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新电商”:整合内部小数据,采集外部大数据
——访浪潮集团建筑事业部副总经理杨锦历
2014-10-16
施工项目是围绕工程的经济项目。数据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里面来自于财务、合同、项目等方面的数据整合和利用,二是互联网中关于同行、行业的、省市、地市的招标数据、价格数据、成本数据等怎么整合利用,达到有效的分析和决策。
当前,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社交网络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发展迅速,大数据与管理创新不断融合,将给企业信息化带来深刻的影响。
“随着建筑企业对信息化投入的加大,各建筑企业对电子商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新技术的发展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发展信息化也提供了有利的契机。”上海建工集团(以下简称上海建工)信息化项目总监、浪潮集团建筑事业部副总经理杨锦历说道。
科技创新是企业动力
上海建工有着5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老牌的国有企业。2013年上海建工实现了产值超过1200亿元,新签合同约1500亿元。
在参与国家的建设中,尤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建工创造了一系列新纪录:世界跨度最大的钢拱桥——卢浦大桥,世界第一条高速磁浮列车商业营运线,国内第一座外海大桥——东海大桥,468米的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420.5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环球金融大厦等,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建筑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上海建工己逐步形成了建筑承包、相关工业、房产开发、市政基础设施投资经营等产业板块,近几年,综合营业额连续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自1998年起,连年进入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杂志评选的“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工程承包商”的前50名。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体工程、38个场馆和相应的配套设施都由上海建工完成,涉及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整个工程量累计达到130多亿元。上海建工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集团发展的不竭动力。集团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博士后工作站,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学科带头人等在内的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技艺精湛,能承担各类特殊工程的技术工人是集团发展的坚实基础。
“上海建工主要基于从管理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维度进行相应的设计和规划。首先从管理层面来看,上海建工集团近几年的发展,处于高速、持续、快速的发展阶段,但是领导层在快速发展阶段保持清醒地认识,企业生产经营增速和集团经济效益增长水平不匹配。特别是在主营业务的毛利率方面,从近几年数据来看,呈现下滑趋势。”杨锦历分析说道,在客观上受到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包括工程施工成本不断推高的影响。然而同时,领导也在思考上海建工集团在管理能力,管理组织体系架构,人员的培养、考核等方面,是否与企业发展速度相匹配相匹配?是否与企业当前市场环境的变化相匹配?
管理在变革,信息化助力管理落地
上海建工用企业平台+重构传统应用,实现应用集成,并与电商、社交平台对接,上海建工坚信只有集成才有突破,只有集成才能发展。
上海建工提出了从四个方面来加强管理措施的改进和转型,包括企业管理组织体系、人才管理机制,项目机制以及管理手段几个方面。组织人才与激励方面来说,从集团公司到子集团以及工程公司和项目部推行四级责任主体,建立健全整个流程清晰、上下贯通,管控有效,激励到位的体系。集团和子集团层面在架构层级体系上,进一步清晰和优化管理定位,主要侧重在三个领域,十个方面。“我归纳起来是三句话,一是定标准,二是控过程,三是看结果。定标准作为集团层面要必然对管理上的优化,反映对制度和流程的完善,以及相应体系的模型的搭建。”杨锦历总结到。
在过程管控这个层面,主要反映集团对围绕项目,影响项目经济价值,经济效益的主要核心因素,找到有效的抓手。实际上,上海建工集团目前主要关注合同,目标成本和资金。合同是管理基础,目标成本管理是核心,资金管理是手段,以这样体系架构形成对项目有效的管控和约束。
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和责任体系,实现对结果的跟进、评价和考核的内容。工程公司和项目部主要是执行主体,涉及对项目,施工现场成本控制策划、合同、分包,成本控制策划以及业务变更的整个的一些过程化管理和控制。从整体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上来看,目的就是要减少在整个项目运营、生产、经营过程当中的人财物等资源的不必要的损耗和浪费,从而获取较高的收益。“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方法,就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通过标准化和信息化推进企业管理的落地。”杨锦历说道。
在信息化的构建过程当中,上海建工信息化有很多系统:财务核算系统、人资系统、合同管理系统、价格要素管理系统以及项目管理系统,在专业的领域对企业的管理能力提升和整个管理效果达到了有益的帮助。但是建筑行业产品推进过程的特殊性,在价格规律,施工产生、活动过程,伴随着大量数据和信息的交互,这是同步产生的过程,而在信息处理和交互的过程当中,涉及到跨越施工产业从集团到项目部多个层级、多个部门,而用信息化的视角来看其实是一种数据和信息的传递。建筑业信息化最大的问题是在同步联动的协同,很多数据是滞后的,甚至是矛盾和错误的。业务流程之间没有贯通和衔接,造成数据最终没有反映出真实的价值。
上海建工有想法要把企业自身信息化数据借助一个有效的工具和平台进行整合。借助互联网和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会使很多在互联网上的资源和数据更大了,企业对这些数据根本无法掌握,如何整合做一个充分的利用?上海建工如何驾驭数据的能力在未来一个阶段反映出企业核心的竞争能力,如何利用数据产生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企业最终实现精益化管理?
大数据在施工企业电商平台的新应用
施工项目是围绕工程的经济项目,数据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里面来自于财务、合同、项目等方面的数据整合和利用,二是互联网中关于同行、行业的、省市、地市的招标数据、价格数据、成本数据等怎么整合利用,达到有效的分析和决策。
首先要对信息资源标准和分类编码体系进行设定。企业自身管理不愿意触动这一方面的内容,对一个企业来说,做这个体系非常庞大。但是做信息化建设,就是推行企业标准化,对整个企业要进行数据驾驭与掌控资源,把各种信息进行标准识别和代码识别,有些是国标、行业标准,有些需要在这个基础上扩展为企业的标准设计,结合经济数据的价值和大数据管理。
其次,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面向不同的工程细分业态,如铁路、桥梁、房建等,不同结构使用不同工艺标准,成本测算难度大。同时,涉及人工成本以及各个地区,包括材料、时间因素都有很大变数,要做一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测算难度很大。定额、对量、对价格三要素说起来简单,但是怎么得到一个更有效、更及时数据分析和掌握,就会涉及几个内容。借助平台如何整合底层的标准,涉及到与施工企业、CAD的工程施工图纸的整合以及工程造价、算价等软件。还有在各个地区行业上的定额价所有这些有效的整合应用起来,加上价格数据和信息,才能有效的分析和判断企业的造价成本是不是最接近当前的市场形势。
现在工程项目造价员很难掌握定额标准怎么配比,一个施工项目通常会把这个项目分解成若干子项;施工技术,施工标准决定了内容不一样,造价员无法完全掌握。有了一套标准之后,对应这个楼施工图纸的要求,有多少水泥柱,多少立方米,如果这个量出来后加上配比,就可以转化成1000立方米的水泥柱到底有多少混凝土,多少工时再套价格。
“现在施工企业造价滞后,我们拿到数据以后,市场形势变化是不停止的,我们柴油、汽油很多都是浮动变化的,可能在套价格的时候,数据已经失去了时效性。拿过来做管理,就会出现偏差。上海建工即使出现一分钱的误差,损失都是非常大的。”杨锦历说道。现在借助技术的手段已经能够实现把互联网的数据引用过来,每个地市如北京、天津、河北、上海等地都会有地市定额数据发布,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地区形成不同的数据,进行采集,形成企业内部定额库,用这个定额库就可以根据施工领域的造价工程量和价格这两个因素的测算。现在通过数据采集,互联网上也可以得到基于房建、装饰、安装、土建、市政、工程等等不同的工种,不同的劳动率,采集上来的数据,有了海量最新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做内部成本测算。同时,通过大数据挖掘能够获取供应商的质量、价格等一系列信息,只有掌握了供应商的信息,企业才有一条安全稳健的供应链渠道。
这些信息在企业大数据平台上能够有效的运作,对企业的招投标管理也就很容易做到。很多企业,特别是建筑企业的工程招投标,实际上都要在地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进行发布,在相应的招投标公司进行网上的公示,包括相应的信息都会定期发布,而这些信息对于企业来讲是很难完全掌握。到底企业一年追踪多少项目,投多少标,中了多少标,全球有多少同类型的项目在进行招标信息的发布,参与了多少,其实这些数据作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想得到,但是无法得到。利用大数据以后,可以在很多网站资源上都可以拿到这个数据,整合以后,招标信息、投标信息、中标信息,跟企业进行比对,包括中标企业成本,中标价,都可以获得数据,来反馈优化成本构成,提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