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卫生行为干预对产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

2014-10-16叶磊陈翠辉李世玉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职称产科医务人员

叶磊,陈翠辉,李世玉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产科,广东湛江 524037)

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散发和流行爆发非常重要的因素,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可降低50%的感染率[1-2]。但据资料显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仅为50%,我国每年因医院感染而造成的损失达10亿元[3-4]。由于产科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等污染物的机会多,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科室,产妇作为医院的特殊群体,其感染控制的效果直接影响产褥病率、产后感染率,甚至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而危及新生命的安全。所以产科手卫生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我科于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对本科医护人员实施手卫生行为干预,旨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实验期间在产科工作的医护人员33人作为观察对象,对同一组工作人员进行干预。工作岗位:医生10人,护士23人;工作年限:8年及以下12人,8年以上21人;教育程度:本科以上11人,大专以下22人;职称:初级以下20人,中级以上13人;年龄:30岁及以下19人,30岁以上14人。

1.2 方法

对产科33名医护人员实施手卫生行为干预,分别统计干预前、后两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的变化。采用单盲法直接观察,监测医护人员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率。手卫生执行率 (M)=医护人员实际手卫生次数/标准手卫生次数×100%。课题组人员隐蔽地连续观察每位研究对象,保证研究对象工作不受干扰。观察期为1个月,每位观察时间为2 h,时间段选择在周一至周五上午8点至12点,根据手卫生指征规定,记录研究对象应该洗手或卫生手消毒的次数,作为标准手卫生次数,同时准确记录其实际次数,统计个人的执行率,再计算全科平均执行率,并对不同教育程度、工作岗位、职称、工作年限、年龄等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干预措施

1.3.1 加强医务人员慎独意识的培养,使手卫生成为自觉行为。

实施强化培训,设定每周五为“手卫生学习日”,利用晨会时间15~30 min,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学习有关手卫生管理知识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使得人人知晓手卫生或手消毒的指征,把未洗手或手消毒的行为与医德联系一起,培养慎独意识,建立知—信—行的链条,规范手卫生行为,使手卫生成为自觉行为。

1.3.2 建立完善的手卫生监督管理机制,科内设立手卫生监督小组。

配合医院的感染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科室内设立手卫生监督小组,由科主任、护长、医生和护士各1名组成,制定小组长职责,小组长负责对本科人员进行培训、监督和考核,每月抽考1次六步洗手法,每次抽查人员占全科人员20%,成绩记录存档,与当月绩效挂钩,每月末抽查手卫生达标状况,在接触患者或诊疗前采样,检测操作者双手的细菌群落数,对检测手卫生学不达标和不规范的行为,及时分析原因,予以指正。对新进入产科的员工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把手卫生知识作为岗前考核内容。

1.3.3 制定合理的操作流程,提供方便的手卫生用物。

科内根据产房的感染管理要求和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医务人员自身防护等[5],制定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组织全科人员学习,明确洗手的指征如接触产妇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必须执行标准预防,操作完毕立即洗手,1名护士若同时护理2名以上患者时,操作前必须洗手,接触抵抗力较低下的新生儿前后正确洗手等。在产房和爱婴区均设置提醒标志,提醒工作人员手部卫生。在各间房内或门口均提供手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液、干手机等,在各治疗车和病床床头柜上放置速干洗手液,医务人员操作后随手可得,方便、快捷。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干预前后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改变

实验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2.2 不同因素对手卫生执行率的影响

不同教育程度、工作岗位、职称、工作年限、年龄等因子分析,学历较高、护士岗位、职称较高、工龄较长、年纪较大的人员执行率较高,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均<0.05),见表2。

表1 两组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执行率对比

表2 不同因素对手卫生执行率的影响

影响因素 人数 实际手卫生次数 (次)标准手卫生次数 (次)手卫生执行率(%)12 480 762 62.99 χ2值 46.43 P<0.01年龄30岁以上 14 353 427 82.67 30岁及以下 19 522 822 63.50 χ2值 49.26 P 8年及以下<0.01

3 讨 论

3.1 手卫生行为干预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

本调查结果表1显示,干预前手卫生执行率较低仅为34.01%,表明干预前医护人员对手卫生意识不强。干预后执行率提高到70.06%,说明手卫生行为干预措施有效,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由于感染知识普遍缺乏[6],对北京、上海、广州8所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手卫生执行率<60%[7]。曹玉霞[8]研究认为,大部分医护人员只是重视操作后、手部污染后的洗手,自我保护意识强,但对患者的保护意识却不足,往往在接触患者之前忽略了洗手。所以,提高认识,加强对医务人员慎独意识的培养很有必要,本研究制定的干预措施之一就是把手卫生行为与医德联系一起,建立知-信-行的链条,使其充分认识到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不遵循手卫生行为,就是违背医德。增强医护人员慎独意识,自觉养成洗手或手消毒的良好习惯,通过洗手达到保护患者不被感染的目的。措施之二是建立完善的手卫生监督管理机制,产科作为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科室,手卫生管理是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采取完善的管理措施来强化医务人员的洗手意识,把手卫生工作作为常规职责,持久落实,才能保证效果。措施之三是流程科学,医务人员在进行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遵循无菌—清洁—污染的操作原则,合理安排治疗及护理的顺序,可减少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次数。设施合理,提供便利的手卫生用物,方便医护人员使用,更合符人性化管理。

3.2 针对性培训可提高手卫生行为的整体水平

本调查结果表2显示,学历较高、护士岗位、职称较高、工龄较长、年纪较大的人员执行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1)。学历较高依从性较高,可能与认知—态度—依从链条有关;护士岗位较医生依从性高,与陈哲,等[2]513-514研究结果一致,认为与护理人员接触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的机会较多、手卫生意识相对较强有关。职称较高、工龄较长、年纪较大者依从性也较高,可能与这些人员工作时间长、临床经验丰富、技术能力强、动作规范等有关。相反,低学历、低职称、工龄短的年轻群体手卫生的依从性较低,可能与认识不足、担心反复洗手会伤害皮肤、经验欠缺等有关。因此,应注重年轻群体的培训,加强产科知识教育,对新进入产房的人员应把手卫生作为上岗前的必修课,在晋升考核中增加手卫生内容,排班中实行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互相监督。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接触血液、体液及分泌物等后”洗手执行率最高,而“接触产妇后再接触新生儿”洗手执行率最低,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针对性培训,从多环节入手,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素质教育,才能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整体水平。

[1]刘淑兰.产科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0):994-995.

[2]陈哲,朱晓微,徐艳艳,等.某院产科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分析 [J].上海预防医学,2013,25(9):513-514.

[3]倪栋梅.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在职培训效果评价 [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9):138-139.

[4]郭芝恩.神经内科实习护生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148-149.

[5]彭刚艺,刘雪琴.临床护理技术规范[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3:462.

[6]杨长捷,张欣.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调查 [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73-2175.

[7]陈锦秀,胡腊先,张炼.手卫生干预措施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手消毒依从性的观察与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5):1751-1755.

[8]曹玉霞.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24-25.

猜你喜欢

职称产科医务人员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提升医务人员职业幸福感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