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路边摊鸭脖子毒倒8人

2014-10-15

健康必读 2014年9期
关键词:熏肉食入亚硝基

2014年9月16日《信息时报》报道,14日下午,8名路人先后在广州梅花园地铁口,食用流动小贩的卤鸭脖后,呼吸不顺、舌头嘴唇变紫发黑,紧急送医。医生称,患者均为亚硝酸盐中毒。25岁的小石中毒最重,他说,吃的时候就感觉很咸,吃着突然心跳加速、呼吸有点困难。小石等3患者送到医院。医生说当时情况危急,如果救晚10分钟就会没命了。经过催吐、洗胃、导泻、高流量吸氧、用特效解毒药处理后,情况好转,患者才脱离生命危险。

本刊提醒: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业中的发色剂和防腐剂。它有三方面的功能:一、使肉制品呈现一种漂亮的鲜红色;二、使肉类具有独特的风味;三、能够抑制有害的肉毒杆菌的繁殖和分泌毒素。一般来说,只要含量在安全的范围内,不会对人产生危害。但是一次性食入0.2-0.5克亚硝酸盐就会引起轻度中毒,食入3克会引起重度中毒。中毒后造成人体组织缺氧,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

亚硝酸盐与蛋白质分解产物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反应,易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胃中的酸碱度适宜亚硝胺的形成。亚硝胺类化合物在腌肉、香肠、熏肉、鱼干、虾皮、鱿鱼丝等动物性食品中含量较高,有强烈的致胃癌作用。在胃酸不足的情况下,胃中细菌繁殖使食物中原本无毒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更会加大胃癌的危险。

亚硝酸盐本身是白色结晶,近似食盐,但加入肉类之后,可以与肉中的血红素结合形成粉红色的亚硝基血红素,从而让肉制品在煮熟之后具有好看的粉红色。这就是亚硝酸盐的发色作用。未经亚硝酸盐发色的肉类在煮熟之后是白色、淡褐色或褐色的。

亚硝基化合物在天然食物中含量很少,却常常潜藏在一些经过特殊加工——腌制、腊制、发酵的食物中,以及一些腐烂的蔬菜中。如家庭制作的腌菜、腌肉、咸鱼、腊肉、熏肉、奶酪、酸菜,以及酱油、醋、啤酒等都有可能产生亚硝基化合物。长期摄入亚硝酸盐,也会引发亚硝基化合物中毒。在家腌制的食物也有可能产生亚硝酸盐中毒,如果食用这类食品出现舌头麻木、缺氧、胸闷等情况要立即停止使用,如果出现严重症状就尽早处理,可以先催吐并尽早送医院就诊。endprint

猜你喜欢

熏肉食入亚硝基
黑熏肉的味道
广州地区不同性别变应性鼻炎吸入性及食入性变应原谱特征分析
内源性NO介导的Stargazin亚硝基化修饰在脑缺血再灌注后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及机制
瘤胃积食的诊断与治疗
吃高盐食物易致癌吗?
妈妈吃熏肉
定州新宗熏肉
L-精氨酸高产菌株的亚硝基胍诱变选育和种子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乙烷基亚硝基脲诱变获得一例小眼畸形小鼠及其遗传实验
烟熏工艺对熏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