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结合情境教学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14-10-15林敏周敏卢秀清
林敏,周敏,卢秀清
(1.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护理系,上海 201318;2.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上海 200040;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妇科,上海 200127)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临床综合能力的要求进一步提高[1]。妇产科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独立判断患者的健康状况,决定患者所存在的护理问题,并执行相关的护理措施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异、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束缚了护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2],已难以适应现代护理观对护理人才培养的需求。如何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情境相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妇产科护理教学中一个十分迫切而重要的问题。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围绕问题而不是围绕课程来学习,强调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复杂有意义的、且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获得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技能,包括知识整合能力、认知能力、小组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2-3]。然而PBL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施尚存在明显的不足和限制因素,如PBL以临床问题为引导,打破了基础理论知识的完整性,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临床推理能力[2];而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自主学习能力不及本科生,生活经验与临床经验也相对不足,并且长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了被动依赖的习惯,面对孤立而抽象的案例往往难以提出合适的问题[4]。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5-6]。本研究以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为教学对象,在《妇产科护理》的部分章节教学中开展PBL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尝试。本文以《异位妊娠护理》的教学为切入点,探讨PBL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在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12月选择本校2012级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3个班级共104名学生,每班34~36名学生,均为女生,年龄20~22岁。
1.2 方法
1.2.1 教学情境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异位妊娠患者就诊的典型案例:王女士,28岁,中专文化,公司职员。已婚,G2P0,未避孕。因“停经50d,少量阴道流血3d”就诊。经检查:尿妊娠试验(+),B超提示异位妊娠可能。急诊收治入院。将这一案例分解为4个临床情境:(1)患者对该疾病的危险性认识不足,要求请假离院处理个人事务;(2)入院3d,医生给予药物保守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对目前的治疗措施不太理解;(3)某晚,患者主诉右下腹撕裂样疼痛;(4)术后,患者即将出院。
1.2.2 编写《教学指南》和《学习指南》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制订学习目标:能够解释异位妊娠的概念、病因、结局;能够识别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表现;知道异位妊娠的检查及治疗方法;能对异位妊娠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在《教学指南》中除案例情境及学习目标外,罗列各情境所对应的知识点及技能,供教师参考,以防遗漏。《学习指南》则包括案例情境、学习目标、学习资源(有用的网站、关键词等),留有空白可供学生记录笔记。
1.2.3 教学实施步骤
1.2.3.1 案例情境展示,启发学生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运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及临床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示学生问题既可以是患者在特定的情况下可能存在的疑问;也可以是作为一名护士,在护理这位患者的过程中所需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以特殊疑问句提问,如“什么是……”、“如何……”、“为何……”等。请一名学生在黑板上记录这些问题。
1.2.3.2 课后自主学习及分组讨论 每班学生分为4组,每组8~9人。设组长1名,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课后讨论,对组员进行分工,准备角色扮演。每组负责准备1个临床情境,以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为线索,充分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如图书馆、互联网)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最后将这一临床情境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在课堂上呈现。
1.2.3.3 临床情境再现 课堂上,由学生扮演护士、医生、患者及家属等角色再现案例情境,展示护患沟通及护理操作技术。观众(学生、教师)就扮演者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扮演的真实性、团队合作情况及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宣教内容的准确性等进行评分。每组扮演完毕,观众可以就所涉及的知识点、患者的感受等各方面进行自由提问。教师及护理专家就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现场点评和指导。
1.2.3.4 总结 4组学生展示完毕,教师针对案例根据学习目标进行总结,突出需要强化掌握的知识点。再现学习之初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和推理方法。
1.2.4 评价方法 (1)学习效果测评:依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选用A1和A3型选择题,当堂对学生就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总分100分;(2)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认知和感受;(3)期末对学生进行访谈,以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感受和建议。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输入EXCEL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习效果测评 共发放试卷104份,收回试卷104份。分数50~100,平均(88.17±11.16)分。不合格(60分以下)2人,合格率为98.1%。
2.2 教学效果评价 共发放问卷104份,收回有效问卷104份,有效率为100%。由表1可见,学生普遍认为PBL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有助于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认识临床护理工作和护士角色适应,能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护患沟通、自主学习、信息检索等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并在学习过程中增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表1 学生对PBL结合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评价(N=104)
2.3 学生访谈 在访谈过程中,学生表示“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比在传统课堂上学得更加深刻、有印象”、“非常喜欢,课前预习演练,经过扮演提出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老师再讲重点,很喜欢”、“更立体地体会医院病房的情况,将知识运用了起来”、“亦娱乐亦学习,印象更深刻”、“案例扮演使教学生动”、“总体感觉乐趣无穷,挺享受的”、“通过这样的学习,使我对护理工作更了解了”。同时,也有学生提出“准备的过程太耗费时间,其他都很好”。
3 讨论
3.1 PBL与情境教学法结合的意义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问题的学习是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在PBL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中,“情境”是启发学生提问的钥匙,“问题”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线索,而学生的学习成果则在“情境再现”中得以展现。(1)“问题”产生于实际工作情境中,并由学生自己提出,既明确了学习的目的,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2)学生以解决“问题”为动力,运用各种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并进行团队交流和讨论,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树立了团队合作精神。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起到“授人以渔”的作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3)将“基于问题”所学到的知识在临床情境中再现,使学生换位思考,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观,有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同时,这种形式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性。
3.2 PBL与情境教学法的结合点
3.2.1 设计典型案例 案例的选择要既符合临床实际,又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相衔接,同时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案例难度适中。由于高职护理学生大多没有很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和临床推理能力,如果选择对他们来说完全陌生的疾病开展PBL教学,学生往往会难以入手。反之,选择和学生之前学过疾病具有相似症状的不同疾病,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临床推理能力。如学生之前学过《流产的护理》,“异位妊娠”虽然是与流产完全不同的疾病,但有着相似的临床表现,教师可以给出异位妊娠的病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进而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也可通过“前置胎盘”案例,使学生将出血性休克抢救护理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将新旧知识贯穿起来。
3.2.2 设置合理情境 情境的设置要按照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兼顾护理技能操作、护患沟通技巧、应急处理能力以及健康宣教等环节。全方位的护理岗位要求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既实现了教学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为学生进入临床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3.3 PBL与情境教学法结合的注意点
3.3.1 需要临床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把课堂交给学生以后,会面临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在授课前,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必须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既要了解最新的临床科研进展,又需熟悉临床护理工作中会遇到的容易忽略的细节问题,对于可能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也要有所准备。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往往会求助于教师,此时教师需适度引导而绝不能越俎代庖。在角色扮演后的点评中,注意紧扣教学目标,结合临床适当拓展,控制课堂节奏,调动学生积极性,及时反馈总结。如能请临床护理专家参与教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3.3.2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不少学生反映教材上的内容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往往会主动通过数据库、互联网等查阅信息。在角色扮演情境展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多媒体设施,通过图片、视频来更直观地展示知识。角色扮演对教室场地也有较高的要求。
3.3.3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考试 PBL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所需的教学时间明显多于传统教学,如《异位妊娠的护理》等妊娠并发症在传统教学中仅需1~2个学时,而此次教学安排了3个学时,并且学生课外所花时间也明显多于传统教学。因此,该教学方法在妇产科护理教学中应有选择地适度开展,每学期2~3次为宜。而且,对学生能力的考察不能仅凭单一的笔试成绩,需要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并进行远期评估。
综上所述,将PBL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是一种适于在高职护理教学中开展的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该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对护士角色的适应也有积极意义,有助于为社会培养一批在本专业上可持续发展的护理专业人员。
[1]吴迪,童虎.PBL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23):59-60.
[2]石虹,傅志君,陈世耀.从“基于问题的教学”向“基于问题的学习”过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154):26-27.
[3]王维民,蔡景一.问题导向学习(PBL)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3-12.
[4]何英霞,顾沛,陈利群.PBL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学杂志:综合版,2006,21(17):73-76.
[5]王翠香,曹晓颖.浅谈“情境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3):181-182.
[6]陈腊年.情境教学在护理紧急风险预案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10(3):64-65.