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3年天津市宝坻区手足口病病原学变迁情况分析
2014-10-16郝肖阳
郝肖阳
(天津市宝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1800)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尽管以肠道病毒71型 (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coxsackievirus A16,CA16)较为多见,但病原复杂,常交替或共同流行[1]。宝坻区的手足口病近3年处于高发态势,本文从病原学的角度总结不同年份宝坻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变化趋势,以及对手足口病流行的影响,探索规律,为预测、预警和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于国家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手足口病病例标本来源于医疗机构采集的确诊病例;病例资料来自于区疾控中心流调收集;手足口病实验室检测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反馈。
1.2 方法 发病3 d内采集临床诊断病例便标本,-20℃冻存,7 d内送至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检测方法为提取标本中的病毒核酸,采用RT-PCR方法,检测肠道病毒71型 (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 (CA16)的核酸,对EV阳性而EV71和CA16阴性的标本,采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肠道病毒VP1基因部分序列扩增和序列分析,鉴定其血清型别[2]。
1.2.1 统计学方法 宝坻区传染病疫情监测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描述。构成比的比较使用卡方检验。
1.2.2 质量控制 随机抽取10%抽样调查表进行质控,符合率100%。
2 结 果
2.1 病例的一般情况 共采集157份粪便标本,其中男性102例,女性55例,男女比例为1.85∶1,年龄中位数为2岁,四分位数间距为1~3岁。
2.2 2011—2013年宝坻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
2.2.1 临床诊断病例病原学检出情况 结果显示,手足口病病原检出率较高并且较为稳定,送检的157例标本中检出132例EV阳性病例,阳性率为84.08%(132/157)。其中EV71阳性51例,CA6阳性38例,其它肠道病毒21例,CA16阳性11例,CA16和其它肠道病毒混合感染11例,分别占EV阳性病例的38.64%(51/132)、28.79%(38/132)、8.33%(11/132)、8.33%(11/132),见表1。
2.2.2 手足口病病原类型变迁情况 2011年6月优势菌株是其他肠道病毒和CA16,7月为EV71,8月后是其他肠道病毒;2012年6月第1周监测到CA16病毒2份,之后2 w出现其他肠道病毒感染,6月第4周CA16病毒被EV71取代,7、8、9月全部是EV71。2013年6、7、8月CA6为绝对优势株,全年仅有1份EV71及2份其他肠道病毒。可见,2011年和2012年手足口病的主导病原类型为 EV71,2013年主导病原类型为CA6,见图1。
2.3 手足口病阳性样本分布特征
2.3.1 年龄分布 132例EV阳性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占85.61%(113例),其中1~3岁儿童占63.64%(84例)。感染EV71、CA6人数较多,阳性构成比分别为38.63%和28.79%,详见表2。
2.3.2 性别分布 132例EV阳性病例中,男性85例,女性47例,男女比例为1.81:1。不同性别间EV71、CA16、CA6、其他肠道病毒、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2.3.3 时间分布 2011—2013年宝坻区手足口病发病形势为5月病例逐渐增多,6月发病数明显上升,7月份达到发病高峰,8月份发病数显著回落,9月份起呈低发水平,见图2。
表1 2011—2013年宝坻区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病原学监测情况
表2 2011—2013年不同年龄组手足口病病原检出情况
3 讨 论
监测结果显示引起2011—2013年宝坻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和CA6。通过对病原学监测结果时间分布分析发现我区手足口病病原学是动态变化的,导致手足口病高发的主导毒株是多变的,交替出现,同时存在,当EV71和CA16都达到一定的免疫保护水平后,其他肠道病毒便主导了手足口病的流行[3],这也是导致宝坻区手足口病疫情持续高发的主要原因。2012年出现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家庭内聚集性疫情,均为EV71病毒感染,说明EV71病毒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这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与感染EV71病毒有关的报道相符[4]。国内很多研究报道了二者的混合感染情况,湖南、杭州、北京、佛山地区的感染率分别为0.62%、14.3%、7.4% 和9.3%[5]。而EV71、CA16分别与其他肠道病毒的混合感染情况少有报道,在2011年我区检出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感染11例,占阳性检出率的8.33%。2013年分离出的CA6呈现典型的主导流行,同时成人感染CA6的显性病例的增加,提示了我们成人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儿童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有效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也说明了针对成人、儿童家长开展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表3 不同性别手足口病病原比较
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长期性、连续性地开展病原学监测及时掌握病原型别的构成变化其变化规律,及时准确地对疫情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关预防控制措施;另一方面应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家长和幼托机构的相关人员[6],最大限度地减少手足口病的流行和降低其所带来的健康危害。
[1]王一平,毛群颖,梁争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2,40(3):62-66.
[2]杨东靖,李力,吕莉琨,等.天津市手足口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2,28(7):961-964.
[3]裴耀文,李忠,张华宁,等.2009年山东省手足口病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8):708-710.
[4]翁心华.科学防治手足口病,深入认识肠道病毒7l型 [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7):385-386.
[5]黄威,周帅锋,张帆,等.2008-2010年湖南省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原学检测结果及基因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5):779-784.
[6]王琦,王子军.2008年中国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J].疾病监测,2010,25(3):181-184.
图1 2011—2013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
图2 2011—2013年宝坻区手足口病发病数月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