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清理晰找成因 有的放矢谋对策
2014-10-16王时凡舒宁刘胜勇余洪华
王时凡+舒宁+刘胜勇+余洪华
防范和化解案件风险是基层央行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基层央行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从基层央行案件发生的原因和特点来分析,案件发生主要是出现在一些要害岗位、重点部位、要害人员和重要环节。面对当前违法违规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基层央行应如何做好案件防范工作,增强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实现案防关口前移是当前防范和遏制案件的重中之重,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一、案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1.思想认识缺乏应有高度。当前,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思想行为异常活跃,其价值观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极易发生动摇,员工的思想极易产生波动,员工的思想变化也极无常,因此,加强对员工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应引起高度重视。但是,从目前形势来看,在基层央行员工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不是很重视,在一些基层央行往往是政治思想道德教育说起来重要,抓起来热闹,做起来次要,只停留在做表面文章上,没有真正将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员工的脑海中去,对员工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缺乏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和有效性地教育培训,还存在那种重业务、轻学习的情况,导致员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准有所滑坡。从一些银行经济案件发生和原因分析来看,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业务人员存在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等制度执行欠佳而发生的,部分业务操作人员存在私自相互顶岗,互相串用名章、口令、密码等轻信他人的麻痹大意思想以及以人情代替制度等不良操作现象,给不法分子有空可钻。
2.管理体制缺乏长效机制。在科学技术高速发达、快速发展的时期,科技手段越来越先进,业务发展也突飞猛进,而目前基层央行内控机制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发展水平,导致一些规章制度不是很贴近实际业务需要,对相关业务操作不能全面制约和规范,存在制度上的漏洞、缺陷,不能有效地防范风险。有的员工又没有真正树立起“风险控制优先”的管理理念,存在凭经验操作、凭主观臆断办事等制度执行不严、视制度熟视无睹的情况。还有的领导为片面追求业务工作创新,忽视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工作,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抱着侥幸心理,致使一些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给案件防控工作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
3.业务培训缺乏系统安排。目前,基层央行对员工教育抓的不是很紧,忽视了对员工的业务学习,特别是对新入行的员工缺乏系统性的培训,对一些规章制度还不够熟悉、不够了解或者是不能正确的理解,在业务水平还没有达到相应岗位要求的情况下就安排一些新员工上岗,就可能导致在实际工作中极容易产生差错,会人为造成一些风险。特别是一些老员工平时又不注重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对新业务流程和文件学得不深,理解的不透,跟不上新业务、新技能的业务发展需要,干起来只凭感觉、吃老本,凭习惯性操作,对违规办理的业务形成了风险还不知道错在哪里,给犯罪分子伺机作案带来可乘之机。
4.内控体系缺乏完整要求。一是一些基层央行片面追求年度考评工作政绩,创新考核机制,把综合素质好的员工安排到调研岗位,导致业务岗位人员业务素质相对偏差。况且大部分基层央行,特别是县市支行员工存在只出不进、只减不增的自然减员状况,基层央行人员很难达到岗位设置要求,造成一人多岗现象,形成岗位配置风险;二是要害岗位人员轮岗制度执行不到位,有的员工从入行起就一直在同一个部门、同一个岗位工作,很少有岗位调整和部门之间的交流,形成了岗位配置隐患;三是基层央行案件风险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还缺乏统一、协调有效的保证体系,业务主管部门、内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的检查也各自为政,缺少统一性,可能会出现重复检查、检查死角和检查盲区等情况发生,形成内控防范风险;四是基层央行虽然把案件防范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中心工作来抓,但由于基层央行日常性任务繁重、事务性工作繁多,容易忽视案防工作,不能真正做到把案防工作同业务工作一样同布置、同要求、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制度管理风险。
5.同级监督缺乏管理力度。基层央行内审、纪检监察人员大多数身兼多职,且对具体业务也不是很熟习,导致对业务监督检查项目开展的不是很深、很细,存在检查流于形式的情况,造成问题和隐患得不到彻底根治,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和屡查屡犯等问题久治不愈。另外,基层央行的内审、纪检监察部门一般是以同级监督为主,对“一把手”的监督比较薄弱,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异常行为活动也难以控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对员工八小时之外行为进行监督。
二、控制和化解案件风险的对策
1.加强教育,筑造思想道德阵地。一是采取多样性方式进行教育,要通过学习交流、培训讲座、案例分析、警示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形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构建廉政屏保、举办廉政书画展、廉政走廊、观看教育片等载体,培育员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增强教育的渗透力;邀请检察院领导开展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正确引导职工算好“生命、自由、政治、经济、家庭”五笔账,克服麻痹思想,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二是采取超前性教育形式,要在抓好《廉政准则》日常教育的同时,针对特定时期、特定事情,做到早打招呼、早提醒,每逢节假日要对贯彻落实好中央“八项规定”打好“预防针”。倡导家属常吹廉政风、枕边风,当好“廉内助”,共筑自我约束和案件的警戒线;三是要着重加强要害岗位人员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章制度等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岗位技能和相关规章制度,把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人人合规、主动合规”的工作格局,提升员工思想道德水准。
2.整合资源,筑好合理设置岗位。要按照“一岗双责”工作要求,根据基层央行人员老化、人员不足和人员素质不同等特点,统筹合理安排人员,科学设置岗位。将不涉及相互制约的业务岗位进行合理兼岗,对有相互牵连、相互制约的岗位决不允许相互兼岗。落实岗位AB制,确保A岗人员出差、休假等原因不在岗时B岗人员能及时代班顶岗。要认真执行要害岗位强制休假和轮岗制度,由内审人员对强制休假和轮岗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审计,有效规避风险。同时,教育引导员工克服、杜绝那种凭感情、凭经验、以人情代替制度以及随意轻信他人代理操作的麻痹大意的思想,增强岗位风险防范意识,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和互控互管的科学岗位体系。
3.强化监督,筑实案件预警防线。一是形成“大防范”格局。根据“查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案防工作要求,将案防工作纳入动态管理,坚持分管领导每季查、部门负责人每月查、纪检内审部门定期查的检查网络。采取部门自查、常规检查、专项检查、全面检查、突击检查等方式,重点加强对“人、权、钱”的制约,强化制度执行效果,切实防范风险;二是构建“大监督”格局。以“揭露问题,消除隐患,防患未然”为指导思想,合理授权,建立内控、互控、纪检监察和内审部门再监督联合体系。主要负责人要对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要按照《员工异常行为监督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员工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社交圈、娱乐圈的异常行为进行监督,加大对要害部门、要害岗位、要害人员风险点排查,增强要害部门、要害岗位、要害人员在执行制度中的薄弱环节上的监督力度,分清责任,消除监督死角和盲区。
4.严格管理,筑牢责任追究机制。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对内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将各岗位责任落实到位、到人、到工作中去,各司其职。要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按照《内审处罚办法》、《关于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强化责任追究的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量化考核办法》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对检查中发现员工未认真履行职责等问题,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管理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有违必究,杜绝违规违纪行为现象屡查屡犯、前查后犯,从而导致案件隐患发生。对监督检查不力,处罚起来瞻前顾后、迁就照顾,处理起来软弱无力的监督管理人员同样也要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真正让违规者感觉制度高压线碰不得,切实把案件防范工作抓紧抓实、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巩固案防工作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宜春市中
心支行、中国人民银行奉新县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