girma,2005;Kozo Kiyota和Tetsuji Okazaki,2005)[2-6],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Lambe C. Jay和Robert E. Spekman,1997)[7]在企业的技术获取中,技术并购作为技术获取手段仅次于内部R&D,是最重要的外部创新方式之一(Julian Lowe和Peter Taylor,1998)[8]。

技术并购本身的目的在于获取对方的相关知识和技术资产,目前,众多高科技公司通过技术并购获得新的创新资源,而非高科技公司通过技术并购则可以进入新技术行业。对于相关概念界定,刘合理和唐元虎(2002)[9]重点提出了技术并购内涵所引出的效应,包括技术扩散效应、技术协同效应、技术超越效应、技术“归化”效应、整合效应以及套利效应等。侯汉坡(2009)[10]在明确技术并购定义和重要作用的基础上,关注技术并购和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将基于技术并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定义为一个根据企业自身需求的判断,通过技术并购和整合推动持续技术创新,当创新成果投入市场获利后,会刺激企业继续寻求新的产品或服务市场,从而产生新的技术需求,并再次进入技术并购的循环过程,并且提出了基于技术并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概念模型。

1.2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并购知识维度

1.2.1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并购知识内容 企业基于技术的并购内容主要包管理知识、括技术知识和经验知识等,它是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包括理论层面与应用层面的显性知识。经验知识与管理知识则多是从实践中产生的隐性知识。

技术并购能够加强显性知识的摄取和转化,同时需要重视隐性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经验知识与管理知识等隐性知识往往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隐性知识的吸收直接决定了技术学习的成效。技术并购的核心任务之一便是积累隐性技术知识,充分消化现有技术。只有当企业的知识和信息不断流转,才可能完成知识的积累和创造。

1.2.2 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技术并购中知识资本互动的层次 企业技术并购后知识资本互动包括三个层次:个人之间的互动、研发团队之间的互动以及并购方企业与目标企业在战略层面的资本互动(如图1所示)。并购后个人之间的学习属于操作层面的知识资本互动,主要包括员工通过实践来积累知识、技巧及经验。并购后研发团队、项目组之间的互动属于应用层面,它使并购双方企业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开展合作研发工作。并购双方企业层面的知识资本互动属于战略层次,其核心在于并购后专利与技术的共享和交流以及制定企业并购后技术学习的各项规划。

不同层面的知识资本互动是相辅相成的。为了给并购后的企业创造适宜的内部学习环境,应该加强各方面的交流和互动,只有更好地推动企业在技术并购后知识资本各层次的互动,才能提升企业技术学习的效率。

2 技术并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内部动力机制及其创新效应

在剖析技术并购内涵及其基于知识资本互动各维度的基础上,论文提出基于知识资本的企业技术并购的内部动力机制,其中包括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知识资本内部协同以及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技术并购内部动力机制的三类模式,具体包括技术增强型、技术互补型与技术多元型技术并购。由此,进一步分析阐述了技术并购的聚合、学习及外部效应内部化等方面的创新效应。

2.1 基于知识资本的技术并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内部动力机制 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资源、信息和知识资本的交流,但企业自身拥有的技术等知识资本往往难以支持企业持续发展的需要。由此,需要通过并购获得目标企业的资源,尤其是目标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本,是企业既快捷又有针对性地获取技术等知识资本的捷径。

由此可知,企业技术并购的动力机制以获取目标企业的知识资本为核心,包含实现知识资本的外部积累与更新、知识资本内部协同与知识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构建三方面。在基于知识资本的技术并购内部动力机制中,在知识资本累进与更新基础上的知识资本协同是并购成功的关键,通过协同机制实现双方知识资本的优化、知识资本结构的调整,提高知识资本的质量。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企业技术并购的最终目的,并最终实现价值创造(如图2所示)。

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构建为知识及技术的累进与更新和知识资本协同提供组织保障。知识型企业并购的三个主要动力机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在实现并购目标上是互为支持的。

2.1.1 知识资本的累进与更新 技术并购为企业知识资本和技术的积累与更新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通过新设合并、吸收合并,资产收购以及股权收购等收购方式,并购方企业可以拥有并控制目标方企业技术资源。通过这一组织安排,可以把两个具有不同知识资本积累程度的企业结合在一起,通过知识资本的更新、共享与协同,实现更多的知识创新。通过技术并购达到知识资本和技术积累与更新的动机,还有一个明显的优点就是发挥预见性的作用,预测外部环境变化的趋势,提前通过并购做好知识资本的储备和开发工作,创造性地引导和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较之竞争对手确立市场竞争优势。

2.1.2 知识资本内部协同 技术并购的融合过程,会产生知识资本转移、共享以及互补等多种非线性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并购双方之间的差异会通过融合协同逐渐转变为合力与动力,推动双方协调一致地发展,创造出新的知识资本。技术并购双方知识资本的协同,作为技术并购动机中的重要过程,其关键是双方知识资本的相互作用,打破原有的企业界限,采取多种方式对知识资本系统进行整合,通过对不同来源、层次、结构以及内容的知识资本进行综合和集成,使单一的知识资本通过整合提升形成完整的知识资本体系。

2.1.3 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 技术并购过程中对并购后知识的转移,最容易流失的资源是知识员工。采用团队式的组织模式,可以通过其灵活性以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够适应未来组织多变的要求。技术并购企业在整合过程中寻求与目标方企业构建知识团队,围绕着共同的目标,打破组织原有界限,将知识员工具有的知识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知识的互补作用,以此实现技术并购后知识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知识创新。

技术并购方企业通过并购寻求获取目标企业的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通过重新构建,保持原组织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可以做到保留团队的知识创新能力,为并购后的企业继续创造价值。因此,获取目标企业的知识团队并通过整合进行充分协同是并购方企业进行技术并购的动机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并购方企业所构建的知识团队是一个动态的组织,原因是其在技术整合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是多变的,知识更新速度也是快速变化的,因此,知识团队也必须及时调整,以适应变化。知识团队的动态调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原有的知识团队中的人力资源进行调整,优化知识结构,增加知识存量;另一方面是根据发展需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重新构建新的知识团队,以实现知识的持续创新。对此,并购企业的知识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开放系统的优势,从外部及时获取信息进行自身调整,以提供合适的知识产品来应对外部变化。所以,并购方企业通过并购获取目标企业的优秀知识员工,为构建动态知识团队提供组织安排,为动态调整提供人员。

2.2 基于技术并购内部动力机制的并购模式

2.2.1 技术并购模式的研究进展 技术并购的模式研究多集中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并购模式选择的因素以及技术并购的整合模式方面。

Neslihan Alp、Birol Alp和Yildirim Omurtag(1997)[11]对技术获取的识别、选择、获取与应用流程进行了详细的模型构建。Shiu-Wan Hung和Ruei-Hung Tanga(2008)[12]表明,在所有涉及的影响因素中,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技术并购选择模式的最重要因素。Prasad Padmanabhan和Kang Rae Cho(1996)[13]通过比较内部R&D,R&D联盟以及外部技术并购三者各自的影响因素来研究技术并购的选择模式。

2.2.2 基于技术并购动力机制的模式分析 论文以所获取目标方企业的技术与并购方企业核心技术的关系将技术并购分为以下三种类型:技术增强型、技术互补型与技术突破型技术并购。具体的划分标准为:

增强型技术并购为当并购方企业所获取的目标技术属于其核心技术的范围,是对企业现有核心技术的深化,使其更具有行业技术的领先性。

互补型技术并购为当并购方企业获取的目标技术属于其产业的范围内,但却在其自身的核心技术范围之外,属于对其现有技术的补充。

多元型技术并购为当并购方企业获取的目标技术既不属于其产业范围,同时也不属于其核心技术范围,企业实施技术并购完全是从一个较高的起点涉足新的技术领域,实现其在业务战略上的突破。

图3所示为企业基于技术并购动力机制的三类不同并购模式。

以下是对此三类技术并购的详细阐述:

①技术增强型技术并购

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来获得自身主导产业深入发展所需要的核心技术就是增强型技术并购模式。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通过运用这些高新技术在资金实力、资产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最核心完备的技术不是每一个企业都拥有的,这客观上阻碍了很多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必须获得自身主导产业所需的核心技术,最关键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技术并购。通过这种方式并购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其中最典型的是在2001年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HYDIS)所持的STN-LCD及OLED业务。我们都知道在显示器行业,液晶和等离子技术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但是我国对此的研究并不多,不具备这项技术。通过技术并购,京东方成功的拥有了这项技术,完成了自身的技术突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②技术互补型技术并购

企业通过技术并购获得自身主导产业的一些非核心、补充完善性技术就是互补型技术并购。通常一个产业的核心技术不止一种,一个企业如果拥有其中的一项核心技术,要想得到更大的技术优势,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获取另外一种核心技术,这就需要进行技术并购。这种并购方式一般出现在技术互补型企业之间,比如华为在2002年初对光通信厂商OptiMight进行收购,弥补自身在光传输领域的不足;随后又对网络处理器厂商Cognigine进行收购,弥补自身在交换机和路由器核心处理器方面的不足。通过这样一系列技术并购,华为弥补了自身以前的一些不足,加强了自身的技术优势,其市场竞争力一定会得到大大的加强。

③技术多元型技术并购

突破型技术并购是企业快速进入新产业领域并获取该领域核心技术的重要手段,是指企业通过技术并购获得自己非主导产业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由于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现代很多的企业都在想方设法的寻找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瞄准在自身的非主导产业。企业通过技术并购可以以很高的起点进入该产业的竞争领域,因为企业已经得到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同时也大大的节省了研发部门的时间和精力。

2.3 技术并购内部动力机制的创新效应

2.3.1 技术并购的聚合效应 企业通过技术并购方式可有效地突破技术创新阀值、实现技术创新中的规模经济、减少技术创新中的投资风险是技术并购的聚合效应的主要表现。

要想有效地突破技术创新阀值,利用技术并购提升创新规模的方式可以实现。技术创新遵循阀值效应,阀值理论表明,创新成果产生的前提是企业R&D人员和投入超过某一阀值。利用技术并购,并购双方企业的研发力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双方的发展空间一定会得到增大,创新资源也会得到更有效的配置。技术并购企业双方有着不同的技术积累,利用技术互补原则,更容易产生新的技术创新成果。再加上实行技术并购的企业,其研究开发规模也会增大,技术创新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2.3.2 技术并购的学习效应 技术并购的学习效应主要表现在:降低技术学习成本以及组织学习以实现组织学习的速度效应。

①降低技术学习成本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的资源和技术,而要想拥有自己的资源和技术,只能通过学习的方式,如果只是依靠自己投入资源来得到知识的话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如果通过技术并购就可以降低技术学习成本,它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最佳形式,通过技术并购企业能够迅速的取得竞争优势,快速的跨入行业领先地位。

②技术并购可以实现技术创新中的组织学习

在企业技术并购中,并购方企业可以实现技术创新中的组织学习,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之处。因为一些隐性技术只有通过广泛的共同磋商和实践才能有效转化为知识累积。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技术转让是不够的,而要靠独立进行开发既慢又难。

技术并购双方企业通过加强两方的沟通和交流,可以形成一种适当的开发体系,会更加容易的获得技术和技术诀窍。

③技术并购可以实现学习的速度效应

技术并购中学习的速度非常重要。伙伴之间相对地位的变化在技术并购中表现得最明显,因为不同伙伴学习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技术并购在促使并购双方企业间的组织学习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技术并购可以提供转移多样化和互补性知识所需的灵活性和更多的协调。但是并购方知识管理能力必须能够应对知识创造所需条件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不仅与多样化的知识及其关系有关,而且与知识创造、知识转移和融合的过程所需的协调有关。技术或知识的跨国界转让并不只是纯粹的复制,因为知识创造是内部产生的知识与所吸收知识的结合。

2.3.3 技术并购促使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 企业技术并购的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体现在使技术创新的外部资源经过共享以及整合得到升华。创新的“外部性”也叫做创新的“溢出效应”。换句话说,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本或收益也有可能是自动地“外溢”到其他生产厂商或消费者手中,而不仅仅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反映出来,这就是技术创新外部效应的集中体现。

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并购,进行协同研究开发,减少了承担的技术创新费用,最后取得技术创新成果,可有效地解决技术创新中外部性的问题,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技术并购的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大大提高了合作创新的工作效率;第二,它消除了不同企业在合作研究开发中相互不信任而出现的机会成本;第三,它消除了合同交易必然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相互依赖而互相导致的高交易费用;第四,技术并购还使企业对研究开发成果的外部效果的可占有性得到很大提高,使涉及许多部门的创新收益内部化。

3 结论

论文主要分析了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通过对技术并购内涵的阐述,剖析技术并购的内容以及企业技术并购中知识资本互动的层次等维度。

其次,基于知识资本理论就技术并购的内部动力机制从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知识资本内部协同以及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在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方面,技术并购为知识资本外部积累提供有效的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在知识资本内部协同方面,技术并购的协同通过转移、学习、共享以及互补等方式共同实现;在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方面,技术并购能够使并购方企业获取目标企业的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并进行动态重构。由此,提出基于技术并购动机的技术增强型、互补型以及多元型技术并购模式。

最后,论文剖析技术并购的创新效应,得出其中聚合效应能够使企业有效地突破技术创新阀值,而学习效应则能够降低技术学习成本,实现企业学习方面的速度效应,重要的是,技术并购能够更好地促使企业的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

参考文献:

[1]John Hagedoorn.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the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of companies in a high-tech environment[J].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2002(1): 68-85.

[2]Sang-Gon Kim, Kong-Kyun Ro.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J]. Management Decision, 1995(2): 63-76.

[3]Vadake Narayanan. Motives for takeover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8(6): 381-400.

[4]Rosemarie Ham Ziedon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4): 803-813.

[5]Sourafel Girma.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acquisition FDI and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of domestic firm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4): 109-122.

[6]Kozo Kiyotaa and Tetsuji Okazaki. An updated paradigm for scale development incorporating unidimensionality and its assess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5(3): 186-192.

[7]Lambe C. Jay and Robert E. Spekman. Alliances, external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dis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1): 675-688.

[8]Julian Lowe and Peter Taylor. India'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an analy-sis of its achievements and limits[J]. Research Policy, 1998(5): 303-310.

[9]刘合理,唐元虎.技术导向型并购的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2(9).

[10]侯汉坡.基于技术并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及实施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6):41-47.

[11]Neslihan Alp, Birol Alp and Yildirim Omurtag. The influence of decision makers for new technology acquisition[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97(2): 3-5.

[12]Shiu-Wan Hung and Ruei-Hung Tanga.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technology acquisition mo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lectronic firms of Japan[J]. Technovation, 2008(9): 551-563.

[13]Prasad Padmanabhan, Kang Rae Cho. Ownership Strategy for a Foreign Affiliat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Japanese Firms [J]. MI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6(3): 299-319.

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并购,进行协同研究开发,减少了承担的技术创新费用,最后取得技术创新成果,可有效地解决技术创新中外部性的问题,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技术并购的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大大提高了合作创新的工作效率;第二,它消除了不同企业在合作研究开发中相互不信任而出现的机会成本;第三,它消除了合同交易必然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相互依赖而互相导致的高交易费用;第四,技术并购还使企业对研究开发成果的外部效果的可占有性得到很大提高,使涉及许多部门的创新收益内部化。

3 结论

论文主要分析了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通过对技术并购内涵的阐述,剖析技术并购的内容以及企业技术并购中知识资本互动的层次等维度。

其次,基于知识资本理论就技术并购的内部动力机制从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知识资本内部协同以及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在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方面,技术并购为知识资本外部积累提供有效的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在知识资本内部协同方面,技术并购的协同通过转移、学习、共享以及互补等方式共同实现;在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方面,技术并购能够使并购方企业获取目标企业的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并进行动态重构。由此,提出基于技术并购动机的技术增强型、互补型以及多元型技术并购模式。

最后,论文剖析技术并购的创新效应,得出其中聚合效应能够使企业有效地突破技术创新阀值,而学习效应则能够降低技术学习成本,实现企业学习方面的速度效应,重要的是,技术并购能够更好地促使企业的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

参考文献:

[1]John Hagedoorn.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the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of companies in a high-tech environment[J].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2002(1): 68-85.

[2]Sang-Gon Kim, Kong-Kyun Ro.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J]. Management Decision, 1995(2): 63-76.

[3]Vadake Narayanan. Motives for takeover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8(6): 381-400.

[4]Rosemarie Ham Ziedon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4): 803-813.

[5]Sourafel Girma.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acquisition FDI and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of domestic firm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4): 109-122.

[6]Kozo Kiyotaa and Tetsuji Okazaki. An updated paradigm for scale development incorporating unidimensionality and its assess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5(3): 186-192.

[7]Lambe C. Jay and Robert E. Spekman. Alliances, external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dis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1): 675-688.

[8]Julian Lowe and Peter Taylor. India'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an analy-sis of its achievements and limits[J]. Research Policy, 1998(5): 303-310.

[9]刘合理,唐元虎.技术导向型并购的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2(9).

[10]侯汉坡.基于技术并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及实施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6):41-47.

[11]Neslihan Alp, Birol Alp and Yildirim Omurtag. The influence of decision makers for new technology acquisition[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97(2): 3-5.

[12]Shiu-Wan Hung and Ruei-Hung Tanga.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technology acquisition mo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lectronic firms of Japan[J]. Technovation, 2008(9): 551-563.

[13]Prasad Padmanabhan, Kang Rae Cho. Ownership Strategy for a Foreign Affiliat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Japanese Firms [J]. MI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6(3): 299-319.

企业之间通过技术并购,进行协同研究开发,减少了承担的技术创新费用,最后取得技术创新成果,可有效地解决技术创新中外部性的问题,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技术并购的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主要表现为:第一,大大提高了合作创新的工作效率;第二,它消除了不同企业在合作研究开发中相互不信任而出现的机会成本;第三,它消除了合同交易必然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技术相互依赖而互相导致的高交易费用;第四,技术并购还使企业对研究开发成果的外部效果的可占有性得到很大提高,使涉及许多部门的创新收益内部化。

3 结论

论文主要分析了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通过对技术并购内涵的阐述,剖析技术并购的内容以及企业技术并购中知识资本互动的层次等维度。

其次,基于知识资本理论就技术并购的内部动力机制从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知识资本内部协同以及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三方面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在知识资本的外部累进与更新方面,技术并购为知识资本外部积累提供有效的组织安排和制度安排;在知识资本内部协同方面,技术并购的协同通过转移、学习、共享以及互补等方式共同实现;在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的动态构建方面,技术并购能够使并购方企业获取目标企业的知识型人力资源与组织,并进行动态重构。由此,提出基于技术并购动机的技术增强型、互补型以及多元型技术并购模式。

最后,论文剖析技术并购的创新效应,得出其中聚合效应能够使企业有效地突破技术创新阀值,而学习效应则能够降低技术学习成本,实现企业学习方面的速度效应,重要的是,技术并购能够更好地促使企业的创新外部效应内部化。

参考文献:

[1]John Hagedoorn. 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the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of companies in a high-tech environment[J]. Technology Analysi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2002(1): 68-85.

[2]Sang-Gon Kim, Kong-Kyun Ro. Intellectual capital: an exploratory study that develops measures and models[J]. Management Decision, 1995(2): 63-76.

[3]Vadake Narayanan. Motives for takeover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1998(6): 381-400.

[4]Rosemarie Ham Ziedoni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5(4): 803-813.

[5]Sourafel Girma. Technology transfer from acquisition FDI and the absorptive capacity of domestic firm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4): 109-122.

[6]Kozo Kiyotaa and Tetsuji Okazaki. An updated paradigm for scale development incorporating unidimensionality and its assessment[J].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05(3): 186-192.

[7]Lambe C. Jay and Robert E. Spekman. Alliances, external technology acquisition, and discontinu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1): 675-688.

[8]Julian Lowe and Peter Taylor. India's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an analy-sis of its achievements and limits[J]. Research Policy, 1998(5): 303-310.

[9]刘合理,唐元虎.技术导向型并购的效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2(9).

[10]侯汉坡.基于技术并购的企业持续技术创新体系及实施方式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6):41-47.

[11]Neslihan Alp, Birol Alp and Yildirim Omurtag. The influence of decision makers for new technology acquisition[J].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1997(2): 3-5.

[12]Shiu-Wan Hung and Ruei-Hung Tanga. Factors affecting the choice of technology acquisition mode: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lectronic firms of Japan[J]. Technovation, 2008(9): 551-563.

[13]Prasad Padmanabhan, Kang Rae Cho. Ownership Strategy for a Foreign Affiliat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Japanese Firms [J]. MI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6(3): 299-319.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通用电气公司创新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