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仔猪球虫性腹泻病的诊治
2014-10-16宾娟容伍国荣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文│宾娟容 伍国荣(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
建议养殖户重视寄生虫病感染引起的腹泻。
2014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长塘镇专业养殖户李某母猪养殖场的52头哺乳仔猪出现以腹泻、消瘦为主要特征的病例。 3月18日,笔者应邀就诊,通过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等孢球虫感染为主,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引起的新生仔猪腹泻病,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治疗腹泻病例65头,治愈56头,治愈率达86.15%,有效控制了疾病的蔓延,为畜主挽回了经济损失。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调查
李某养殖场共有22头母猪,1月以来,共有15头母猪产仔186头,出现腹泻的达12窝136头仔猪,发病率达76.12%,至3月18日,死亡仔猪26头,死亡率19.12%,其中有7窝仔猪断奶,30日龄断奶成活率平均为79.56%,断奶平均体重为8.25千克,与不发生腹泻的3窝仔猪相比,分别下降13.5%和2.13千克,差异显著(p<0.01),畜主经济损失较大。3月共有4窝仔猪52头,其中腹泻仔猪45头,发病率达86.54%,畜主用氟派酸、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腹泻病例不断增多,情况日趋严重。
据调查,该猪场建于2005年,猪场采用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所有母猪均用有关疫苗(如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伪狂犬病、蓝耳病、大肠杆菌病及病毒性腹泻等疫苗)进行了常规性免疫,母猪没有流产、死胎的现象;仔猪3日龄肌内注射牲血素,场地用氢氧化钠和百毒进行彻底消毒;猪场几年来没有重大疫情发生,仔猪腹泻病例比较少,生长正常,断奶仔猪成活率93.5%,平均体重在11.5千克左右,效益明显。
畜主反映,母猪饲料存放在简易的仓库内,用某饲料公司生产的预混料进行配制,自由采食。场址周围猪场比较密集,商品猪场比较多,所有猪粪便未经消毒处理,露天放置;每年5~8月南方天气炎热,蚊蝇横行,卫生条件较差。
二、临床症状
主要发生在7~11日龄的哺乳仔猪,82%以上仔猪精神沉郁、消瘦、贫血,以腹泻为主,粪便呈土灰色、黄色胶冻或水样,并混有大量黏液或未消化的饲料,有时下痢与便秘交替发生,开始时粪便松软或呈糊状,随着病情加重,粪便呈液状,仔猪粘满液状粪便,浑身潮湿,有腐败乳汁样的酸臭味;一般情况下,仔猪继续吃奶,但被毛粗乱,脱水,消瘦,增重缓慢,一般病情在4~6天,重症因脱水而死亡,耐过猪往往体况差,被毛粗乱、生长发育受阻。病重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废绝,消瘦和可视黏膜黄染,苍白,体温达40~41℃,呼吸困难,肌肉震颤,腹泻,后期病猪黏膜发绀,食欲废绝,站立不稳,四肢下端及后躯出现紫红色的斑点,眼分泌物较多,病猪极度消瘦而死亡。
三、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猪6头,100%病死猪可见肠道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内容物稀薄、酸臭,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肠道出现水肿和充血,卡他性炎。3头病死猪可见肺呈大叶性肺炎,暗红色,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浆液。2头病死猪可见肝肿胀,脂肪变性,土黄色,质脆。4头病死猪可见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有液体流出。3头病死猪可见肾肿大混浊,土黄色。4头病死猪可见脾脏肿大变软、色暗红有出血点。
四、实验室诊断
1.红细胞体的检查。耳静脉血抹片,在400倍的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红细胞大部分变形,显星形或菜花样,经计数可占60%以上。还可见一定数量的圆形、卵圆形、短杆状、月牙形或点状的闪光虫体。血片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周围有大小不一、形状不一的淡蓝色虫体。经计数,红细胞感染率为60%~70%。通过检查,说明仔猪已感染附红细胞体。
2.粪便涂片。取腹泻2~3天后的粪便涂片,显微镜观察可见大量球虫虫体和卵囊。
3.黏膜涂片。用手术刀片或盖玻片刮取肠黏膜,置于显微玻片上制成涂片,然后用常规血细胞染色剂对涂片进行染色观察,发现大量球虫虫体和卵囊。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仔猪等孢球虫为主,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引起的腹泻病。
五、防治措施
1.环境消毒。将病死仔猪进行深埋或焚烧,环境用5%的热氢氧化钠进行喷洒消毒或5%漂白粉进行彻底消毒,每天2次,连续1周以上,粪便及时清扫并堆积发酵处理,其余病猪进行治疗。
2.药物治疗。
(1)12%的复方磺胺甲氧吡嗪注射液50~60毫克/千克,肌内注射,每24小时用药1次,连用4天。
(2)强效氨丙啉,按每千克体重30毫克,口服,每天1次,连用3天;百球清,每千克体重30毫克,口服,1次/天,连用3天;两种药物交替使用。
3.中药配合治疗。以杀虫为主,补气血为辅。将鲜大蒜捣烂加入日粮中100克/头+柴胡100克,大青叶100克 ,熟地100克,炙黄芪100克,党参100克,炙甘草20克混合蒸汤,拌入饲料1次使用,每天2次,连用5天。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治疗病例65头,用药2天后病情明显好转,有效率达100%;用药3天后,仔猪大部分开始觅食,体温正常,继续用药15天后,治愈56头,治愈率达86.15%,2月后回访,有效控制了疾病的蔓延。
六、小结
笔者认为,本次疾病以等孢球虫感染为主,主要表现为仔猪腹泻,但由于与附红细胞体的混合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升高,造成防治上的困难。
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猪附红细胞体病,几年来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发生的主要原因有附红细胞体病原存在,在消毒不严格、蚊蝇横行、蚊虫叮咬的情况下造成附红细胞体病传播,且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尤其是断奶仔猪最严重,其中以哺乳仔猪的死亡率高,因此建议养殖户加强环境卫生,消灭蚊、虫,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对所有粪便要严格消毒处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猪球虫病,多发于7~11日龄乳猪,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易在高度集中饲养的条件下发生,病死率较低,但造成仔猪生长不良。据杨小燕报道,目前的各种研究表明,哺乳仔猪并不是通过摄入母猪粪便中的球虫卵感染,目前还不知道等孢球虫是如何在猪场中传染的。新生仔猪的球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在任何养仔猪的猪舍均可能发生,并且实践证明,在母猪的饲料中添加抗球虫药预防新生仔猪的球虫病无效。
该病例在混合感染过程中,以腹泻为主要特征,易与一般细菌、病毒性的腹泻混淆;临床上大多数养殖户对腹泻病比较偏重细菌、病毒方面的治疗,忽视了寄生虫性感染引起的腹泻,造成生产上的损失。该病在感染过程中,药物防治起到有效的作用,但由于球虫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在治疗时要交替使用抗球虫药物,确保疗效确切。
猪的球虫病特征性病变是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素性坏死,但在临床上,只有严重感染的病仔猪才出现特征性病变,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腹泻比较难区分,因此误诊的现象比较多,尤其是在后期,仔猪抵抗力下降并发其他疾病感染,使疾病的诊断更加复杂和困难,大多数养殖户在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误诊为病毒性腹泻,使用大量的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又没有达到有效的防控作用,使猪场仔猪腹泻现象屡控不止,仔猪的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经济效益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建议养殖户重视寄生虫病感染引起的腹泻。
该病为混合感染的病例,单独使用一种药物,难于控制疾病的蔓延,笔者采用多种用药途径以及中、西药结合的综合疗法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