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术前胃镜活检准确率的分析
2014-10-16高原
高原
(辽宁医学院,辽宁锦州 121001)
作为一种临床上经常出现的病变,胃癌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影响十分巨大,在恶性肿瘤引起的死亡中占第二位。在发达国家的医疗记录当中,胃癌因前期症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在患上胃癌并到医院就诊时已经处于晚期。即便医生对患者实行了切除肿瘤的处理,患者在后继治疗中的效果也无法得到保证。在我国的医疗体系当中,胃癌也占到十分大的比重并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病患群体年龄有年轻化倾向[1]。癌症的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存活率至关重要。因此,利用电子胃镜检查消化道疾病、及早发现胃癌征兆具有重要的意义[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所选取的为我院收治的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间的145例确诊患有胃癌并于术前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其中男性89例,女性56例,患者年龄17~79岁。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之前表现为不同的临床症状,主要以上腹阵痛,有不适感,或是上腹有饱胀感,并伴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所有患者都是首次发现胃癌,入院前未进行过胃部手术,影像学资料显示未出现癌细胞转移。手术过程中,癌组织被完全切除,术后送检标本断端未见癌细胞。
1.2 实验方法
胃镜活检取材选用奥林巴斯GIPQ260电子内窥镜。在胃窥镜的帮助下,找到患者胃黏膜发生异常的部位,钳取6~10条病变组织。外科手术后对离体标本规范化取材,瘤体直径≤1.0 cm的完全切取,直径>1.0 cm的选择性取材最多至4块。脱水、包埋、切片、HE染色后显微镜下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对比胃镜活检病理在病变良恶性判定、病变形态、分化程度和组织来源方面与术后病理的异同。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胃镜活检病理对病变良恶性判定的准确率
该145例患者经外科手术对胃部病变予以切除,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胃癌。术前胃镜活检病理显示124例为确诊癌症占85.5%,12例为可疑恶性病变占8.3%,9例为良性病变6.2%。
2.2 胃镜活检病理对不同病变形态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根据肿瘤在黏膜面的形态特征和胃壁内浸润方式的不同,将肿瘤按Bormann分型进行分类。其中,BormannⅠ型 (结节或息肉性)40例,BormannⅡ型 (局部溃疡型)57例,BormannⅢ型(浸润溃疡型)35例,BormannⅣ型 (弥漫浸润型)13例。结果表明,胃镜活检对不同病变形态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有统计学意义 (χ2=11.213,P<0.05),BormannⅠ型胃癌检出率最高,对BormannⅣ型胃癌检出率最低,仅为53.8%,见表1。
表1 胃镜活检病理对不同病变形态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例 (%)]
2.3 胃镜活检病理对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按照分化程度的不同,将肿瘤细胞处于高度分化和中度分化状态的划归为分化型胃癌,将肿瘤细胞处于低分化或未分化状态的以及印戒细胞癌划归为分化不良型胃癌。其中分化型为109例,分化不良型为36例。胃镜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同的病例,分化型占91例,分化不良型占12例。以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胃癌的检出率为83.5%(91/109),对分化不良型胃癌的检出率为33.3%(12/36),其中将21例分化不良型胃癌误判为分化型。结果表明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胃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分化不良型 (P<0.05),见表2。
表2 胃镜活检病理对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例 (%)]
2.4 胃镜活检病理对不同组织学类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
根据肿瘤细胞的组织学来源和特征,将胃癌分为腺癌 (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低分化胃癌、印戒细胞癌和特殊类型胃癌。对不同组织学类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存在明显差异 (χ2=21.459,P<0.05),结果见表3。
表3 胃镜活检病理对不同组织学类型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比较[例 (%)]
3 结 论
在胃癌诊断方法中,胃窥镜是一种十分高效的方法。这些年来,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也给胃窥镜技术带来了更大的施展空间,使用胃窥镜来进行胃癌的诊断已经成为了三甲医院必须要拥有的技术之一。由于胃窥镜的灵活高效,使得胃部病理检查与诊断变得更快速准确。并且随着新技术——窄带成像内镜的发展,既能清晰的观察黏膜结构的变化,还能观察上皮血管的形态,进一步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3]。通过本实验可以看出胃镜活检的确诊率达85.5%,处于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对于及早发现胃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由于胃镜活检取材的限制性,不能覆盖所有的病变部位,致使在分化程度和组织类型方面与术后病理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4]。在分化程度方面,胃镜活检对分化型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分化不良型肿瘤;在组织类型方面,胃镜活检对腺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类型的胃癌。同时由于胃镜取材的特殊性对医生的操作手法有很高的要求,对病变组织的选取更多的依赖医生的经验,这也提升了检测的误诊率。在经过了大量的实践,由于每次只能获取相对较少的组织,假若患者接受胃镜的时间相差较大,两次诊断所得到的结论也有较大差别。但是由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我国的胃癌检测仍然使用胃窥镜作为主要方法,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高的诊断率[5]。为了有效提高胃窥镜对胃癌的确诊率,应适当精细化检测标本的选取。
综上所述,胃镜活检能对胃癌的诊断提供有效的依据,且方法简便快捷,对于及早发现癌症并予以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胃癌患者后继治疗的主要依据是分化程度和组织类型,但胃镜活检在这些方面的判断效果不佳,仍然应以术后病理作为临床胃癌诊断和指导治疗的最佳标准[6]。
[1]Sipponen P,Stolte M.Clinical impact of routine biopsies of the gastric antrumandbody [J].Endoscopy,2007,29(7):671.
[2]王乃峰.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异同探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11):114-115.
[3]史向军,杨喆,汪昱,等.胃镜病理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探讨 [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5):360-362.
[4]宗宪奇.胃癌在镜下取活检的诊断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35-36.
[5]万磊.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比较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5-116.
[6]杨齐芳.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与外科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J].大家健康 (中旬版),2013,7(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