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产性服务业与资源配置优化对工业园区的影响研究

2014-10-16龚凤祥王国顺郑准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4年4期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园区资源配置

龚凤祥 王国顺 郑准

摘 要:企业选择进入工业园区的根本原因在于能获得园区外企业所不具备的资源配置优势。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园区企业的外部资源获取,能够监测园区企业所获取的资源质量,并保证园区企业从外部获取资源的长效性。我国工业园区应着力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模式,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园区硬环境和软环境。

关键词: 工业园区;资源配置;生产性服务业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4)04-0127-04

建设工业园区是各国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是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然而,我国大多数工业园区未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理论界对如何在工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工业园区如何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也鲜有系统深入的研究[1]。当前,中国工业园区正在实施“二次创业”战略,需要在更高层面上实现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发展[2]。从理论层面来看,各类企业在工业园区内积聚,是工业园区的微观主体;园区的转型升级也主要依靠园区内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来体现。工业园区为何能吸引企业进入并集聚发展,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微观主体能否在园区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水平,对于这两大问题的阐释实质上构成了工业园区存在的理论基础。

一、文献回顾

(一)资源基础观与企业资源获取相关研究

资源基础理论学者主要从企业内部角度分析资源能力及其利用,资源的可得性和优化是决定产业发展成败的重要基础[3,4]。Grant认为,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具有战略意义、互补合力,且促进产业升级的资源、能力及其有效利用[5]。传统的资源基础理论强调资源和能力及其利用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资源和能力并不必然是企业先天占有的[6]。企业可以利用其内部资源实现成长,同时也可以由企业外部获取,被本企业所利用,从而成为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基础。在高度分工密切合作的当代经济社会,资源获取与资源利用必然会涉及到企业之间甚至是产业之间的合作,尽管资源利用仍旧是企业内或者产业内所完成的核心任务,但资源获取很少由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产业单独完成[6,7]。在创新研究领域,单一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匮乏一直以来是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主要原因之一[8],寻求外部资源互补也已经成为开放式创新下企业常用的创新手段[9],大量文献指出引进外部资源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影响因素[10]。因此,随着全球竞争格局的改变,传统资源基础理论的内向视角存在一定缺陷,企业外部的资源获取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资源基础观与工业园区升级相关研究

从资源基础观的视角来看,工业园以产业聚集为特征,产业之所以能够在园区聚集,其基础是资源能够在区域内聚集,工业园区的核心作用就是服务企业的资源流并为企业提供外部资源[11]。产业集聚描述的是生产资源向一个特定地域大量集聚的动态过程[12]。产业集聚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产业集聚,就不可能形成产业集群[13]。然而产业集聚只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如果仅有产业集聚,微观主体缺乏相互关联性,“集而不群”还形不成产业集群。因此,只有通过上下游企业的相互协作,处于同一工艺和零部件专业化生产厂商的相互竞争与合作,形成类似于生物生态系统那样的共生共存的产业生态环境,有生命力的企业在此环境中才有广阔的生存空间,“集聚成群”最终才能形成产业集群[11,13]。

在新经济背景下,竞争格局正由企业内转向企业外,由产业内转向产业外,由单个竞争转向抱团竞争。可以说,在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个企业或者产业要做好,不仅仅是自己要做好,利用好所获得的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有其它企业或者说其它产业的合作和支持。因此,工业园内的企业集聚并不会必然带来产业的升级,工业园区升级的核心基础是企业资源流的稳定汇集和企业优势资源的长期积累,而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为园区转型升级和园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资源基础。

二、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园区资源配置优化的途径

工业园区中的企业群落往往伴随着资金、信息、政策、人才和价值的流动,从而形成一种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生物链的生态产业链。生态产业链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的企业模仿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资源(原料、副产品、信息、资金、人才)为纽带形成的具有产业衔接关系的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在区域范围内的循环流动。依据工业系统中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规律和各成员之间在类别、规模、方位上是否相匹配,工业园区引导各企业部门之间构筑生态产业链,横向进行产品供应、副产品交换,纵向连接第二、三产业,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完善资源利用和物质循环,建立生态工业系统。资源在工业园区的流动离不开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对这类资源的流动有着重要的引导甚至决定作用,主要表现为:

1.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园区企业的外部资源获取。企业汇集资源时可能遇到资源流阻断,园区服务促进了资源的流动,使企业更顺畅地获取资源[14]。资源流阻碍是许多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重要诱因。如中小企业贷款难,企业因为资金链条断裂而破产,都是因为资源流出现阻断。如果这时出现有效的中小企业融资机构,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就可望获得解决。如果资本市场发达,企业临时性的资金链条断裂问题就可望通过抵押、风险投资等服务手段获得解决。此外,园区服务通过推动资源共享而加速资源的流动和聚集。对于远离原料产地的企业而言,原料往往难以迅速到达企业,甚至在企业付出一定成本的情况下也难以到达企业。企业容易出现资源获取的短板,需要企业外部的园区生产性服务业强力支撑。对于某些需要特殊资源,地处特别地域的企业而言,由园区服务来弥补资源紧缺的短板效应是其成功发展的关键,许多竞争力强劲的公司正是因为借助外部服务克服了同行所遇到的短板而获得巨大成功。对于某些行业的高端人才需求而言,通过企业发布信息,或者通过一般的人力资源市场往往不足以解决,而是需要专门的猎头服务。

2.生产性服务业监测园区企业的外部资源获取。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因为资源获取不再由企业独立担负,更多由外部供给,企业在增加灵活性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经营的风险。企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未来的正确预期构成企业经营平稳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对于自身所需要的各类资源流,企业需要随时跟踪、评估、筛选和测评,以采取相应的经营方针。这类经营管理功能离不开专业能力和素质,企业往往难以胜任,需要外部园区生产性服务提供支持。在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中,正是因为对资源监测把关的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私人服务缺位,才导致三聚氰胺流入奶粉市场。目前许多不法原材料供应商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往原料中放入有害添加剂,妄图谋取暴利,如果没有一定范围、一定水准的评估、监测服务,产业生产及市场将可能遭遇重大信任危机,甚至危及产业安全。另外,工业园区可以建立环境监测和生态公告,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监管,防止开发过程中出现大的生态环境破坏,按照区域环境容量合理布局资源,建设各种生态环境工程设施,保证园区内生态环境质量。比如,日本工业园区推出的园区生态公告计划,该计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整个园区的生态管理公告,如园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污染本地状况以及有关工业园区的生态管理服务公告等;第二个层次是园区内企业的生态行为或环境行为公告,即对园区企业的污染排放、企业的生态形象、产品绿色标志等进行公告[15]。

3.生产性服务业确保园区企业外部资源获取的长效性。单个企业需要不断再生产,企业再生产终归以资源流的可获得性为基础。就整体经济而言,也需要再生产和可持续性发展,企业经营需要在一代代人之间传承,而传承的基础是资源的可再生性、可持续性或者可修复性。园区服务在保持资源流的长效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土壤修复类园区生产性服务旨在修复因工业化而污染的土地,使土壤重新获得生产能力。具有经济意义的资源从长远看总是稀缺的,即使暂时供应平稳,但供应的过程却往往不平稳。企业资源供应的时间季节规律和企业产品需求的时间季节规律往往难以协调,为规避因资源流不稳定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全球化规模经营的时代,对于大企业而言,运用对冲工具克服资源流风险正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原材料价格涨跌风险曾一度使许多公司在金融危机时期陷入困境,但善用对冲工具可能使他们摆脱困境。在成本节省方面,套期保值等金融性服务工具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理论逻辑

在全球化及区域经济合作背景之下,一个地方或者一个企业的内部资源条件不再是成败的关键,甚至资源匮乏的地方更可能成为有竞争力的区域,有资源的地方却可能因资源的诅咒而产业劣势,前者如中国的温州,后者如世界一些传统的老工业区。某些中国沿海企业配置资源的能力强是因为东部地区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表面上看似是某个企业或者产业在经营,实际上是众多企业和产业帮助其经营,为其提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进行资源外取以充分利用区域内各项禀赋资源,即使有资源瓶颈,通过外包与跨区域跨行业合作,它们照样能够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16]。因此,企业资源的配置或者说资源的获取是能够更多地由外部企业或外部产业主导完成,有没有配套的外部企业和外部产业是决定企业或者产业资源获取能力的关键。

在当今产业不断分化、分工更加细密的时代,单个企业和产业的分散经营并没有组织上的难题,但把众多企业和产业联系起来、“胶沾”起来却不容易[17]。在工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园区升级涉及多个主体的共同行动,不仅有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强弱之分,更有信息不对称不完全问题,因而保证联结安全方面的服务非常重要。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风险规避和成本控制往往并不仅仅由企业自身决定,呈现在企业面前的更多是系统性风险和系统性成本问题,需要生产性服务业将相关企业和产业联合起来,共同解决。没有生产性服务业的中介、维系和协调,很难想象企业界和产业界的合作能够建立和关系长久。产业层次要提升,产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要提升,关键是其联结的纽带——也就是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企业。良好的服务支撑会使这种联结关系符合市场规律,企业间合作将更为紧密有序,并具有良好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各国产业竞争正由产业内竞争更多转向生产性服务业竞争[18]。企业抱团竞争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因此,在工业园区支撑企业发展进程中,担负资源获取和汇集工作的往往不是本企业和本产业,而是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决定了某个企业或者某个产业资源的可得性和完备性。因此,把众多企业和产业联结起来,使它们联结得更加稳固、更加安全、更上层次、更加经济、更加长远、更加环境友好的就是生产性服务业。核心理论逻辑如图1所示。

四、结论与建议

可见,在新经济背景之下,企业外部资源获取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工业园区的转型升级的根本途径在于夯实园区企业的资源基础并优化园区企业的资源配置,而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将能有效促进和监测园区企业的外部资源获取,并能确保园区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长效性,这也是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园区企业资源配置优化并实现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机理所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我国工业园区转型升级的相关建议:

1.工业园区应着力完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模式。工业园区应有针对性地吸引生产性服务业进入,引导单纯的制造业集聚变为集成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链集聚。随着工业园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使制造企业将会计、审计、研发、设计、信息、物流、技术咨询和广告营销等各种服务性业务加以剥离,外包给不同的专业公司,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园区制造业的竞争力[14]。工业园区引导和推动制造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上[18],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强化企业内部资源与业务整合的自主性,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

猜你喜欢

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园区资源配置
磐安工业园区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